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近日正式投票决定将5.9GHz频段划拨给Wi-Fi和C-V2X使用,这标志着美国正式宣布放弃DSRC并转向C-V2X。美国转向之后,意味着由我国主推的C-V2X将成为全球范围内广受认可的行业事实标准。 光大证券指出,C-V2X是基于3GPP的全球统一标准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包括LTE-V2X和5G-V2X及其后续演进。其中C指的是蜂窝,V2X指的是将车辆与一切事物相连接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其中V代表车辆,X代表一切可以与车辆进行信息交互的对象,主要包括车、人、交通路侧基础设施和网络。按照《C-V2X产业化路径和时间表研究白皮书》显示,2025年C-V2X新车搭载率达到50%。在政策推动及示范项目扩大背景下,2020年产业化元年开启。 按照C-V2X标准化工作规划,结合新品研发周期及上市时间,预计到2022年C-V2X具备大规模部署的基础。而在此前,示范区、先导区的试点示范工作将持续展开。随着C-V2X部署工作落地,首先将带来芯片、模组、终端设备、管理平台、安全认证等的海量需求,同时实施能力较强的交通信息化厂商也将直接受益。而基础设施工作建设完成之后,平台运营有望衍生出更大价值,建议关注整条产业链:(1) 芯片模组:高鸿股份(000851)、高新兴(300098)、移远通信(603236);(2) 终端设备:万集科技(300552)、金溢科技(002869)、华铭智能(300462)、德赛西威(002920)、东软集团(600718);(3) 管理平台:东软集团、中科创达(300496)、四维图新(002405);(4) 安全认证:格尔软件(603232)、数字认证(300579)、卫士通(002268);(5)交通信息化项目实施商:千方科技(002373)。 [2020-11-04] 高新兴(300098):业绩持续承压,期待公司战略调整成果-2020年三季报点评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7亿元,同比下降32.1%;归母净利润为-1.2亿元,同比下降290.2%;扣非净利润为-1.5亿元,同比下降437.6%,另外,公司对全年经营业绩进行了预计,因为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爆发以及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波动,导致公司的生产、销售及客户交付受到较大影响,预计2020年全年累计净利润为亏损。 处于战略调整期,业绩持续承压。受新冠疫情及公司战略调整的影响,公司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5.3亿元,同比下降3.4%,环比下降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862.6万元,同比上升52.9%,环比下降2846.7%。公司业绩短期存在一定压力,建议持续关注企业整体盈利情况。 毛利率下滑,研发费用率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为26.1%,同比下降3.5pct;费用方面,20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2%/11.1%/-1.2%/16.9%,YOY分别为+3.61pct/+3.99pct/+1.22pct/+2.68pct;综合来看,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9%,比去年同期增加11.5pct;在毛利率与费用率的影响下,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为-8.6%,同比下降11.37pct。 与腾讯云达成合作,进一步聚焦车联网业务。与腾讯云于广州市签订了《腾讯云与高新兴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书》,达成在新基建智能网联、智慧出行、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巡检机器人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将与腾讯云在上述领域通过共同开拓地方区域市场、技术合作、科技项目联合申报等形式长期开展技术和商务合作,充分发挥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与交通行业资深企业各自的优势,结合形成有效的技术联盟,有利于公司搭建与互联网公司的生态合作,加速公司车联网、智能网联等板块的业务落地,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促进公司车联网战略的进一步聚焦。 发布定增预案,将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报告期内,公司发布向定增预案,拟发行不超过发行前总股本30%的股份,募集不超过18.28亿元,用于智能制造基地、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等项目。公司目前生产加工以外协为主,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有利于加强供应链整合,匹配未来的业务扩展需求,提升公司整体生产和研发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公司一直致力于感知、连接、平台等物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和行业应用的拓展,目前正处于战略和资源进一步聚焦阶段,重点聚焦车联网和执法规范化两大垂直应用领域,从下游物联网行业应用出发,以通用无线通信技术和超高频RFID技术为基础,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物联网"终端+应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布局。近年公司受疫情影响较大,短期业绩承压,未来公司通过战略整合和聚焦有望回到增长轨道。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收分别为21.45/23.60/25.9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5/0.42/1.15亿元,EPS为-0.12/0.02/0.07元,对应PE分别为-41/195/71倍,我们谨慎看好公司未来表现,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车联网产业发展不及预期;智慧交通发展不及预期;公司战略调整效果不及预期。 [2020-11-03] 移远通信(603236):增长势头延续,费用率逐季改善-2020年三季报点评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1亿元,同比上升47.4%;归母净利润为1.3亿元,同比上升33.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869.8万元,同比上升12%。 万物互联大势所趋,公司业绩增速持续领先。公司作为全球物联网蜂窝模组龙头,受益于全球物联网连接数的持续增长,公司Q3实现营收17.1亿元,同比大幅上升49.2%,环比上升16.6%;单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264.5%至5534.5万元,环比上升54.9%,单季度扣非净利润为5388.8万元,同比上升329.3%,公司增长势头延续,增速行业领先。 毛利率维稳,期间费用率逐季改善。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为20.33%,与上半年表现基本相同,较去年同期约下降1pct;费用方面,公司三季度单季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2.7%/0.7%/10.3%,YOY分别为-1.62pct/-3.11pct/-0.91pct/+2.22pct,2020年第一、二、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19.47%、17.16%、16.74%,实现了逐季改善。得益于费控能力提升,虽然毛利率有所下降,但公司报告期内净利率为3%,同比仅减少0.3pct。 定增加码智能制造、研发中心及车联网,为公司未来成长提供保证。公司10月9日发布公告,将定增募资11.03亿元用于全球智能制造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和智能车联网产业化项目,目标是建成年产能9000万片无线通信模组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打造下一代车规/车用级车联网模组。预计项目全部达产后合计将贡献收入超过75亿元,利润超过2.2亿元,成为公司未来继续高速增长的保障。 【投资建议】公司是全球物联网蜂窝模组龙头,疫情之下业绩仍保持高增速,费用率今年实现逐季改善。万物互联是大势所趋,公司未来有望持续受益于物联网行业高景气度,在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下,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结合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和公司前三季度业绩情况,我们适当上调公司2020年营收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为58.64/75.16/97.7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9/3.14/4.37亿元,EPS分别为1.90/3.52/4.90元,对应PE分别为87/47/34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表现,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上游原材料供应风险;物联网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2020-10-30] 万集科技(300552):RSU起量,盈利能力大幅增长-三季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1.40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256.74%。Q3单季度实现收入3.79亿元,同比下降52.93%;归母净利润1.33亿元,同比下降5.21%。 盈利能力大幅增长。1)成本方面,由于RSU的起量,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27.74pct;2)费用方面,期间费用率较去年同期增加3.89pct,其中销售费用率增长0.36pct,含研发在内的管理费用率增长4.02pct;3)现金流方面,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77.15%。 短中长期投资逻辑兼备。1)短期来看,继去年ETCOBU市场大爆发,RSU业务将在2020年贡献显著业绩。2)中期来看,我们看好公司以城市停车场等领域为代表的ETC后应用市场,以及OBU的前装。此外,无锡312事故后全国超限治理从严,称重业务有望实现高增长。3)长期来看,5GV2X车联网接力,公司在C-V2X智能网联基站、激光雷达的布局领先,剑指更加广阔的市场。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0年~2021年EPS分别为5.27元、7.23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5G-V2X技术方案及应用的不确定性;产业链协同复杂度高;需求爆发对产业链供货带来压力;市场竞争加剧 [2020-11-11] 金溢科技(002869):ETC驶向V2X,智慧交通龙头"驾轻就熟"-公司首次覆盖报告 领先智慧交通产品提供商,车路协同加速融合,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智慧交通与物联网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ETC、RFID、V2X等领域核心技术,围绕车、路、城、场,为政府、运营单位、终端用户等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业务遍及全国30个省市及全球30多个国家。ETC的RSU及OBU将迎来新一轮更换需求;城市停车场及加油站等城市场景带来ETC设备新需求;随着车路协同加速融合,V2X设备逐步放量,公司2013年开始布局,有望凭借ETC领先优势,"驾轻就熟"持续抢占市场领先份额,业绩有望进一步高速增长。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1/2022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47/10.45/14.53亿元,同增-14.6%/39.8%/39.1%,EPS为4.14/5.78/8.0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4/6.8/4.9倍,具有一定估值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ETC布局从高速公路向城市场景延伸,行业市场广阔,业绩高增长可期公司依托自身的品牌、技术与营销服务优势,在ETC细分市场占有率较高,业务遍布全国。