消费券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消费券概念股一览 2020年消费券概念股最新动态与价值解析: 消费券火了!全国累计发放110亿 一文梳理概念股 又有城市放大招,发放数十亿金额消费券。 据杭州发布消息,3月27日起,杭州将陆续向全体在杭人员(包括域外来杭人员)发放消费券。本轮消费券政府发放额度为5亿元,其中150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的消费补助,剩余4.85亿元用于电子消费券发放,消费券活动周期为3月27日至5月31日。同时,商家匹配优惠额度11.8亿元左右,预计消费券实际总额将达16.8亿元。 据财联社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多个省市地区宣布发放消费券,涉及总金额近110亿元。 湖南:省总工会下发通知,基层工会可按照每人不超过300元的标准向全体职工发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别慰问消费券。目前,全省全体职工(含工会会员)1400多万人,如全部满额发放消费卷总额将达52亿元。 浙江:将会推出总价达10亿元的文旅消费券和1亿元的文旅消费大红包,总共的福利消费福利金额达到了11亿。 澳门:待新冠肺炎疫情平复后,特区政府将向每位澳门居民发放3000元(澳门元)的电子消费券,预计政府将投入22亿元。 南京:为推动服务业全面复苏,宣布将统筹资金向市民和困难群体发放消费券,总额达到3.18亿元。 宁波推出1亿元消费券,济南推出2000万元的文旅消费券….. 河北体育消费券开始发放 近日,2020年河北省体育消费券发放平台“惠美体育”小程序上线,将有总值1500万元的体育消费券按月逐步免费发放给全省体育健身人群。对已经在疫情中宅在家许久的公众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让人振奋的好消息。 2019年,河北省开始启动体育消费券项目。体育消费券是支持体育产业的新模式,通过政府资金适度投入作为体育消费补贴,降低健身运动人群的经济成本,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拉动体育消费。去年,体育消费券在石家庄、承德、沧州、张家口4个城市进行试点,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河北体育消费券的发放将推广至全省,体育消费券分为通用类消费券和冰雪类消费券,前者适用于含冰雪运动在内的所有运动项目消费,后者则仅限于冰雪项目消费。体育消费券每周限量发放,每个消费者每周各种面值的体育消费券合计最多领取三张,并且每种面值限领一张。体育消费券领取后不可转让,如超过7天未使用将自动退回进入下一个发放周期。每次消费只能使用一张体育消费券,可抵用消费金额。 据了解,为保证发放的广泛性和公平性,体育消费券采取网络线上平台发放的形式,面向所有用户开放。线上平台不仅具备消费券发放功能,还集中了所有省内入选补贴范围的运动健身场馆信息。健身群众在使用时首先在平台上进行实名注册,注册完成后即可按照规则领取消费券,并用于消费或预订自己喜欢的健身场馆和健身项目。 那么,在中国沪深两市中,消费券概念股龙头板块有哪些? 以下是消费券股票上市公司一览表,消费券最有价值股: 国内战疫胜利在望,消费行业有望迎来布局机会: (1)经济活动逐步恢复及各地干部带头消费、消费券补贴等提振消费政策集中出台,有望改善二季度消费增长;(2)海外流动性危机导致外资流出,之前外资持股较高的消费龙头受到抛售为内资重新提高对消费股的定价话语权提供了契机;(3)资本市场恐慌进入下半场,长线资金价值投资时机已到,消费具有长期超额收益的护城河,是价值投资的重要方向。 1、“买入价值”:相比于2003年,一些消费品牌逐步进入成熟期,相关行业格局改善,龙头公司开始具备更稳定的“护城河”。建议关注美的集团、格力电器、贵州茅台、伊利股份、海底捞、中国国旅、宋城演艺、安踏体育、李宁、珀莱雅、老凤祥、天虹股份、裕同科技、中顺洁柔。 2、“买入成长”:疫情结束后的市场表现仍由基本面主导,而疫情给居民消费习惯带来的深远影响可能更是长期中值得重视的方向,从而为一些细分消费领域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建议关注九阳股份、新宝股份、南极电商、开润股份、颐海国际、永辉超市、爱婴室、阿里巴巴、美团点评、欧派家居、顾家家居。 