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新锂能(002240)2021年业绩预告点评:四季度利润环比高增长 资源端布局保障锂盐扩产 21Q3 归母净利2.47 亿元,21Q4 归母净利2.92-3.82 亿元 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8.3-9.2 亿元,同比增长约29.5-32.9 倍;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48-9.38 亿元,同比增长约4.7-5.1 倍。预计21Q4 实现归母净利润2.92-3.82 亿元,环比增长18.22%-54.6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36-4.26 亿元,环比增长36.03%-72.47%。公司四季度业绩基本上兑现了锂盐价格上涨所带来锂盐产品利润的增厚。 公司加快产业链上下游布局,资源端储备保障未来锂盐产能扩张 致远锂业现有年产4 万吨锂盐产能,跻身国内一线锂盐供应商序列;遂宁盛新正在抓紧建设年产3 万吨氢氧化锂产能;盛威锂业600 吨金属锂项目首组150 吨金属锂生产设备已投入试生产。另外公司拟在印尼投资建设年产5 万吨氢氧化锂和1 万吨碳酸锂项目。 原料保障方面,公司持有奥伊诺矿业75%股权,进而拥有四川省金川县业隆沟锂辉石矿采矿权,矿山于2019 年11 月投产,原矿生产规模40.5 万吨/年,折合锂精矿约7.5 万吨,预计今年全面达产后可年产1万吨LCE;公司逐步增持惠绒矿业,惠绒矿业拥有1 项探矿权,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另外公司购买华友国际所持有的SESA100%股权,进而间接持有UT 联合体50%权益份额,UT 联合体拥有阿根廷SDLA 项目的经营权,公司有望通过此次交易正式进入锂盐湖资源开发。公司2021 年11 月还收购了津巴布韦萨比星锂钽矿项目51%股权,该项目总计有40 个采矿权证。此外公司与海外矿山签订长单包销协议,包括银河资源和AVZ 矿业。 风险提示:原材料供应不足;产品价格下跌;产销量不达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买入”评级。 锂价超预期上行,单吨锂盐产品利润有望增厚,上调公司未来两年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 年营收分别为34.79/140.75/163.55亿元,同比增速94.3/304.6/16.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05/20.53/26.76 亿元,同比增速3231.2/126.8/30.3%;摊薄EPS 分别为1.05/2.37/3.09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为45/20/15X。公司聚焦锂盐业务,中游产能快速扩张,上游拥有自有矿山,同时签订原料的长单包销协议,下游成功进入国内外核心电池企业供应链,未来有巨大增长潜力,随着锂行业景气度提升,公司业绩已迎来爆发期,维持“买入”评级。 徐工机械(000425)2021年业绩预告点评:预增48%-61%符合市场预期 利润率提升逻辑持续兑现 事件:2022 年1 月25 日公司发布2021 年业绩预告,预计2021 年归母净利润区间为55-60 亿元,同比增长48%-61%;扣非归母净利润区间为50-55 亿元,同比增长42%-56%,符合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业绩增速符合市场预期,关注Q1 稳增长板块机会公司充分于受益混改带来的盈利能力改善,业绩稳健增长,2021 年业绩预告符合市场和我们的预期。2021 年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稳增长”,从各地已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各地发改委公布的2022 年工作计划来看,积极推进项目开工建设,确保一季度投资实现“开门红”已成为重点任务。据中国证 券报不完全统计,2022 年1 月4 日至6 日,已公布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已超3 万亿元。2022 年上半年是专项债资金形成实物工作量阶段,2021 年Q1 基建投资较2019 年Q1 仅增长6%,关注2022 年Q1 基建增速超预期可能;此外部分地区房地产出现放松,关注稳增长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机会。 整体上市稳步推进,“新徐工”值得期待 2021 年4 月6 日,公司发布公告,拟通过向股东徐工有限发行股份等方式实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主营集团工程机械业务,合并后相关资产有望实现整体上市。根据徐工有限债券募集书,2020 年主要未上市子公司收入如下: 徐工挖机(挖掘机,国内销量份额前二)231 亿元、徐工建机(塔机国内,销量份额前二)62 亿元、徐工施维英(混凝土机械,国内销量份额前三)61 亿元、徐工矿机(矿业机械,全球销量份额前五)28 亿元,合计收入达382 亿元;2020 年徐工有限主营业务收入961 亿元,其中徐工机械收入740 亿元。 