随着ETC的大规模普及,未来ETC在智慧交通领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ETC的发展将进入ETC+阶段。全国2亿ETC车辆的庞大用户群,为ETC向高速公路以外的城市场景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ETC将从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走向城市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城市智慧停车、城市交通管理、加油站场景、汽车后消费市场等方向延伸,对ETC相关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V2X市场静待开花,公司率先布局车路协同,业绩有望进一步高增长V2X作为智慧交通及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已成为国家、社会资本以及交通行业的普遍共识。当前V2X车载设备市场处于大规模应用的初级阶段,静待放量。公司从2013年开始布局车路协同,当前已经率先成功研制出车通信模块和多个V2X核心产品,并在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随着V2X持续景气,公司有望凭借ETC市场优势进一步抢占市场份额,巩固行业龙头地位。 风险提示:存货规模偏大风险;市场竞争风险;应收账款发生坏账风险。 [2020-11-02] 德赛西威(002920):营收环比增长,毛利率改善-三季报点评 事件:公司发布2020年三季报,Q1-Q3公司实现营收42.9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增长123.0%。其中Q3单季度实现营收17.0亿元,同比增长33.5%,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比增长119.2%,扣非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928.2%。 汽车电子龙头,基本面改善:公司是国内汽车电子领导者,业务由智能座舱向智能驾驶延伸。公司以车载娱乐系统、信息系统、空调控制器等产品起家,国内前装导航市场份额超过20。伴随整车内部架构升级演进,公司业务升级跟进,目前主要业务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车联网为主要核心业务。 营收环比增长,毛利率改善:2020年Q1-Q3营收分别为11.5亿元、14.5亿元、17.0亿元,营收逐季环比增长,同比分别为+14.2%、+14.4%、+33.5%。前三季度毛利率为22.9%,同比增加0.16pct。费用管理方面,Q1-Q3期间费用率为17.2%,同比下降2.8pct,总体来看伴随营收规模的增长,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业务进入回报期,贡献增量:公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新产品在多家核心客户的众多车型中配套供货。多屏互动智能驾驶座舱产品已在理想、长安、奇瑞等车型上配套量产,大屏显示模组已获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吉利、上汽通用五菱等主机厂项目订单,持续放量。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0年至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亿元、5.9亿元和8.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0.1%、11.8%和14.6%,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智能网联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2020-11-01] 东软集团(600718):三季度业绩回暖;智能汽车业务及政府合作的进展值得关注-三季点评 2020年三季度业绩符合我们预期东软集团公布2020年三季度业绩:前三季度收入42.67亿元,同比下滑7.6%;归母净利润7,023万元,同比增长95.34%。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增长1.6亿元(主要来自于转让东软管理咨询确认的投资收益),扣除一次性影响后,扣非归母净亏损8,45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64.5%。 单季度来看,三季度公司收入17.88亿元,同比增长5.7%;归母净利润512万元,同比增长49.6%。疫情之后公司业绩逐季转好,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 发展趋势疫后复苏,回归增长轨道。公司从三季度开始逐步追赶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而推后的项目进度,三季度实现单季收入6%的正增长。 我们认为公司在四季度会继续加紧项目实施,预计全年收入将与去年持平,同时将取得一定盈利,优于公司年初给出的亏损3,000万元的指引。而从订单角度看,公司三季度中标河北省胸科医院、攀枝花市米易县人民医院等千万级医疗IT订单,以及广州市人力资源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政府项目大单,支撑公司各赛道业务在2021年实现进一步的反弹。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颇有进展,前装市场捷报频传。2020年9月,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E300"正式亮相,其搭载了东软睿驰ADAS域控制器"M-box"以及国产传感器,是国内首款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集ADAS+APA+RPA为一体的L2车型,我们认为东软睿驰目前在国产ADAS领域已居于领先地位。10月,东软旗下汽车导航在马来西亚PROTON汽车成功装载并正式量产,东软车端业务进军东南亚市场。市场进展以外,公司也积极推进外部合作,于9月与中国一汽共同成立"一汽东软联合创新中心",双方将聚焦基于SOA架构的整车计算平台研发,深入合作并共同面对未来"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新挑战、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