3、“延迟消费”:对于汽车、家具家居、餐饮旅游等领域的消费活动而言,疫情更多的是推迟其消费,而非消灭这种消费需求,一旦疫情结束,前期压抑的可选消费需求,有可能迎来集中释放。建议关注海信家电、五粮液、泸州老窖、安踏体育、李宁、太阳纸业。 【2020-03-26】美的集团(000333)收购合康新能 深挖工业自动化产业布局 公司近况 公司公告将协议收购合康新能18.73%的股份,总价款7.4 亿元,对应每股收购价格3.56 元(3 月25 日合康新能收盘价为3.38 元/股),并通过委托协议获得另外5%的表决权,为期15 个月。交易完成后,美的将控制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评论 我们认为本次收购是公司产业链一体化的战略的布局,有助于掌握工业自动化、中央空调上游核心部件相关技术;收购规模较小,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影响较小。 合康新能为创业板上市公司,从事工业自动化控制和新能源装备。1)合康新能2019 年业绩快报收入13.0 亿元,同比增长8.15%;净利润2360 万元,同比扭亏为盈(2018 年亏损2.37 亿元)。2)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包括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等,属于电气工控领域,2018 年收入占比75%。在这一领域,国产品牌的份额逐年提升,合康新能处于领先地位。3)合康新能布局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行业,2018 年收入占比分别为17%和8%。新能源汽车业务包括各类新能源车型、核心零部件、充电桩以及新能源汽车租赁(畅的公司)。 有利于发展B2B 业务:1)欧美暖通龙头都是B2B 的工业集团,通过收购进入暖通空调行业,并在楼宇控制方面进行相关多元化。例如英格索兰旗下除暖通空调品牌特灵外,还有小型车辆、气体压缩系统、工业流体管理等多个工业板块。美的集团反其道而行,通过收购增强在工业自动化、B2B 业务方面的竞争力。2)我们预计合康新能的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借助美的集团在暖通、楼宇控制领域的优势资源,合康将进一步拓展新的应用领域。3)我们预计工业变频器、伺服系统将提升美的工业自动化产业竞争力,和KUKA 有协同效应。 估值建议 我们维持2019/20/21 年EPS 预测3.45/3.71/4.43 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维持目标价72.20 元,对应21x/19x/16x 2019/20/21e P/E,涨幅空间46%。公司当前股价对应14x/13x/11x 2019/20/21e P/E。 风险 疫情负面影响扩大风险;空调市场价格战风险。 【2020-03-23】格力电器(000651)底部布局 静待价值回归 肺炎疫情:行业景气周期的一个“奇点”。在地产周期与库存周期逐渐弱化的背景下,空调行业的强波动时代注定渐行渐远,淡化周期、韧性增强将是未来空调景气的主旋律。投资视角,2016年库存、天气等多重因素导致的行业深蹲带来行业周期性布局时点,可能将再难以复现;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相当于在本已渐趋稳定的行业景气中带来了一次深蹲:考虑到大家电产品的必需品属性,疫情结束后需求必定会恢复。因此,疫情带来的景气“深坑”,天然为板块带来了绝佳的投资时点。 格力电器:基本面触底,改善空间可期。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对家电线下销售产生冲击,而空调更需进户安装,无疑雪上加霜。考虑到3月线下经济活动已经逐渐开始恢复,生产也已有序复工,我们认为2020年Q1行业景气已然触底,并将在内销逐步复苏的带动下景气渐渐回暖。疫情前格力渠道库存去化有限,考虑到疫情对需求端的压制以及给经销商带来的压力,我们认为渠道库存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概率较低,公司当前基本面也已然触底。对于刚刚完成混改的格力而言,电商渠道的发展以及股权激励的落地,都为公司未来的重要看点。 再谈格力的估值框架:4200亿目标市值可期。