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吕鸣表示,近期,上海将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聚焦在线新经济业态,将实施无人工厂专项技改行动。 外汇天眼APP讯 : 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吕鸣表示,近期,上海将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聚焦在线新经济业态,将实施无人工厂专项技改行动,加大对无人工厂、数字车间、智能制造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推动六大支柱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加快培育在线新经济领域的高成长性企业。 人工智能的无人工厂中,所有工作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机器人、数控机床、无人运输小车和自动化仓库来实现,人员无需直接参与流水工作,可以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分析认为,疫情来袭下无人工厂是长期趋势,通用制造业复苏逐渐明朗化。 相关概念股: 埃斯顿(002747):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两个核心业务。 晶盛机电(300316):公司与海康威视(002415)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仓储及工业机器人、行业无人机、AOI检测设备及工业相机、智能物流及智能物联工厂等领域展开商务、研发、项目管理的全面合作。 海康威视(002415):公司康威视智能仓储机器人采用视觉导航+惯性导航技术,定位精度达到毫米级,两轮差速驱动,运行速度能达到1.0米每秒,最大负重能达到1000公斤;另外,其还采用红外、超声、碰撞条等多类防护方式,具备自动避让功能。 【2019-12-31】埃斯顿(002747)机器人行业或将迎来复苏 公司优势突出 前三季度业绩承压,经营现金流有所好转。公司目前有智能装备核心功能部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两项主业,受下游需求不足影响,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9.11%、18.9%,为2016年以来首次负增长。公司通过审慎选择行业和客户、加大回款力度等手段,2019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1812.12万元,为2015年以来同期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正。 研发投入力度较大,拟实施第三期股权激励计划。2019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3.25%至1.07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11.10%,尽管短期来看高研发投入拉低了公司的净利润率水平,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公司产品结构升级、在细分领域建立竞争优势。公司拟在2019-2021年实行股权激励三年计划,通过调动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企业活力。 积极延续外延式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公司通过德国SPV以1.96亿欧元收购全球焊接机器人龙头Cloos,本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可以获得Cloos全部关键技术以及全球一流客户和销售渠道,有利于推动公司全系列机器人进入国际市场。 机器人行业复苏信号初现。11月国内机器人产量为1.61万台/套,同比增长4.3%,连续两个月实现正增长,行业转暖信号初现。近日中美贸易谈判取得阶段性进展,叠加国内对制造业减税降费政策的推进,2020年国内制造业有望逐步回暖进而拉动机器人需求增长,应用场景的不断延展也将带来市场增量。 核心优势突出,有望率先突围。公司机器人的核心部件80%是自主研发和生产,高端应用的多关节机器人占比达到80%左右。核心零部件高自主化率+产品结构相对高端化为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继续突围提供了重要前置条件。公司坚持“通用+细分”的发展战略,以通用市场形成规模,同时在细分市场通过行业定制建立竞争优势,目前光伏、3C、折弯、木工等领域的订单增长情况良好,凭借突出研发创新能力有望在行业格局重塑过程中脱颖而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58、1.98亿元,EPS分别为0.12、0.19、0.24元,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92、58、46倍,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并购和业务整合风险;机器人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公司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中美贸易争端引致的市场风险;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 【2020-04-03】晶盛机电(300316)国产单晶炉龙头 深度受益下游扩产 国产硅片设备龙头,光伏+半导体齐发力。公司是国产单晶生长炉的龙头企业,2006年成立,2012年上市,业务涉及光伏、半导体、LED、蓝宝石材料等。公司核心业务晶体硅生长设备,2018年贡献约80%的营收及利润。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23%,净利润6亿元,同比增长9%,毛利率38%,净利率23%。公司覆盖了中环股份、晶科能源、晶澳、阿特斯等一线硅片厂商。2019年,公司新签光伏和半导体订单超过30亿元,未来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光伏装机需求向好,龙头企业扩产积极。