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路桥(600039)公司点评:Q4业绩超预期 高增趋势有望延续 Q4 营收利润显著加速,内生增长动力较强。公司发布2021 年业绩快报,实现营收845 亿元,重述后(下同)同增31%;实现利润总额6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营收和利润总额均大幅超过年初经营目标(目标分别为750/58 亿元,同增23%/58%)。2021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4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9%,超市场预期(此前公司预告2021 年归母净利润50 亿元)。 其中Q1-4 分别实现营收增速146%/33%/10%/35%,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增速326%/87%/29%/49%,Q4 营收业绩均明显提速。公司当前经营情况表现较好,预计主要系公司优质项目增多、积极推动降本增效,同时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背景下加快推进项目变更、材料调差等合同管理工作,增厚利润。 另外,通过对比重述前后财务数据,我们预计本期新增合并报表的航焱公司、臻景公司、川铁建对于公司营收和业绩贡献较小,2021 年公司营收业绩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公司核心主业快速增长。 省内基建投资环境良好,Q1 有望延续高增趋势。截至目前,四川省2022年已发行新增专项债914 亿元,提前批专项债已发行完毕,而2021 年同期无新增专项债发行。专项债发行前置有利于充分满足重点项目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拉动有效投资。据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 年GDP 目标增长6.5%,在各省市目标中处前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预计2022年四川省内将维持较好的基建投资环境。据公司官方公众号,2 月25 日公司在一季度生产经营工作推进会中提出,要“主动发力,加快项目建设”、“原则上要确保第一季度完成全年营收目标20%以上”。我们假设2022 年公司营收目标1000 亿元(见公司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则公司2022Q1 有望实现营收200 亿元,同增50%,延续高成长趋势。 锂电业务稳步推进,有望持续受益行业高景气。近期磷酸铁锂价格持续上行,锂电产业链保持较高景气度。公司在锂电板块一方面拟引入四川能投集团与比亚迪作为战略投资者,并拟与川能动力、比亚迪、禾丰成立合资公司,综合开发马边县磷矿资源及磷酸铁锂项目,持续开拓上游锂矿、磷矿业务,绑定下游电池生产商,强化产业链联动能力;另一方面持续推进正极材料项目一期(1 万吨/年,已正式投产、稳定供货)和前驱体项目一期(2 万吨/年,已完成可研等前期工作)。随着公司不断补齐锂矿、磷矿等资源短板,公司锂电正极材料及前驱体生产有望加快推动,有望持续受益锂电行业高景气。 地方做强做大国有上市基建企业动力充足,公司作为业内典型有望受益。当前虽然在隐性债务严格监管下,地方基建融资渠道受限,但地方政府仍可以通过支持地方上市建筑国企做强做大、推动基建资产上市、以及发行REITs等方式提升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地方政府未来有望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国有上市基建类公司,相关上市公司有望进入高速发展新阶段,估值中枢有望提升。 公司作为区域基建投资空间大、所属区域财政情况较好、大股东资源实力强的地方基建类龙头上市公司,有望成为国内上述发展模式典型,未来持续看好公司与地方政府打造双赢成长格局。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4/71/86 亿元,同比增长79%/30%/21%,EPS 分别为1.13/1.48/1.79 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10.6/8.1/6.7 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转化不及预期、政策推动不达预期、新业务开拓不达预期、省内基建投资不达预期等。 中天科技(600522)公司点评:收购集团子公司 进一步聚焦主业高质量发展 具体:3 月2 日晚,公司公告,拟以自有资金3.81 亿元收购中天科技集团持有的中天新兴材料和中天电气技术100%股权,中天新兴材料股权转让价格为2.02 亿元,中天电气技术股权转让价格为1.79 亿元。 标的资产优质,收购后协同效应明显。中天新兴材料主营电池正极材料,用于锂电池制造,收购后将进一步完善公司新能源产业链,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生产所需上游材料延伸,通过共同研发及规模优势,掌握主要材料环节,提高成本控制力。中天电气技术主营高低压开关柜及成套设备研发、制造、施工、运维及服务,收购后将进一步完善电力产业链布局,持续受益于新基建和智能电网建设。根据公告,2021 年中天新兴材料实现营收1.09 亿,净利润591 万元,中天电气技术实现营收2.41 亿,净利润329 万元。 持续聚焦主营业务,打开成长空间。多年来公司一直聚焦通信和新能源两大方向开展业务,并取得优异成绩。目前公司在光纤光缆、海上风电、电力传输及新能源等领域拥有充分布局,持续聚焦新基建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大趋势。本次收购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业链布局,中天新兴材料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储能电池方向技术和产品的布局,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中天电气技术与公司电力传输方向关联紧密,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新基建以及智能电网侧的综合综合竞争力。 风光储齐共振,成长远未及天花板。公司作为海上风电行业龙头,在海缆和施工具备明显优势,通过与产业链龙头合作,综合实力持续提升。海风确定性高,市场前景光明,公司行业地位稳固,产品技术布局领先,且具备全球化能力。光纤光缆拐点已现,招标价格落地盈利弹性将释放。电力传输业务公司布局多年,通过产品结构持续改善,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下电网投资增长,有望实现稳健成长。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领先,包括光伏、储能、电站设计施工等,面对行业确定性高速增长机遇,公司有望将新能源板块打造成下一个主要业务板块,驱动公司未来成长。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2021 年相关的资产和信用减值,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为1.3/36.5/43.7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 分别为512.1/17.8/14.8 倍。基于公司未来几年海洋系列/电力传输等业务发展前景良好,以及光纤光缆行业回暖,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光纤光缆行业竞争加剧,海上风电发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