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4月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我国疫苗应急攻关目前按照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活疫苗、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推进。目前已有3个疫苗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腺病毒载体疫苗已进入二期临床试验。 A股参与新冠肺炎疫苗研发的公司包括华兰生物、辽宁成大、沃森生物、复星医药等。 【2020-04-10】华兰生物(002007)买入评级 报告摘要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收入6.78亿元,同比-2.62%;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4.71%;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1.49%。经营性净现金流0.96亿元,同比-49.03%。EPS 0.18元。业绩略低于市场预期。 点评: 疫情期间静丙需求旺盛,整体血制品业务保持稳健。一季度营收以血制品为主,收入、利润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静丙需求在疫情期间有明显拉动,但考虑到疫情期间医院总体诊疗大幅减少,其他品种销售工作受到影响,估计静丙的增长与其他品种的下滑相抵消,整体血制品业务保持稳健。Q1销售费用同比-55.20%,主要是销售推广咨询费减少;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49.03%,主要是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减少。预计随着疫情缓解,各项受到不利影响的经营活动将逐步恢复正常。 海外疫情蔓延影响血浆供给,有望释放价格弹性和市场空间。全球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可能影响国外采浆导致进口血制品供给收缩,产生价格弹性;我国血制品进口占比较大,2019年进口白蛋白批签发量占60%左右,进口供给的收缩有望为国内血制品企业释放市场空间。 疫苗引入战投,利好板块长远发展。2020年3月,香港科康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拟以12.42亿元向高瓴骅盈转让疫苗公司9%的股权,以8.28亿元向晨壹启明转让疫苗公司6%的股权,公司持股比例不变,引入国内领先的医药战投利于疫苗业务长远发展。疫情有望加强国内疫苗接种意识,同时四价流感疫苗新生产线建成后产能翻倍,2020年有望进一步加速增长。 盈利预测、投资评级和估值: 公司是国内血制品龙头,产品线布局丰富,浆站充足,血制品业务稳健增长;同时四价流感疫苗放量有望增厚业绩;抗体药物布局兼具速度和差异化。维持2020-2022年EPS预测为1.20/1.44/1.66元,同比+31/20/15%,现价对应PE为40/33/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血制品和疫苗批签发量低于预期;抗体药物研发审批进度低于预期。 【2020-04-02】辽宁成大(600739):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6.03% 拟10派1元 辽宁成大(600739)4月2日晚发布2019年年报。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177.46亿元,同比下降7.9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2亿元,同比增长56.03%。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 辽宁成大业务分为医药医疗、金融投资、供应链服务(贸易)和能源开发四大板块。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医药医疗方面,子公司成大生物积极寻求生物制品中其他领域的发展机会,加快新产品上市进度。此外,成大生物不断提高疫苗产品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再次通过国际药品检查合作计划(PIC/S)的认证。成大生物国内客户覆盖范围由年初的1800多家增加至近2000家区县级疾控中心。同时,出口销售增长明显,巩固了在各国人用狂犬疫苗市场的优势地位。子公司成大方圆门店总数达到1507家,特别是上年新开店的销售大幅增长,DTP业务销售额同比大幅增加。子公司成大医疗积极推进医院项目的系统论证和选址工作,完成了医院整体规划方案。 此外,金融投资方面,广发证券投资实现收益12.38亿元;中华保险投资实现收益2.27亿元。供应链服务(贸易)方面,纺织品出口贸易加强运营管理,优化业务结构,经营业绩明显改善,亚洲地区销售业绩保持较快增长;大宗商品贸易优化经营模式和业务结构,重视风险防范,经营质量改善明显。能源开发方面,开展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完成了对设备的全面调试及维护,为稳产达产打下基础。 对于2020年公司经营计划,辽宁成大表示,医药医疗方面,成大生物将进一步建立健全从疫苗研制、生产到流通等各环节的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深入挖掘生产潜力,最大限度释放产能,全力以赴保障市场供应;继续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与管理,努力打造高绩效营销团队,切实提升专业化销售能力,持续加强对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快落实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机制;继续增加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国内外技术合作力度,加快推进创新品种的研发工作;抓紧完成北京研发中心建设,加快推动本溪生产基地。 此外,成大方圆将全面提高运营质量,着力推动市场化的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运营监督,严格落实绩效考核;不断优化门店网络,切实提升重点地区的经营业绩;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快库存与资金周转,有效降低运营成本;深入研讨并努力推动经营模式创新与落地;做好人才梯队培养,持续健全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医药批发与物流配送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努力降本增效。