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醋酸有望迎来一轮大行情 龙头企业依然是核心资产(概念股) ...

2020-12-7 09:4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748| 评论: 0

摘要:   醋酸有望迎来一波大行情。12月4日百川醋酸均价达到4012元/吨,相比11月5日2685元/吨,上涨达到49.4%。价差方面,醋酸与甲醇的价差从10月的889元/吨,提高到11月的1108元/吨,到目前为1849元/吨,自产甲醇的单位 ...


[2020-11-27] 鲁西化工(000830):产品景气持续上行,Q4有望超预期
    公司主要产品Q4价格持续上涨,业绩有望大幅提升: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近期公司部分产品价格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据百川,公司主要产品PC、PA6、己内酰胺、丁醇、辛醇、DMC、DMF、三聚氰胺、甲酸、二氯甲烷、烧碱、双氧水、尿素目前价格较今年10月/10月均价较2020Q3变动分别为+39.9%/+16.7%、+12.1%/-0.08%、+15.7%/-0.16%、+37.6%/+10.5%、+34.5%/+3.59%、+56.4%/+10.9%、-5.53%/+49.3%、+26.6%/+4.48%、+12.7%/+2.30%、+7.26%/+15.0%、+6.46%/+11.7%、+4.49%/+25.1%、+6.40%/+2.15%。PC、PA6、己内酰胺、异辛醇、DMF、三聚氰胺、尿素目前价差较10月平均/10月平均价差较2020Q3变动分别为+20.0%/+15.2%、-11.8%/+0.50%、+15.4%/-6.78%、+168%/+0.82%、-15.5%/+84.8%、+2034%/-182%、+9.16%/+0.11%。自2020年二季度以来煤化工下游产品价格开始修复,公司Q2、Q3业绩环比好转,以10月至目前的价格与价差变动情况来看,Q4业绩有望持续大幅增长。
    打造园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充实产业链:据公告,公司二期尼龙6、多元醇原料路线改造项目、合成氨改造、输变电工程项目已经顺利投产,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的产业链条,优化了园区的产业结构,改变了园区自发电的模式,电网运行更加稳定,为提高化工生产企业的运行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双氧水项目、聚碳酸酯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在确保项目建设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平稳投产。
    中化入主,煤指标问题有望解决,将打造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据《山东省能耗指标收储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省级收储的能耗指标80%左右通过依申请使用方式,保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项目落地需求。在煤指标日趋紧张的当下,中化入主,有助于公司获得更多煤指标。据鲁网,实际控制人中化集团未来三年将投资120亿元将鲁西集团打造成高端化工新材料和化工装备生产基地,公司未来具备较大成长空间。
    投资建议:目前产品价格/价差超过10月平均水平,Q4有望超预期,上调盈利预测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9.4亿、20亿、25亿元,对应PE20、9、7倍,维持买入-A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等。

[2020-11-19] 卫星石化(002648):打造"C2+C3"双龙头,跨周期实现高成长-深度报告
    公司:持续布局优质产能,跨周期实现高成长公司持续布局优质产能,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全球前五大丙烯酸生产企业。目前拥有90万吨/年PDH、45万吨/年PP、48万吨/年丙烯酸及45万吨/年丙烯酸酯、22万吨/年双氧水、21万吨/年纺织化学品、15万吨/年SAP、2.1万吨/年有机颜料中间体。
    公司仍处在快速发展期,有望跨周期实现高成长。一是C3产业链持续扩张,二是倾力布局C2产业链。比较确定的是,PP、PE、EO/EG等下游产品面临行业大举扩能,竞争激烈致盈利收窄的趋势,但公司凭借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将显著提升业绩,跨越周期实现高成长。
    C3产业链:现有业务持续扩张,行业龙头地位愈加巩固以丙烷为原料生产丙烯及下游衍生产品,较石油路线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公司是国内优质丙烯酸及酯龙头企业,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市占率14.3%、16.7%。公司现有业务纵横扩张,抢占市场、增厚盈利。18万吨/年丙烯酸及30万吨/年丙烯酸酯装置即将投产,将进一步巩固公司龙头地位;30万吨/年改性PP、25万吨/年双氧水项目有望2021年投产。
    C2产业链:新业务布局进展不断,低成本优势助推高成长当前乙烷路线基本处在乙烯成本最底端。在油价走高时,乙烷路线竞争优势将更加凸显。公司倾力打造C2产业链,从乙烷资源获取、管道港口建设、运输船租赁、乙烷裂解及下游装置建设,以及下游产品签售等各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布局,实质进展不断。一阶段125万吨/年乙烷蒸汽裂解项目预计在2021年一季度投产,助力公司成为国内极具竞争力的"C2+C3"双龙头企业。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2年公司营收105、195、267亿元,同比变化-2.6%、85.3%、37.3%;归母净利润13.3、26.5、36.5亿元,同比变化5.6%、99.3%、37.7%;每股收益(EPS)1.08、2.16、2.98元,对应PE25.1、12.6、9.1。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丙烷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乙烷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产品价差下跌风险,新建项目达产不及预期风险等。