我们预计整体上市后‘新徐工’收入规模超千亿元,有望跃居行业第一。 业绩弹性最大的工程机械龙头,盈利能力提升逻辑持续兑现2021 年前三季度,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的毛利率分别为15.8%/27.3%/24.4%,销售净利率分别为6.7%/14.7%/10.7%,公司销售净利率存在翻倍以上提升空间。2020 年9 月混改后,公司考核机制由市场份额转向利润,董事会中9 位外部董事占5 席,高管薪酬利润考核占60%,混改员工新增持股8.7 亿元(其中董事长、总裁及总经理增持股份2.88 亿元),国家制造业基金9.6 亿元大手笔参与混改。公司2021 年前三季度与Q3 单季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89.4%/+116.5%,大幅高于行业;2021 年Q3 单季销售净利率5.0%,同比+2.7pct。混改后,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逻辑持续兑现,释放业绩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58/79/89 亿元预测,当前市值对应PE 分别为8/6/5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周期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风险 山西汾酒(600809):势能持续释放 全国化高歌猛进 继续买入推荐 事件:山西汾酒发 布2021 年度业绩预增公告。2021 年归母净利润52.34~55.42 亿元、同比+70%~80%;扣非归母净利润51.73~54.77 亿元、同比+70%~80%。单四季度归母净利润3.55~6.63 亿元,同比-42.5%~+7.3%。业绩符合此前预期。 一、结构提升带动利润全年高增,四季度重在市场基础工作,春节销售表现可期 全年看公司产品策略“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持续发挥效用,青花全年估计高双位数增长,控货背景下玻汾增速有所放缓、估计30%左右,腰部产品增速介于两头产品中间,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上:省外估计占比6 成,环山西市场体量增加,华东、华南市场跨越式增长,长江以南市场平均增幅超60%,全国化势头和势能持续强劲。 单看四季度,由于2021 年前三季度销售进度远超往年,四季度进行适当的市场节奏把控和价格秩序梳理,工作重心放在消费者品鉴培育、广宣投放等,把控经营节奏主动权。从2021 年底来看,公司库存是历史新低、价格是历史最好、经销商盈利和积极性是历史最好,市场秩序也是历史最好。这些指标都将有利于公司实现2022 年开门红。 二、2022 年结构、利润弹性是关注重点 2022 年公司产品结构提升是重点,资源重点投放青花,以青花销量指标、青花20 终端指标、青花汾酒的意见领袖指标为落脚点。定位千元价格带的战略性产品青花复兴版,经过一年多的培育,渠道和消费体验反馈积极,预计22 年表现亮眼。玻汾考虑到供给端、经销商利润等,22 年及未来时间内,将适度收紧配额,预计供不应求新常态下渠道势能强劲,也将成为较好的利润来源。腰部产品巴拿马继续省外招商铺货,老白汾省内挖潜。 公司市场结构将以大基地市场、华东、华南三大市场来构建全国化的根据地,大基地市场(晋京津冀陕蒙豫鲁)稳扎稳打、继续深挖,承担主要销量、发挥大后勤作用。华东市场,将在江浙沪皖实现版块聚焦,资源倾斜。华南(粤湘鄂赣)也实现高速发展。通过三大市场的布局,为全国化寻找支撑的根据地,对周边市场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三、人才梯队建设和营销组织调整支持快速增长的市场公司近两年完成了营销骨干的新老交替,通过竞聘上岗、设立直属管理区等组织下沉动作,80 后成为大区、省区经理的主要担当者,大量90 后营销人员充实到销售一线,激发团队内生动力。 公司的营销组织架构也在适时调整。顶层设计上,新设立的营销中心和营改办的主任,以及销售公司层面,成立的重点市场效能领导组组长,均由主管销售的副总李俊总兼任,有利于管理层产供销的协同配合,助力公司的快速增长节奏。 盈利预测与评级: 2021 年年末,公司经历了李秋喜董事长到龄退休、新任袁清茂董事长平稳过度。袁董事长低调务实,高度肯定以往市场思路、所获成就、团队贡献,提出2022 年乘胜追击、趁势而上、更好效益、更好结构、更好质量为进,我们预计公司将在袁董事长带领下,继续高歌猛进。 草根调研反馈,春节虽有疫情扰动,但各地回款、动销均表现较好。 公司近两年实行月度回款配额制,今年更是在回款计划性上细化到各个产品,能更加有效的引导产能投放到结构更优的产品上去。我们认为春节旺季的回款、动销表现,将较好的确保公司一季度的整体表现,值得期待。 我们预计2021~2023 年收入增速为44.54%、30.05%、25%,利润增速为75%、50.15%、32%,EPS 为4.42、6.63、8.75,当前市值对应PE为60.76、40.47、30.66。给予2022 年55 倍估值,目标364.65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高端化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影响销售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