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麒麟(002984)2021年年报点评:基本面有望修复 新产能值得期待 2021 年业绩基本符合预期,成本压力导致利润受挤压2021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77 亿,同比+10.03%;实现归母净利润7.53 亿,同比-23.17%。公司收入的增加主要由产销量增长带动,2021年公司完成轮胎产量2244.05 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11.30%;完成轮胎销售2134.48 万条,较上年同期增长6.16%。由于美国对泰国原产地轿车胎加征反倾销税、原材料价格高涨、海运费高企带来了较大的成本压力,公司全年毛利率达到23.33%,同比下降10pct。 2022 年大宗原材料及海运费有望持续修复 随着能耗双控政策的纠偏,部分大宗品价格已经出现企稳回落的趋势,但由于原材料变化对于轮胎企业报表利润的传导存在一定滞后性,因此我们预期22 年轮胎企业报表利润有望持续修复。海运费在2022 年有望持续修复,供应端的压力已经得到很好缓解,集装箱供给在逐步提升,后续仍需多关注欧美地区港口的周转效率情况,对于海运费恢复的速度仍有较大影响。 泰国、西班牙工厂及航空胎有望逐步放量 公司泰国工厂二期项目“森麒麟轮胎(泰国)有限公司年产600 万条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及200 万条高性能全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 已基本建成,预计2022 年可实现产能的大规模释放;同时公司正加快推进欧洲智能制造基地“西班牙年产1200 万条高性能轿车、轻卡子午线轮胎项目”建设,争取2022 年底前动工。2022 年公司将完成“年产8 万条航空轮胎(含5 万条翻新轮胎)项目”产线贯通,力争十年内占有中国航空胎市场50%份额。 风险提示:原材料大幅波动,海运费修复不达预期,在建工程进度不达预期。 投资建议:维持 “买入”评级。 新增2024 年盈利预测,预计22-24 年公司净利润14/20/23 亿,EPS为2.12/3.07/3.53 元/股,对应PE 为15x/10x/9x,维持“买入”评级。 伯特利(603596):把握底盘智能化 新业务前景可期 国产汽车制动系统龙头,两大业务双轮驱动 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自主创新,产品由传统机械制动向电控制动方向不断拓展,轻量化制动零部件营收占比由2015 年的8.7%升至2020 年的28.0%,电控制动收入营收占比由2015 年的1.62%升至2020 年的25.33%。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线控制动和ADAS 业务有望成为公司未来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EPS 分别为1.40/1.75/2.19 元,可比公司2022 年Wind 一致预期PE 均值为33x,鉴于公司电控制动和ADAS 业务开展顺利,客户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我们基于46x 2022E PE,给予公司目标价80.50 元,维持“买入”评级。 线控制动技术先发优势明显,ADAS 产品有望持续获取订单公司是首家实现线控制动 ONE-BOX 方案量产的自主零部件供应商。据公司年报,公司线控制动系统(WCBS)性能与国际厂商产品相近,并于2020年底完成了年产30 万套WCBS 的产能建设,国内首款产品已于2021 年6月量产。于此同时,公司积极自主研发ADAS 感知算法,基于前视摄像系统的ADAS 系统研发工作进展顺利,据年报披露,目前年产20 万套ADAS产线正在建设当中,公司预计2022 年上半年首款产品量产。2021 年上半年新增ADAS 项目2 项,共计已获得4 个客户定点。我们认为随着WCBS产品和ADAS 产品的量产,公司收入和利润有望持续增长。 轻量化制动零部件产能扩张,订单持续放量 据公司年报,公司墨西哥工厂工厂或于2022 年第三季度投入使用,具备每年400 万件铸铝转向节、控制臂等底盘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据公司公告,2020 年11 月和12 月轻量化项目新增1 个国际著名主机厂商全球平台项目(前后转向节)和1 个欧洲著名主机厂商全球平台项目(铸铝控制臂)。2021年上半年新增轻量化项目5 项。我们认为,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趋势,铸铝转向节等轻量化产品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未来公司有望依托技术优势获得更多订单,带动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将公司2021-2023 年收入预测分别上调0.4/2.3/4.6%,将毛利率预测分别上调0.0/0.2/0.4pct,将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上调0.4/3.5/6.4%至5.7/7.1/8.9 亿元,可比公司2022 年Wind 一致预期PE 均值为33x(前次25.4x),鉴于公司电控制动和ADAS 业务开展顺利,客户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我们基于46x 2022E PE(前值32x),给予公司目标价80.50 元(前值44.4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长安汽车(000625):1月销量逆势增长 自主表现优异 销量逆势增长,自主表现亮眼 公司发布1 月产销快报,集团整体1 月销量27.7 万辆,同比+10.0%,环比+55.7%。分品牌来看,长安自主品牌(重庆工厂+河北工厂+合肥工厂)单月销量17.6 万辆,同环比+11.1%/+115.9%;长安马自达单月销量2.0 万辆,同环比+67.7%/+186.9%;长安福特单月销量2.5 万辆,同环比-17.5%/-32.6%。 结构来看,自主销量亮眼,CS75/55 系列销量均突破3 万辆,其中CS55Plus连续四个月销量突破2 万辆,本月再创新高,UNI 系列实现销量1.2 万辆,中高端车型表现优异。此外,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突破1.36 万辆,海外销量突破2.38 万辆,均实现显著增长。考虑到1 月底春节对购车需求的抑制以及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公司1 月销量超预期。 多款新车发布在即,即将迎来强势产品周期 公司计划今年发布多款新车,包括UNI 系列首款轿车UNI-V,预计2 月21日开启全球预售,以及长安新能源旗下将陆续推出三款新车,其中首款轿车C385 定位新能源中端价格带,预计实现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纺锤形”格局的突破。此外,长安旗下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阿维塔首款车型E11 也将正式发布。我们认为,伴随多款优质产品的密集投放,公司即将迎来强势产品周期,销量的持续提升以及高端车型的不断推出也将带动毛利率稳步提升,实现量利齐升。 把握智能电动方向,持续推进品牌高端化 阿维塔聚合长安、华为、宁德各自分别在整车研发制造、智能解决方案和能源管理生态领域的优势技术,打造高端智能电动汽车。新品牌顺应智能化趋势,在电动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情感智能”,以先进的智能化方案为载体,体现公司对用户需求的深层把控。我们认为阿维塔核心意义在于实现品牌高端化。 投资建议:短期看,行业全年补库需求旺盛,销量复苏趋势明显。公司销量环比提升显著,缺芯等因素影响减弱,基本面修复。中长期看,公司产品高端化、电动化、智能化齐升,消费属性进一步增强。预计2021~2023 年EPS0.61/0.80/0.91 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缺芯影响持续,新品牌市场接受度不及预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