医疗服务上,将加紧推动开展肿瘤基因检测院内业务。 金融投资方面,及时掌握广发证券和中华保险的经营动态;华盖资本努力扩大基金管理规模,加快回收项目资金。供应链服务(贸易)方面,大宗商品贸易坚持稳健经营,高度重视风险防范,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经营模式转换升级,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能源开发方面,强化运营管理与组织协调,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实现稳产、达产;实现销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大力推动与疆内油品深加工企业战略合作,实现疆内规模化销售,提高项目整体收益。 【2020-03-23】沃森生物(300142)2019年年报点评:13价肺炎疫苗上市有望放量推动业绩高增长 23价肺炎疫苗快速增长,疫情影响2020Q1 业绩。 公司发布2019 年报,实现收入11.21 亿元(+28%)、归母净利润1.42 亿元(-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8 亿元(+6%)。同时预告2020Q1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接种门诊暂停接种,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预计将亏损0.18-0.23 亿元。 分业务来看,核心产品23 价肺炎疫苗实现收入5.2 亿,同比增长65%;Hib 疫苗实现收入2.76 亿元,同比下滑2%;ACYW 疫苗实现收入1.06 亿元,同比增长49%。 13 价肺炎结合疫苗放量,显着提升业绩。 13 价肺炎结合疫苗可预防婴幼儿肺炎球菌感染,全球销售额高达58 亿美元。沃森在全球第二家获批上市。辉瑞只适用于6 周-6月龄婴幼儿接种,沃森年龄范围更大覆盖6 周-71 月龄,6 月龄以上为存量市场,由沃森独享。估计存量市场销量有望达到960万支,假设4 年完全消化,年销量峰值288 万支。增量市场按照每年1500 新生儿测算,每人4 支,未来接种率将提升至30%,对应年需求量1800 万支,国产占比70%,沃森在国产企业中占比50%,对应年销量630 万支。据此估计沃森存量+增量年销量有望达到918 万支,假设每支550 元,峰值收入将达到50 亿元。 2 价HPV 疫苗即将申报生产。 沃森已完成2 价HPV 疫苗临床总结报告,即将申报生产,预计2021 年有望获批上市,为国产第二家。每年存量+增量市场空间高达214 亿,其中2 价HPV 疫苗市场空间为35 亿,占比16%。沃森有望成为国产第二家上市,销售峰值约9 亿元。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0-2022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4 亿元/15.59 亿元/20.10 亿元,分别增565%/65%/29%,PE 分别为49/30/23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核心产品销售低于预期;新产品研发低于预期。 【2020-04-07】复星医药(600196)买入评级 报告摘要 事件: 公司发布2019年报,实现营业收入285.85亿元,同比+14.72%;归母净利润33.22亿元,同比+22.66%;扣非归母净利润22.34亿元,同比+6.90%;经营性净现金流32.22亿元,同比+9.23%;EPS 1.30元。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点评: 各板块稳健增长,剥离和睦家贡献巨额利润 2019年Q1~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7.30/74.43/70.55/73.58亿元,同比+17.67/21.22/12.28/8.58%;归母净利润7.12/8.04/5.48/12.58亿元,同比+0.92/-5.95/+2.61/+104.95%;扣非归母净利润5.30/6.38/5.55/5.12亿元,同比+0.53/-5.32/+41.88/+2.70%。2019年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0.88亿元,主要是出售HHH(主要资产为和睦家医院)股权交易的利润贡献,本次转让产生的收益为14.19亿元,为上市公司贡献的净利润占利润总额的31.36%。 持续大力投入研发,创新成果依次涌现 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共计34.63亿元,同比增长38.15%;其中,研发费用为20.41亿元,增长37.97%;制药业务的研发投入为31.31亿元,增长39.12%,占制药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4.38%,研发投入力度持续向国际一流创新药企业迈进。公司持续完善"仿创结合"的药品研发体系,建设"4+3"研发平台(四大平台:小分子创新药、高价值仿制药、生物药、细胞治疗;三大体系:许可引进、深度孵化、风险投资)。 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负债水平和融资成本 2019年公司持续调整融资结构,将收回的资金用于偿还带息债务。Q1~4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67/53.16/51.70/48.50%,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19年末较18年末降低3.89pp。复宏汉霖于联交所主板挂牌,募资34亿港元;发行三期超短期融资券,募资18亿元,票面利率最低至2.90%;完成4亿美元境外银团再融资,为主营业务发展、国际化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境内外融资渠道持续拓展,公司融资结构将不断优化。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业务板块间具协同潜力,且布局多个创新型平台,随着各创新平台逐步落地,有望逐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考虑到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略下调2020~2021年EPS预测为1.42/1.67元(原预测为1.42/1.72元),新增预测2022年EPS为2.02元,A股现价对应2020-2022年PE为22/19/16倍,维持"买入"评级;H股现价对应2020-2022年PE为16/14/1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药品降价超预期;研发进度不达预期;投资收益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