我们取250亿~300亿作为格力电器中长期的盈利区间,以70%的分红比率以及5%的股息率测算格力的合理市值:如果盈利稳态250亿,5%股息率对应目标市值3500亿;若以盈利稳态300亿进行考量,5%股息率对应市值4200亿,6%对应3500亿。伴随全球无风险收益率的下行,权益市场的优质标的也将被进一步打开估值空间。 近忧?2020年业绩下滑会怎样…正如非经营性、不可持续的一次性利润并不能够突增公司价值,疫情冲击下带来的业绩下滑也应该被理解为一次性的利润冲击,不应该影响公司价值的评估。公司历史上因多种主客观因素导致业绩增速放缓的年份,在经过调整后都重回正轨。股价表现层面,在2007年之后,公司只在2014年跑输大盘及沪深300,其余时段均取得相对正收益。 风险提示:家电市场竞争加剧、肺炎疫情扩散超预期、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 【2020-03-19】贵州茅台(600519)量价空间充足 增长确定性强 估值稳定性提升,业绩增长空间清晰,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长期来看茅台供需偏紧格局不变,渠道价差较大,价格提升空间充足;未来3-5年产能逐步扩增,销量增长空间可观。行业周期性减弱,业绩增长带来公司估值体系的变化,公司2019年以来估值体系重构,稳定性大幅增强,是穿越周期的好品种。我们预计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405.67亿、469.07、547.83亿,同比增长15%/16%/17%;EPS分别为32.29元、37.34元、43.61元,对应PE为31/27/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高端白酒格局稳定,未来将持续扩容 高端白酒格局稳定,贵州茅台一枝独秀。我们测算高端白酒2019年规模约1200亿元,CR3达到99%,其中茅台占比约63%。2012-2019年,高端白酒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10%,随着居民财富的持续提升,预计未来5年规模仍将保持双位数增长。公司作为高端白酒第一品牌,竞争优势明显,将持续受益于行业扩容。 量价空间充足,增长确定性强 销量方面:公司近几年产能逐渐释放,根据规划2020年茅台基酒产量达到5.6万吨,折算2024年茅台酒产量将达到4.76万吨,则2020-2024年成品酒产量复合增速将达9%。价格方面:由于1)未来供给紧平衡导致终端价格稳中有升,2)渠道价差高达100%,提价空间充足:长期来看,出厂价继续上调是大概率事件。并且随着渠道改革持续,直营比例将持续提升,渠道利润回流,增厚公司业绩。 估值空间打开,估值稳定性增强 过去由于白酒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规律,公司估值一直波动较大。2015年以来,本轮白酒复苏需求端以居民消费为主力,稳定性大为增强,供给端:各龙头企业制定目标更加合理,对渠道的掌控力进一步提升,行业的库存周期与价格周期波动降低,景气周期拉长。行业逻辑的变化推动公司估值体系从周期向消费品转变,稳定性增强。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导致需求下滑、公司生产遭遇重大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等。 【2020-03-19】伊利股份(600887)乳制品龙头国际赛道扬帆起航 投资要点 优质白马长期受益于行业规模增长。 2008-2018 年十年间,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复合增速 13.9%,近5 年复合增速 10.7%。上市至今,公司累计现金分红 205.43亿元,分红率达50.6%。2018 年度,公司每股派发红利 0.7 元(含税),分红率达66.1%,是优质的白马龙头。目前中国乳制品行业存在人均消费量低于世界水平1/3,城乡间消费鸿沟及消费结构不均衡等现状,中国将成为世界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伊利作为行业龙头,也将受益于整个行业的增速发展。 乳制品双寡头竞争格局已形成,未来有望走出双赢格局。 