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华为自动驾驶方案落地 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概念股)

2021-4-19 08:45|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022| 评论: 0

摘要: 4月18日,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要持续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投入,今年在研发上的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未来每年保持30%左右增长,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其中自 ...
4月18日,在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新品发布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表示,华为要持续加大对汽车行业的投入,今年在研发上的投资将达到10亿美元,未来每年保持30%左右增长,研发团队超过5000人,其中自动驾驶团队超过2000人。华为将发布五个新产品,涵盖智能座舱、计算平台、雷达、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热管理系统。

智能汽车将是未来最大的科技和产业变革的机会之一,是人工智能、软件、半导体、汽车、新能源、通讯等诸多产业的汇聚点。根据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最新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 2.0》,PA(部分自动驾驶)、CA(有条件自动驾驶)级智能网联汽车未来10年渗透率将超过70%,HA(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将实现规模化应用,国内自动驾驶前装市场有望达到千亿美元量级,开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黄金10年。随着阿尔法S的发布,华为从硬到软的自动驾驶结局方案版图已经显现。随着华为等科技巨头持续的投入,智能驾驶时代加速到来。

相关标的:中科创达、润和软件、意华股份、福晶科技、长安汽车、德赛西威。

2021-04-13中科创达(300496)智能操作系统先锋 三轮驱动加速成长
投资要点
中科创达是全球智能操作系统先锋。从08年成立至今经过13年的创业,公司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手机、汽车、IoT 智能操作系统产品和技术提供商。在享受科技时代红利的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内生外延拓展在智能软件领域的业务版图,并增加全球企业合作。我们展望2021-2030十年,预计公司将伴随5G、AI、智能驾驶、万物互联等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拓展,在智能操作系统产业链中创造 更大的价值。
软件定义汽车,公司内生外延拓展汽车业务版图。汽车“三化”已成为时代趋势,据麦肯锡预测,随着汽车软件和电子架构变革增加,整车系统当中软件成本占比将从过去的10%左右上升到40%以上。从2013 年开始布局智能汽车业务以来,公司收购爱普新思、Rightware、辅易航等公司,在车载娱乐系统、智能仪表及辅助驾驶等领域拓展业务版图。2020 年公司业务收入7.70 亿元,同比增长60.09%,收入占比近30%。我们预计公司汽车业务收入规模及占比均将继续增加。
深耕移动互联网沃土,5G 带动智能手机业务升级。公司服务于智能终端生态链全流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包括芯片厂商 、终端厂商、电信运营商等,并与高通、展讯以及“OV 米华”等均保持密切合作。2020年公司智能软件(手机)业务收入11.6 亿元,同比增长20.24%;来自芯片厂收入为3.52 亿元,同比增长2.53%;来自终端厂收入为7.13 亿元,同比增长72.58%,随着全球5G 手机加速渗透,预计来自终端业务收入将维持高增长。
作为AIoT 产业排头兵,公司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持。科技进步推动IoT 市场快速发展,据艾瑞咨询,2022 年中国IoT 连接量有望增至125 亿个,AIoT 市场规模有望达7500 亿元。公司主打TurboX 和云平台产品,已形成面向智能相机、VR/AR、机器人、无人机等的“芯片+操作系统+核心算法”的模块化产品,客户遍及行业主流厂商。2020 年公司智能物联网业务收入6.95 亿元,同比增长83.04%,作为AIoT 产业排头兵,公司业务收入或将维持快速增长态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2020 年公司定增17 亿元全面投向智能化业务,同时股权激励方案彰显长期发展信心。我们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3、8.96、12.17 亿元,以4 月9 日股价计算对应PE 分别为84、60、44 倍,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2)经营业绩不及预期;3)海外疫情仍有不确定性。