平价渐近,全球装机需求向好,疫情虽影响短期销售,但行业长期增长的逻辑未变。目前,电池技术加速迭代,单晶趋势确定,新建产能性价比优于老旧产能。隆基、中环等龙头企业加速投建单晶硅片产能,据规划,2020-2021行业新增产能近86.5GW,有望带动大规模的设备采购需求,其中,单晶炉及配套设备投资额约2亿元/GW,新增产能有望带来百亿以上的设备采购需求。公司深度合作中环,在目前已合作的客户中的份额近90%,此轮扩产公司受益明显。 半导体行业回暖,设备国产化空间大。受益于新能源、5G、云计算等终端应用的发展,2020年起,半导体行业有望逐步回暖。目前,全球半导体硅片制造被海外寡头垄断,CR5市占率超90%。国内硅片制造企业中,硅产业集团是行业龙头,全球市占率约2%,目前国产硅片设备的自给率仅10%,国产替代空间大。近几年,国内规划多个大硅片建设项目,总投资超千亿元,预计60%-70%用于设备采购,对应570亿元-800亿元的设备需求,其中,晶体炉采购额预计在140亿元-150亿元。公司具备8-12寸单晶炉量产能力,是国内稀缺的12寸单晶炉供应商。公司和中环、有研半导体等均有合作,后续增量订单可期。此外,公司还布局了抛光机、滚磨机、截断机等产品,可提供多个工艺环节所需设备。截至2019Q3,公司在手半导体设备订单5.4亿。随着国产硅片厂的持续扩产,半导体设备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业绩增量。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9.5/12.3亿元,EPS分别为0.49/0.74/0.96元。公司专注晶体硅生产设备,受益下游硅片扩产,给予公司2020年35倍PE,对应目标价25.9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伏装机量增长不及预期,硅片扩产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2020-03-06】海康威视(002415)收入增长稳健 智能化打开空间 公司发布2019年业绩快报,收入稳健增长。2019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77.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8%;实现营业利润137.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7%;实现利润总额137.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9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1%。从单季度来看,公司2019第四季度实现营收179.13亿元,同比增长11.7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3.71亿元,同比增长8.35%。根据公告,公司业绩快报披露的经营业绩与公司在2019年第三季度报告中预计的业绩不存在差异,符合预期。 基于行业变化修订股权激励考核指标,充分发挥激励计划积极性。根据公司《关于修订2018年限制性股票计划公司业绩考核指标的公告》,公司对2018年限制性股票计划公司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修订,出于近年来全球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国际竞争局势趋紧,尤其公司被美国商务部纳入"实体清单"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使得行业需求增速放缓,市场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造成了一定压力,原限制性股票计划对骨干员工队伍的激励效果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公司调整将复合营业收入增长率历史比较值与标杆公司同期比较值分别作为可供选择的考核指标,即两者中有一个满足,当次解锁期的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即视为满足。我们认为,公司基于行业变化调整股权激励考核指标,一方面公司仍以较高的业绩增长为目标,另一方面与标杆公司业绩表现挂钩的解锁条件,有助于公司动态适应外部极端变化,更加有利于公司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激励对象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竞争力,确保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智能化打开空间。根据公司2020年2月10日-2020年2月21日投资者交流记录,公司在EBG拓展上跟各个行业的头部用户进行业务合作,从房地产、各类能源企业、智能楼宇、园区等等,维度非常的丰富。我们认为,各个行业利用智能化物联网手段提升效率的需求非常强烈,同时由于不同行业企业的细分场景,需求呈现碎片化特点。公司具有丰富的产品线,以及解决方案能力强大且多样化,从智能化产品、技术、以及拓展上都具有明显优势,看好智能化需求打开公司新成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基于自身深厚技术积累,不断优化业务架构,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进一步确立竞争优势。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1.37/1.67/2.19元。由于公司在安防监控领域的核心能力,及未来在AI、创新领域的拓展潜力,未来公司可望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给予较同行业公司更高的估值溢价,给予公司2020年22-28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36.64-46.64元/股,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AI产品进展低于预期的风险,行业增速低于预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