[2020-11-19] 龙蟒佰利(002601):钛白粉龙头一体化扩张,凭成本优势不惧周期-深度研究报告
    向钛白粉全球龙头进发,一体化发展为核心思路。龙蟒佰利主要从事钛白粉、海绵钛、锆制品和硫酸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公司具备钛白粉产能89万吨(硫酸法57,氯化法32),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上游配套100万吨钛精矿产能,原料自给率超70%;下游有1.5万吨海绵钛,目前正在积极拓展钛精矿和海绵钛环节,积极打造钛矿-钛渣-钛白粉-海绵钛全产业链布局。核心技术层面,公司买断德国钛康氯化法钛白粉技术5年独家授权,有望使其在2020-2025年的时间窗口内进一步发挥生产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国内钛白粉供给压力仍在,钛精矿和产品高端化为发展主方向。全球钛白粉2015-2019年产量增速已经降至2%,同期需求增速中枢为4%,产量和需求端增量主要依仗中国。在中国市场内部,2015-2019年产量和需求增速中枢依次为8%和5%,国内出口钛白粉比例持续抬升,呈现出外向型产业结构,供需整体较为宽松。在产能结构上,国内氯化法现有产能仅54.5万吨,产能占比14%,相对于海外65%的比例明显偏低,硫酸法钛白粉品质普遍较氯化法差,导致出口钛白粉价格明显低于进口钛白粉价格,国内产品结构优化和产品品质改善迫在眉睫。目前确认在建的氯化法产能67万吨,硫酸法在建产能60万吨,产能结构将呈现进一步优化。需要强调的部分在于,国内钛精矿进口依赖度为40%,国内产量的90%集中在四川,钛白粉产能扩张受到明显的矿端约束,钛精矿自给率成为企业竞争的一个关键因素。
    国内氯化法的先行者,原料自供+循环经济模式降低成本。(1)公司通过龙蟒矿冶自备100万吨钛精矿年产能,满足自身70%以上需求,降低进口和外购高品位钛精矿价格的依赖。(2)依托现有硫酸法钛白粉产线,首创氯硫耦合循环经济,回收废酸制造30万t/a人造金红石,实现废副产品循环利用,降低三废环保成本。(3)在建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产能包含30万t/a氯化钛渣,进一步补充了现有氯化法钛白粉产线的原料需求,据测算,自备氯化钛渣成本约为外购的50%,自备氯化钛渣+氯化法钛白粉的成本有望降至8400元/吨左右,与硫酸法相当。此外,公司新立钛业和禄丰新立的氯化法产线投产后新增30万吨产能,假设公司自备氯化钛渣和氯化法钛白粉价格维持18000元/吨,满产情况下可新增约15亿元净利润。
    投资建议:按照我们的测算,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依次为27亿元、34亿元和39亿元,对应EPS依次为1.34元/股、1.69元/股和1.93元/股。
    公司过去3年的估值中枢靠近15倍,考虑龙头溢价,按照2022年业绩给予20倍PE,对应目标价38.60元/股,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行业产能投放造成供给过剩。