2021-02-01意华股份(002897)业绩预告符合预期 一体两翼协同发展
公司公告:公司发布2020 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8500 万元—22500 万元,同比增长321.23%-412.3%,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6100 万元—20100 万元,同比增长434.9%-567.79%;
业绩符合预期,一体两翼协同发展。公司发布2020 年业绩预告,业绩符合预期,根据公司的预告区间中值计算,预计全年实现归 母净利润2.05 亿元,同比增长367%,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81 亿元,同比增长501%,其中2020 Q4 单季实现归母净利润0.36 亿元,同比增长114%,环比下降14%。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于2019 年11 月收购了乐清意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业绩增长。公司收购意华新能源,布局光伏追踪支架领域,与大客户Nextracker 深度绑定,同时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投入全 部费用化,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成熟落地,未来有望释放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5G 与云计算双重驱动,光产业链景气度高,看好5G 时代高速连接器发展。5G 时代引领社会从人联网络转变成物联网络,物与物 的大范围连接将迎来爆发,连接数的增长引发数据流量的激增,驱动通讯设备网口数量的需求大幅提升。2020 年运营商加快5G 网络建设速度,叠加疫情催生在线生活新变化,数字经济正起量,2020 年400G 有望放量,开启新一轮升级周期。公司于2015 年建立光互连 产品事业部,前瞻性布局5G 产品,是国内少数实现高速连接器量产的企业之一,技术壁垒高,有望支撑公司未来业绩发展,同时中美 博弈加速华为等设备商产业链国产化,带来公司业绩改善。我们判断,随着5G 及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通信连接器行业景气度 持续向上。
收购意华新能源,外延扩张增添新动力。公司自2010 年起,以连接器为核心先后收购或设立在通讯、消费电子和汽车等领域的公 司,于2019 年11 月收购乐清意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子公司意华新能源成立于2015年,主要从事光伏跟踪支架的制造与销售,2019-2021 年业绩承诺分别不低于0.65 亿元、0.75 亿元、0.85 亿元,意华新能源与大客户Nextracker深度绑定,有望增厚业绩,Nextracker 是全球光伏跟踪器龙头厂商,连续4 年保持市场领先。我们认为,公司精密模具制造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能力、高效的经营管理能力可进一步增加公司综合竞争力,业务协同发展带来规模效应。
投资建议:意华股份是国内通讯连接器领域龙头,产品涵盖通讯、消费电子、汽车、新能源等领域,我们认为,5G 时代产品升级 换代,看好5G 时代高速连接器发展,同时,公司外延并购汽车连接器领域和光伏追踪器领域,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新空间。我们预 计公司2020-2022 年净利润分别为1.98 亿元/2.75 亿元/3.65 亿元,EPS 分别为1.16 元/1.61 元/2.14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连接器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国际贸易冲突导致产业链格局不稳定的风险;公司收购标的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系统性风险

2020-11-25福晶科技(002222)全球光学晶体龙头 核心科技和产业升级助力长期成长
公司为非线性光学晶体全球龙头,细分赛道构筑极高技术壁垒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LBO、BBO 晶体供应商,也是全球重要的Nd:YVO4晶体供应商,目前也将业务拓展为晶体元器件、精密光学元件 和激光器件三大业务,公司LBO、BBO全球市占率分别约为70%、50%,细分领域全球市场遥遥领先。
电子行业产业升级,精密制造带动激光器市场快速发展
激光行业已形成完整、成熟的金字塔型产业链分布,公司已在激光材料和配套光学元器件的上游环节大幅领先,建立强大的技术和客户体系护城河。我们看到激光精密加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如电子、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等,随着电子产品不断集成化和智能化,电子行业精密制造一直处于升级阶段,随着5G带来万物互联的新应用,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产品通过激光加工出来。根据Industry Perspective预测,对激光切割的需求还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预计到2023年,中国激光切割设备总体市场规模达403.7亿元。
现有技术延伸拓展,发展精密光学元件和激光器件带来新的成长动力
公司正在按照“材料—元件—组件—器件”的战略路径进行纵向拓展,目前已发展为晶体元器件、精密光学元件和激光器件三大业务,2020年上半年光学元件和激光器件营收已分别占比30.06%和15.87%,公司掌握上游晶体核心技术,基于自身材料优势向下游延伸,公司将保持产品的高附加值,2020年上半年公司非线性光学晶体、激光晶体元件和光学元件的毛利率分别为77.38%、50.34%、42.73%,公司产品的纵向延伸将给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空间和动力。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43、6.24、6.7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5、1.75、2.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6、0.41、0.47元/股,最新股价下的PE分别为42/37/32倍。考虑到公司作为激光晶体领域掌握核心科技公司所构筑的强大技术壁垒和激 光行业的未来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进展不及预期,疫情影响超预期,激光行业需求不及预期

