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玻纤龙头再度提价 下半年或成为长周期景气拐点(概念股)

2020-9-22 09:52|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513| 评论: 0

摘要:   据了解,中国巨石将自10月1日起,对玻纤粗纱及制品销售价格继续实行恢复性调整,上调幅度为10%(已签订的合同仍按原合同执行),超出市场预期。  进入9月份,国内主要玻纤企业调涨主流产品价格约200-300元/吨 ...
  据了解,中国巨石将自10月1日起,对玻纤粗纱及制品销售价格继续实行恢复性调整,上调幅度为10%(已签订的合同仍按原合同执行),超出市场预期。

  进入9月份,国内主要玻纤企业调涨主流产品价格约200-300元/吨,同时电子纱价格也逐步恢复。在国内需求提振,国外订单边际好转的推动下,龙头企业库存较前期继续下降。同时,由于玻纤需求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随着疫情影响边际减弱,经济将逐步恢复,明年需求有望稳定增长。而从供给端来看,2019年-2021年新增产能大幅减少,短期产能冲击十分有限,今年下半年有望成为长周期景气度向上的拐点。

  相关上市公司:

  长海股份:国内为数不多拥有从玻纤生产、玻纤制品深加工到玻纤复合材料制造的完整产业链的玻纤企业;

  中材科技:子公司泰山玻纤产能位居全国前三,去年销售玻璃纤维及制品92.4万吨;

  山东玻纤:主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务。

[2020-09-06] 长海股份(300196):行业底部复苏,看好公司成长性-点评报告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8月25日晚发布调价函,决定自2020年9月1日起对国内玻纤粗纱及制品销售价格进行恢复性调整,单价上调300元/吨。
    Q2公司内销大幅增长,行业库存降至低位,具备涨价条件。根据公司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从国内外销售情况来看,公司上半年内销收入增长1%,销量增长8.5%,海外收入下滑28.9%,销量下滑25.3%。其中Q2内销收入增长37.6%,销量增长72.2%,可以看到国内需求状况较好。根据卓创资讯,行业库存2020年8月已降至41.5万吨,环比7月下降9.1万吨,较4月份的高点下降了22万吨,行业主流企业均已发布调价函。展望年内,如果海内外疫情不再出现进一步反复,我们判断年底之前行业仍具备涨价条件。
    投资建议:中长期来看,公司成长性在行业中居前。展望明年,全球需求情况要好于今年,同时也是供给小年,整体供需情况较好。公司在行业底部加快产能扩张,而且各主要产品成本仍有改进空间,预计2021-2022年将迎来量价齐升的态势;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73/1.07/1.44元/股,最新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22.4/15.3/11.4x。公司在玻纤行业具备较宽的护城河、盈利能力也处于长期领先地位,而且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处于加强态势。参考可比公司估值,考虑到公司较好的成长性,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20xPE合理估值,对应合理价值21.40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继续扩散,玻纤需求不及预期;玻纤行业产能大幅扩张;新产能、新产品进度低于预期。

[2020-09-14] 中材科技(002080):中材科技的认知差,成长的玻纤,拐点的锂膜-深度报告
    玻纤:周期弱化,成长突出。市场普遍存在玻纤为强周期性行业的认知,站在目前时点看未来3-5年,我们认为玻纤行业供给可控,周期性弱化,龙头的成长性将极为突出,并有望带来利润和估值的全面提升。首先,在需求端我国玻纤历史4年增速均超过10%,在可预见的未来5年,由于玻纤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如汽车、电子等需求在扩张,同时玻纤作为低成本高强度材料,下游应用极广且在持续拓宽,未来3-5年需求增速有望超过10%,需求成长性较强。其次,玻纤供给端趋于稳定,新增产能有序可控,价格战不存在市场基础,2020年9月的玻纤涨价确认了价格底部,长期有望小幅向上,周期性弱化。中材科技旗下泰山玻纤作为行业龙头,通过冷修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成本持续降低叠加产品高端化使公司获得超额利润率,超额盈利能力又使其具备产品定价权和产能扩张权,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泰山玻纤有望持续保持超越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和利润率,进而有望带动利润和估值的持续提升。
    叶片:抢装之后仍有看点。2020年为风电抢装大年,中材科技叶片业务规模创历史新高。但市场对抢装之后的叶片业务存在担忧,我们认为2020年陆风抢装后中材叶片还存在海风增量和海外增量,同时陆风平价上网时代和海风都催生一个必然需求,即通过叶片大型化带动发电效率提升,中材叶片在此领域将大展拳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中材叶片于2017年全面推行"两海"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化市场。同时,陆风平价上网时代和海风都催生叶片大型化需求,而大型叶片技术难度较高,需兼具叶片大、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只有少数厂商具备量产能力,中材叶片在此领域将大展拳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
    锂膜:飞跃已经开始,龙头冉冉升起。市场广泛认为公司锂膜业务还处在培育阶段,但公司目前已是CATL的主要供应商,海外LG、SK、ATL也已批量供货,成为电池巨头的供应商极具说服力,显示了公司产品质量和一致性已进入一流水平。2020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需求复苏,公司出货量、下游客户供货占比均有明显提升,目前锂膜业务正处于出货量、利润、估值的三重拐点。根据当前电动车及锂电池行业发展趋势,预计未来5年行业需求增速约为30%,在湿法替代干法的趋势下,湿法隔膜的需求增速预计超过30%。中材科技通过整合湖南中锂,产能和出货跃居行业第二,2020年H1中材锂膜实现营收8440万元,净利润103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湖南中锂2020年H1营收1.5亿元,净利润-1956万元,7月单月中锂营收6215万元,接近上半年单季度水平,预计8月、9月及后续出货仍将持续提升,目前正处于出货量、利润、估值的三重拐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2.1、179.8和19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23.9和25.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5、13和12倍,分部估值目标市值510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玻纤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风电抢装及后续发展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隔膜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