[2020-11-15] 三友化工(600409):粘胶短纤进入上行周期,未来盈利弹性大-深度报告
    国内粘胶和纯碱龙头企业,循环产业链布局,竞争优势明显:公司是国内纯碱和粘胶的龙头企业,拥有纯碱、粘胶、PVC、烧碱、有机硅单体产能分别为340万吨、78万吨、51万吨、53万吨、20万吨。公司在国内首创以"两碱一化"为主,热力供应、精细化工等为辅的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体系,以氯碱为中枢,纯碱、粘胶短纤维、有机硅等产品上下游有机串联的产业链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纺织服装终端销售及出口逐渐好转,水刺无纺布渗透率提升及棉花替代进一步拉动上游粘胶需求,供需错配下粘胶行业进入上行周期:粘胶短纤下游主要用于人棉纱(61%)、混纺纱(31%)以及无纺布领域(7%),终端需求主要用于纺织服装领域。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控制,下游纺服行业逐步恢复,纺纱开工率90%,纺织业高景度持续提升,且下游水刺无纺布(用于面膜、消毒湿巾等领域)渗透率快速增长,将拉动上游高白粘胶需求,国内高白粘胶仅三友化工、赛得利具备生产能力。另外,目前棉花库存接近近十年低位,粘胶-棉花价差达到4000元/吨左右,处于历史高位,棉花价格上涨也将带动粘胶替代需求。供给端看,粘胶行业扩产接近尾声,行业亏损长达2年,小厂产能有60万吨左右(占比约10%)停产或关闭,且未来新增产能较少,目前行业库存快速下降至19年初水平,供需错配下,我们认为粘胶行业将进入行业上行周期。同时,由于粘胶短纤的原材料溶解浆和木浆供应充足,粘胶价格上涨时,原材料的上涨幅度有限,价差会持续扩大,粘胶的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
    基建地产拉动下,PVC、纯碱盈利能力持续改善:PVC主要用于管材、型材,纯碱主要用于玻璃,终端需求都与地产、基建高度相关,今年疫情缓解后基建投资、地产开工逐步好转,PVC和纯碱需求边际逐步改善;供给端看,PVC和纯碱行业均处于紧平衡状态,未来新增产能较少,需求改善下,行业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提升。此外公司还拥有8万吨PVC糊树脂,下游PVC手套厂家英科医疗等均有扩产计划,未来1-2年PVC糊树脂也将成为新的盈利增长点。
    有机硅短期供需矛盾加剧,中长期新增产能仍需消化时间:有机硅单体行业未来产能扩张较多,仅统计的扩产产能达130万吨,新增产能占比38%,行业面临供给冲击较大。短期看,由于浙江中天11月9日火灾事故,公司12万吨产能暂时供应受限,在下游需求旺季,库存低位,同时又存在供给端扰动情况下,我们预计有机硅景气度短期仍将持续上行。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5、20.07和26.16亿元,同比-10.0%、226.4%、30.3%,EPS为0.30、0.97及1.27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为27X、8X、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持续低迷、新增产能规模超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安全生产风险。

[2020-11-27] 万华化学(600309):12月MDI挂牌价不变,看好MDI维持高景气
    公司近况
    11月26日,万华化学公告12月MDI产品挂牌价:聚合MDI为25000元/吨,纯MDI为28000元/吨,月环比不变。
    评论
    海外装置陆续复工,需求快速修复,维持MDI高景气。截止11月26日,聚合MDI市场价18,750元/吨;纯MDI最新市场价26,500元/吨,分别达到历史(2013年至今)价格分位数28%/59%,周跌幅分别为11.8%/4.5%。10月,陶氏、东曹、科思创、亨斯曼累计有123万吨MDI产能宣布不可抗力,最近陆续恢复供应。检修方面,万华化学11月23日公告:宁波MDI二期装置(80万吨/年)将于2020年12月15日开始停车进入检修,预计检修25天。需求方面,国内经济复苏,地产、汽车销售数据向好,我们预计四季度疫情后期国内需求将继续修复,同时海外7月后需求集中爆发,出口依旧表现较好,10月纯/聚合MDI出口量分别为0.98/5.07万吨,同比+29.4%/-7.2%,本周聚合MDI库存为92天,环比+4天但是仍处低位。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全球经济复苏态势不减,需求仍在修复,将维持MDI价格平稳运行,建议密切跟踪后续供需变化。
    大乙烯项目投产,促进产品多元化与石化一体化,推动公司长期盈利中枢上行。三季度公司石化装置检修完成后开工率提升,石化产品销量环比提升26.5%。同时,百万吨大乙烯项目四季度一次开车成功,增加石化产品产能近300万吨,包括100万吨/年乙烯联合装置、40万吨/年聚氯乙烯装置、15万吨/年环氧乙烷装置、45万吨/年LLDPE装置、30/65万吨/年环氧丙烷/苯乙烯装置、5万吨/年丁二烯装置及配套的辅助和公用工程设施等,丰富公司石化产品类型,加强聚醚产业配套,推动公司盈利再上新台阶。
    新材料业务打开长期成长空间,未来五年进入业绩爆发期。在行业景气度下行背景下,海外巨头纷纷缩减资本开支,万华依旧逆势扩张,布局高技术壁垒及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以及下游精细化学品领域,逐步建立公司在汽车、消费电子等领域多种材料协同创新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水性涂料、尼龙12、柠檬醛、高端烯烃等产能计划在未来五年集中投放,加速向化工新材料行业实现战略转型。
    估值建议
    当前股价交易于28.0倍(2020年)市盈率。我们维持2020/2021年净利润92.13/143.68亿元,维持公司跑赢行业评级与目标价不变,对应38.9倍2020年市盈率和24.9倍2021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38.9%的上行空间。
    风险
    疫情反复,供给超预期,估值中枢下行。