2015 年伊利股份营业收入598.63亿元,蒙牛乳业营业收入490.26亿元,两家企业合并市占率超过50%,国内乳制品行业伊利蒙牛双寡头格局已经确立。参考国内空调行业格力美的双寡头竞争格局,判断未来伊利蒙牛在经营战略上分化,有望走出双赢格局。伊利2019年首次提出?全球乳业第一、健康食品五强?新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新目标,比标全球乳品排名第一的雀巢,伊利着眼于国际赛道,丰富产品结构,继续发挥扁平化、精细化渠道优势,判断未来会迎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净利润率重新提升的黄金发展期。 原奶价格温和上涨,伊利迎来扩大份额良机。 在2019 年奶牛存栏量下降,原奶产量下降及国际原奶供给偏紧情况下,我们判断2020 年原奶供需偏紧趋势依旧持续,短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奶需求量或将有所回落,但从长期来看,原奶需求稳步增长趋势不变。2020 年预计奶价在一季度增速或有所放缓,全年温和上涨趋势不变。复盘上一轮2013-2016 年奶价周期,在奶价上涨背景下,伊利提过提价、降低销售费用等,毛利率受短期影响之后迅速提升,2016 年达到37.94%,市值中位线提升至1500 亿元。此轮奶价上涨周期,伊利有望继续凭借强大的品牌、渠道和原奶掌控力,持续抢夺份额和提升产品结构,实现量价齐升,不断提升市场占比。 传统优势领域稳定增长,看好公司“双平台”、“双影响力”优势。 预计伊利短期依旧会在传统优势领域液态乳市场实现稳定增长,同时看好公司产品化平台(比标国际乳企,积极拓展奶粉奶酪、健康饮品等新领域)、国际化平台(实现资源、市场、研究国际化)、渠道影响力(继续秉承公司扁平化、精细化渠道建设)、和品牌影响力(目标世界乳企龙头)优势,伊利股份会在国际赛道扬帆起航。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19-2021 年营业收入为896 亿元/1013 亿元/113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3.5%、13.0%与 12.5%,同期归母净利润71 亿元/75 亿元/84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0.2%、5.2%与 13.0%, EPS 分别为 1.16、1.22、1.38 元。参考行业可比公司20 年 PE 均值为 25X,考虑行业龙头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年PE30X 估值,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问题;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市场波动风险;成本超预期上升;行业需求超预期下滑;海外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2020-03-11】中国国旅(601888)不畏浮云遮望眼 重新审视国旅的价值 受新冠疫情影响,国旅股价近期持续回调,我们认为免税是旅游行业中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子行业,2020 年三亚免税渗透率提升、海免并表、北京大兴机场、浦东机场卫星厅和广州机场等诸多因素驱动增长,公司19Q4盈余管理,减轻2020年业绩压力。同时,疫情有望推动更多免税政策出台,国人免税购物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站在当前时点看国旅,我们认为公司具备中长期投资价值,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疫情影响:免税受冲击较小,政策环境利好免税。免税在此次疫情中受影响相对小,且后续弹性较大:1)1 月份三亚销售额增长16%(停业5 日,实际销售增速30%),目前已恢复开业,机场店持续营业;2)由于疫情影响消费,后续政府可能会更鼓励消费,市内店和离岛免税政策有望落地;3)国人化妆品消费或出现报复性反弹,国旅也在各渠道加大营销,促进免税消费的普及率,促海外消费回流;4)国旅19Q4 计提开办费,基数低,今年虽有疫情,但全年压力相对较小。 海南免税:受益政策红利与主动营销,规模持续扩张。