[2020-09-05] 山东玻纤(605006):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深度报告
    实力不断增强的国内玻纤二线龙头:公司集玻璃纤维及其制品、贵金属加工、发电供热于一体,是国内玻纤行业"三大三小"骨干企业之一,目前玻纤产能位居全国第四,根据卓创统计,公司玻璃纤维纱总产能约39万吨。公司近年来收入和盈利规模持续扩张。2013年-2019年营业总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1%和22%,玻纤产品是公司收入和毛利的主要来源,占比超过80%。临矿集团持有发行前65.9%的股份,为公司控股股东,山东省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
    玻纤行业:强者恒强仍是长期趋势,中期景气底部反弹。(1)玻纤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经历景气波动、产业政策严格化的持续洗牌,行业已经形成了"三大企业(巨石、泰山玻纤、重庆国际)-三小企业(山东玻纤、四川威玻、长海)-其他企业"的竞争格局。当前陡峭的成本曲线源于龙头企业通过生产装备、工艺技术实现的生产效率优势以及管理优势,反映在企业间生产环节的能耗、劳动生产率与要素成本的显著差距。长期成本优势所积淀的巨大资本资金优势会使得行业"强者恒强"的局面延续并深化,落后者的后发赶超是较为困难的。但对于以山东玻纤为代表的二线企业而言,近两年成本与龙头企业的差距有所缩小,公司成功实现IPO将显著增强公司的融资能力,降低公司的融资成本,公司借此机遇将进一步巩固在第二梯队中的竞争地位,拉开与后续梯队企业的差距,加速对龙头企业的追赶步伐。(2)短期行业库存持续去化,得益于风电、基建等领域内需强劲拉动,以及外需的止跌企稳,行业已经走出最差的时期。中期外需预期进一步改善,判断成本支撑以及中期供需改善将推动行业景气底部回升。
    公司:生产与研发持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近五年来,公司一方面持续进行产能扩张,玻纤纱设计年有效产能从2015年的18.6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33万吨(公司披露口径)。另一方面公司也在推动池窑的大型化、数字化,在生产效率上追赶龙头企业。得益于技改效率提升,无碱纱单位成本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反映在单位材料、能源动力、人工成本与制造费用的全方位压缩上,合计降幅约500元/吨,劳动生产率由2015年的108吨/人提升至2019年的158吨/人。此外,公司自有热电业务提供了显著的电力要素成本优势,预计能为公司带来近100元/吨玻纤的生产成本优势。(2)公司原纱-制品产业链布局,产品线日趋完善,可以满足玻纤下游主流应用领域以及部分高端应用领域的需求。公司2015年与全球龙头OC签订8年长期合作协议,持续为欧文斯科宁(OC)提供Advantex玻纤产品和在线短切产品,同时由OC派驻技术人员帮助公司改善提高和维持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将加速公司工艺技术提升和突破。(3)公司高度重视产学研,自身研发实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占收入的3%以上,在主要产品工艺上基本实现了自主研发,同时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提升管道、板材、汽车等领域产品技术指标和生产工艺水平,可以进一步满足下游高端产品的需求。
    财务分析:(1)山东玻纤与巨石、泰山吨盈利的主要差距来自于吨毛利的差距,反映公司在产品结构与成本控制方面与龙头企业的明显差距。公司与巨石、泰山等龙头企业整体差距不大,近年来主要是财务费用的差距扩大,上市后有所缩小。(2)此外近年来公司持续资本开支,资产负债率有所上行,明显高于同行,IPO完成后融资能力的增强也有望加速资本结构改善。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2.09亿元和2.52亿元。考虑发行新股的摊薄,对应EPS分别为0.29、0.42、0.50元,按发行价3.84元测算,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3.0、9.2、7.6倍。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超预期下行、贸易摩擦超预期加剧、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的风险。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