[2020-11-20] 玲珑轮胎(601966):股权激励范围扩充,提振长期发展动力-更新报告
    维持“增持”评级。因看好新零售发力,且股权激励有望加速公司发展,上调盈利预测,预测20-22年EPS为1.67、1.90和2.22元(原值为1.51/1.76/2.06元),参考可比公司给予21年20倍PE,上调目标价至38.08元(原值为35.20元),维持“增持”评级。
    股权激励范围下沉、考核目标超预期。公司本次发布股权激励方案范围扩张到公司中层管理、核心技术及业务骨干人员共计557人(19年为295人),限制性股票数量为817.2万股(占总股本0.62%),股票授予价格为16.59元/股,考核条件为以19年净利润为基数,2020、2021、2022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30%、45%、60%,对应净利润分别为21.68、24.18、26.68亿元(较19年条件大幅提高)。我们计算19年和本次两期股权激励需摊销的费用后公司实际净利润需要做到22.52、25.45、27.29亿元,若实现则超市场预期。
    公开增发持续助力产能扩张。公司计划公开增发股票,增发价31.21元/股,拟募集不超过19.91亿元,用于荆门800万套半钢和120万套全钢高性能轮胎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有望助力项目加速落地。
    渠道赋能,研发+品牌投入助力切入中高端配套市场。2020年是公司新零售元年,与腾讯云、华制智能联合开发智慧营销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玲珑新零售,并计划3年内在全国打造300家战略合作经销商/2000家旗舰店/5000家核心品牌店/30000家紧密合作店。
    风险提示:销售市场关税政策变化风险,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2020-11-30] 扬农化工(600486):优嘉项目建设助力增长,产业协同拓展长期发展空间
    公司近况
    我们近期参加了公司股东大会,与管理层进行了交流。
    评论
    先正达集团内部产业协同拓展扬农发展空间,同时扬农将保持其生产经营独立性。根据世界农化网和公司公告数据,2019年先正达集团植保销售额102亿美元,先正达集团最重要的植保企业瑞士先正达对外采购的原药占其整体原药生产比例为70~75%,而2019年扬农化工向先正达集团销售产品金额仅12.2亿元。在整合后的先正达集团框架下,我们认为扬农化工将保持自身独特的定位,成为先正达集团全球领先生产制造能力的核心平台,我们预计未来在同等竞争力条件下先正达集团的原药采购有望向扬农化工倾斜,更多的优质原药产品有望在扬农化工的生产基地布局,有望进一步拓展扬农化工未来的发展空间。同时公司声称扬农化工将保持其生产经营独立性,在与先正达集团产业协同的基础上,获取更多外部的客户和销售,实现资产效用最大化,保持扬农化工在生产制造方面的全球竞争力。
    扬农化工的研发将聚焦中国本土市场,管道中的创制产品未来有望逐步商业化。在收购整合沈阳农研公司后,扬农化工与农研公司的研发进一步协同。公司计划未来扬农的研发将主要聚焦中国本土的靶标,同时公司预计在"十四五"期间扬农研发的管道中会陆续有一些新的创制品种逐步商业化生产。
    优嘉三期项目大品种稳定达产,麦草畏商业价值迎来转机。目前优嘉三期项目中功夫菊酯、氯氰菊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大品种已经稳定达产,逐步进入正产生产阶段,噁虫酮、噻苯隆,高盖等部分小品种会根据市场情况启动调试;公司预计未来四期项目也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先正达集团需求分类进行建设。由于麦草畏的增量应用主要来自转基因作物领域,11月美国EPA宣布2款麦草畏制剂产品的登记以及另一款麦草畏制剂的登记延长,虽然麦草畏新的标签相比原来每亩用量减少50%,但是麦草畏商业价值获得了转机,我们预计公司麦草畏原药有望重回增长。
    估值建议
    我们维持2020/21年盈利预测12.2/15.0亿元不变,引入2022年盈利预测18亿元。目前公司股价对应2020/21/22年市盈率30/24/20x。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持续成长,上调目标价26%至136元,对应16.4%的上涨空间和2021/22年28/23x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风险
    农药产品价格继续下降,优嘉项目投产进度低于预期。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