2021-04-14长安汽车(000625)自主品牌业绩释放 销量推动业绩增长可期
事件:
公司发布2020年度业绩快报及2021Q1业绩预告:2020年实现营收845.66亿元,同比+19.79%;其中归母净利润33.24亿元,同比+225.6%;2021Q1归母净利润7.0至10.0亿元,同比+10.92%至+58.46%;扣非归母净利润6.0至8.5亿元,同比+133.46%至+147.40%。
投资要点:
2021Q1扣非归母净利润为6~8.5亿元,是2018年二季度以来单季度盈利能力最高点。我们预计自主品牌量价齐升,扭亏为赢,是本 次业绩改善的最大推动力。公司2021Q1销量64.11万辆,较2019/2020年同期分别+42.84%/+111.56%。分品牌看,自主品牌销量39.15万 辆,较2019/2020年同期分别+68.62%/+123.91%;其中CS75、逸动、CS55、UNI-T、欧尚X5等多款热门车型持续热销,明星车型CS75在2021年单月销量超过3万,3月自主品牌销量占比28%,其中13.99万元的2.0T领航版是热销款,预计占比超过50%,显著提升了长安自主品 牌销售均价及盈利能力。
CS35、UNI-K等新车型逐步爬坡,自主品牌销量有望逐季递增。在国内小型SUV市场上,CS35PLUS依然是最畅销车型之一。UNI系列 产品中,3月末上市新车UNI-K表现抢眼,根据汽车资讯网数据显示,3月UNI-K已获订单9108辆,后期销量可期。
林肯高利润车型销量增长,打开长安福特利润弹性。2021年一季度长安福特零售销量49325台,同比增长近50%,连续三个季度正增长。二季度将有新款蒙迪欧、福睿斯改款等新品上市。预计2021年长安福特销量同比+20%至26万台。
林肯品牌今年3月中旬上市国产航海家,其定位介于紧凑级的冒险家和中大型的飞行家之间,价格区间带在32.88~47.88万元,高端车型销量的提升将带来高利润弹性。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6亿元、950亿元和10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15%和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亿元、50亿元和5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63元、0.92元和1.05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疫情的不确定性对公司海外业务的影响;新品销量不及预期;汽车芯片短缺风险。

2021-04-16德赛西威(002920)2021年一季报点评:一季度延续强劲增长 智能网联开辟未来增长空间
分析与判断
一季度业绩高速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1Q1,随着海外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带来下游客户产销回暖叠加客户大众、长安、长城、吉利Q1汽车销量增长带来智能座舱订单放 量,公司营收同比增长78.3%。同时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自2020一季度以来毛利率明显改善,2020Q1-2020Q4的单季度毛利率分别为20.36%/23.73%/24.10%/24.09%,2021Q1毛利率25.04%,同比提高了4.68pct,环比提高了0.95pct,除去2020四季度,已经呈现连续四 个季度的上升趋势。在费用率方面,公司一季度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分别为2.82%/2.22%/8.02%,同比降低了0.77/1.34/4.36pct,环比降低了0.13/0.37/0.60pct。毛利率上升叠加三费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2021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2.08;销售 净利率达到11.18,同比提高了6.36pct,环比提高了3.18pct。
智能驾驶合作持续升级,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智能驾驶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投资咨询网的报告,预计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1125亿元,2023年为2381亿元,2019-2023年复 合增长率约为20.62%。在“政策导向+车企推动”双轮驱动下L2进一步普及、L3升级趋势确定性强。对于L2,政策明确2020年L2新车渗 透率30%,而2018年仅为5%左右。对于L3,一方面政策目标预计2025年L3渗透率25%,另一方面各大车企已明确在2020年后推出L3级智能
驾驶车型。公司产品覆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已在多家核心客户的众多车型中配套供货:2020年4月,公司L3级别自动驾驶域控 制器产品——IPU03正式量产,配套供货小鹏汽车P7车型,并积极向更多客户推广;其参股公司Ficha从事车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相关技术,于2020年6月24日上市,增厚公司营业利润;2020年8月,公司为吉利几何C新车其配套视觉融合全自动泊车系统、540°车身透视影像等产品;2020年9月,公司率先在瑞虎8PLUS上量产智能座舱域控制器,同时,公司与理想汽车、英伟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基于NVIDIAOrin系统级芯片提供的强大算力进行L4级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的自主研发,拟将搭载在理想汽车2022年推出的全尺寸增程式智能SUV上。作为智能驾驶领域龙头,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超前瞻布局,与车企合作持续升级,随着智能驾驶渗透率持续提升,公司各项主营 业务将明显受益,增长空间广阔。
车联网产品渗透加速,开辟公司业绩新增长点
中国联通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全球V2X市场将突破6500亿元,中国V2X用户将超过6000万,渗透率超过20%,市场规模超过2000 亿;预计到2020年车联网渗透率为24%左右,车联网数量将达到6960万辆,车辆网将是汽车产业新革命下一个风口。在车联网领域,公 司于2019年已获得一汽-大众、长安马自达、奇瑞捷豹路虎等客户的车联网平台、OTA、网联软件系统等项目;2020年5月,公司助力的 长安马自达首个车载智能网联车型MAZDACX-30正式上市;2020年12月,公司首个C-V2X技术量产落地,助力别克GL8Avenir实现闯红灯预警SVW、道路危险状况提示HLW等车联网相关功能。未来公司将不断完善车联网产品梯次和矩阵,加大拓展市场力度,开辟公司业绩新增长点。
投资建议
我们上调对公司2021-2023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8/9.70/12.07亿元,对应PE分别为65X/53X/42X,公司上市以来的PE估值中枢为51X,业绩持续增长能够消化高估值,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汽车销量下滑;智能网联车发展不及预计;行业竞争加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