19 年三亚店免税销售103亿元/增长36%,受益促销与游客转化率提升。短期看,三亚店渗透率提升的因素在于宣传促销、周边配套完善以及海外化妆品需求增长。长期看,行邮税和商品种类限制放开,手表、皮包、电子产品等具备价格优势,有望吸引男性消费群体,打开渗透率天花板。2019 年海免免税收入33 亿元,2020 年并表有望增厚业绩。 机场免税:京沪机场仍处发展期,广州机场潜力较大。受香港游客和新冠疫情影响,京沪机场短期客流回落,随着大兴机场投入运营,预计北京两大机场客流在2021-2025 年迎来持续提升;上海机场受益卫星厅开放,旅客客单价和转化率存在持续提升空间,目前京沪机场扣点影响期已过,净利率稳定在5%-6%,渠道谈判和线上化有望提升利润率。白云机场2019 年免税收入19 亿元,随着T1 入境店和T2 航站楼免税店投入运营,预计转化率和客单价存在持续提升空间。 市内店:政府引导消费回流,政策红利有望释放。2019 年韩国免税规模达213亿美元,市内店占比85%,对应市场规模高达180 亿美元。2019 年5 月,青岛、厦门、大连和北京市内店恢复开业,8 月上海市内免税店正式开业,并率先为即将离境的中国游客提供免税品预定业务,是国人市内店政策发展的尝试,随着政府引导海外业务回流,预计市内店开业能为北京和上海市场带来30%左右的增量。 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 年归母净利润为46.5/43.9/56.5 亿元(假设海免2020 年中并表),剔除剥离影响,业绩增长25%/12%/29%,对应PE 估值为34x/36x/28x。由于当前中国免税市场仍处发展阶段,且中免仍存在诸多整合预期与政策利好,结合绝对估值和相对估值法,我们认为国旅的合理估值在2000 亿元,对应目标价103 元,目标空间26%,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恢复不及预期;高端香化消费下滑;人民币汇率贬值。 【2020-02-10】宋城演艺(300144)核心竞争力分析:宋城是怎样"炼成"的 宋城演艺作为国内旅游演艺行业的绝对龙头,是景区板块兼具短期盈利能力及长期成长逻辑的稀缺标的。长期看,我们认为演艺型景区是景区板块中具备长期成长力的优质赛道,行业内亦不乏优质竞品,但无论从规模、盈利及外延复制力,公司均为赛道中佼佼者。公司何以成就高于同业的经营效率与盈利能力,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壁垒,是我们在前期路演中市场的核心关注点。我们特别推出本篇报告,基于我们详实的定量测算与逻辑分析,对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深度拆解,供市场参考。 核心观点 现代剧场演艺优质赛道,全产业链覆盖公司优势显着:1.国内演艺市场处于高速增长通道,现代剧场演艺为优质赛道;2.公司覆盖上游创作至下游运营,全产业链运作在控成本、灵活性运营方面有显着优势。 我们认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优秀消费公司在各个环节精细化运作带来的结果,核心原因在于高演出场次隐性杠杆带来营收端增厚与盈利端固定成本摊薄。但场次并非独立外生变量,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最终结果,主要可归因为四方面,它们共同构筑了宋城的竞争护城河: 1.景区类型选择:公司室内模式具备场次提升的先天优势。室内演艺相比实景演艺,受气候影响较小,在每日可演出场次及单次演出的可变成本上均有显着优势; 2.剧本创作及编创演艺一体化模式:公司更强的创新更新带来的转化率提升,从而提高了游客数量及场次。同时宋城剧本自主创作/演艺团队一体化提供更大剧本创作灵活度及执行度; 3.人工成本:更强激励带来高场次的执行可能,严格控制演员规模,提供演员单人高于市场竞品的工资回报,维持团队稳定同时增强员工更强演出动力,带来日均高场次执行可能; 4.销售费用:初期绑定团客保证起步高场次周转,后续深耕渠道、优化结构、提升口碑延长生命周期,初期专注团客快速拓市场,后期精耕渠道提散客改善盈利,全品牌推广实现小成本大宣传,提高费用投放效率; 长期看,公司资金端亦具备较强外延复制能力:公司低杠杆率提供更高资金借贷空间,叠加现金流优越,公司异地复制具有强资金支撑; 财务预测与投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