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铁应急(603300):设备规模及网点数量快速增长 看好其轻资产及数字化探索 事件: 公司发布2021 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26.5 亿元,同增74%(高于我们此前预期);实现归母净利润4.86 亿元,同增50%(符合我们此前预期);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52 亿元,同增71%。相应,21Q4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57 亿元,同增63%;归母净利润1.55 亿元,同增-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41亿元,同增10%。 点评: 收入增长超预期,设备规模快速增长:公司2021 年收入达26.5 亿元,超出我们此前预测约15%,主要由于其高空作业平台业务规模扩张加速。我国高空作业平台保有量仍远低于北美市场,行业发展空间较大。高空作业平台是未来建筑设备领域租赁的重要流量入口,具备长期战略价值。报告期,公司设备管理规模突破4.7 万台,全国网点数量突破150 个;其中,21H2 管理设备台数新增1.7 万台,网点数量新增约50 个。经营数据显示,公司发展趋势并未受到前期负面舆论影响。我们判断,21Q4 利润同比增速放缓主要由于:1)20 年同期高基数影响(20Q4 归母净利润为1.65 亿元,20 年全年归母净利润仅为3.23 亿元);2)高空作业平台收入贡献占比提高所致(高空作业平台的盈利能力略逊于传统周转材料租赁,如钢支撑、爬架等);3)金融类业务(融资租赁类业务)利润贡献减少。 总资产扩张,期待轻资产模式持续推进:由于公司管理设备规模的快速增长,报告期其总资产规模达105 亿元,同增43%;净资产约为38.5 亿元,对应资产负债率约为63%,较2020 年净增约8pcts。若后续大股东定增完成,则其负债率将有一定降低。设备租赁属重资产行业,收入扩张依赖持续资本开支投入;现阶段,华铁应急正探索“轻资产”模式,以委托管理或合资联营的方式,输出其营销体系、管理体系,进而有效降低其后续资本开支压力,并降低经营杠杆风险,打开其扩张边界。2021 年,其与热联集团已有“轻资产”合作案例出炉;期待2022 年其“轻资产”模式加速发力。 引入原蚂蚁集团高管,强化轻资产及数字化布局:2021 年12 月,公司引入彭杰中先生担任公司总裁,彭杰中前期任蚂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共享出行事业部总经理。引入外部高管,将有效完善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强化在设备租赁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2022 年1 月,公司微信公众号显示,其与蚂蚁集团旗下蚂蚁链签署协议,正式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共建设备追踪信任体系;并且将携手蚂蚁链共同探索轻资产运行模式,实现租赁资产流转全过程的数据上链,提升资产生命周期的信息可信度,确保租赁资产交易真实性,有效提升资金/资产持有方对资产可控度,降低信任成本,提升融资融物效率,助力租赁服务企业由重资产向轻资产模式转型,有效实现资产持有方与运营方互补共进。 收购铝模板及爬架子公司少数股东股权,2022 年将完全并表:2021 年11-12 月,公司公告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收购浙江粤顺55%股权(收购价格1.48 亿元),湖北仁泰49%股权(收购价格1.35 亿元),浙江吉通49%股权(收购价格3.4 亿元)。同时,被收购方承诺将其收购款的40%-50%用于购买公司股票,并做出业绩承诺,21-23 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浙江粤顺不低于0.23、0.28、0.33 亿元;湖北仁泰不低于0.23、0.27、0.31 亿元;浙江吉通不低于0.7、0.76、0.81 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坚定看好设备经营租赁领域Beta,也看好华铁应急的战略执行力及运营效率。轻资产模式及数字化战略,将提升公司中长期竞争力,并降低其资本开支压力。维持21 年-23 年盈利预测4.86 亿元、6.88 亿元及8.78 亿元。现价对应2022 年动态市盈率约为1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租金回报率不及预期,资产减值风险,渠道布局不及预期。 中国平安(601318)2021年度业绩前瞻:转型升级进行时 2021 年增长动能承压 中国平安2021 年经历了代理人数量大幅下滑、产品价值率收缩等压力,我们预计该公司2021 年的新业务价值增长将延续2020 年的负增长态势。展望2022 年,我们认为中国平安的新业务价值仍将持续下滑,但下滑幅度会逐季度改善,并在4Q22 收敛到个位数负增长。虽然我们估计代理人产能在2022 年逐渐提升,但可能无法覆盖代理人人数的大幅下降。中国平安有望在2023 年重获NBV 的正增长。受益于车险综合改革冲击的消退,财产险保费增长势头自4Q21 恢复,并有望持续到2022 年。考虑资产减值影响,我们预计中国平安2021/2022/2023 年的EPS 分别为人民币5.98/9.47/11.81(前值人民币6.40/9.23/11.44)。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调整为港币98.0/人民币80.0(前值港币100.0/人民币84.0)。 寿险业务转型升级 我们预计2021 年中国平安NBV 下滑18.8%(2020:-35%)。我们估计公司在2021 年可能流失了近半代理人,代理人数量的剧烈减少不可避免影响了新单保费增长。我们认为平安在2022 年仍将继续清理其代理人队伍,但出清速度趋于缓和,最终稳定下来的代理人数量可能不到40 万。因此2022年的代理人数量仍有可能呈现出较大的同比下滑,同时我们认为代理人的产能提升可能不足以覆盖人数下降。我们预计2022 年NBV 下滑22%。随着代理人队伍趋于稳定,2023 年有望迎来NBV 的正增长。在我们看来,提升代理人产能,告别单纯数量扩张是寿险业重回增长轨道的必由之路。 财产险景气度较好 我们预计平安财产险2021 年综合成本率(COR)为98.0%(2020:99.1%)。车险改革一年之后,平安的车险保费自4Q21 起重回增长轨道。我们认为这一趋势会延续到2022 年,预计财产险保费在今年增长12.7%。同时,我们认为中国平安有能力保持健康的承保表现,预计2022 年COR 为97.8%。 营运利润支撑分红 受投资减值的影响,我们预计2021 年平安净利润同比下滑24%,但剔除投资波动的营运利润(OPAT)同比增长7.7%。2022 年地产面临的宏观环境有所改善,投资减值风险降低。我们预测2022 年净利润和OPAT 同比分别增长58.4%/11.6%。我们预计2021/2022/2023 年的EPS 分别为5.98/9.47/11.81。我们预计平安能够在未来两年维持稳定的基于营运利润的分红率28%,2021/2022 年DPS 分别为人民币2.30/2.56。 风险提示:寿险新单保费持续大幅下滑;财产险承保表现严重恶化;出现大额投资损失。 杭州银行(600926):股权落定彰显信心 基本面优异助力估值提升 简评 1、股权交易落定,长期锁定避免了大股东层面的抛压。本次交易,澳洲联邦银行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其持有的10%股份,避免了在二级市场直接减持带来的短期抛压。同时,杭州城投和杭州交投的股份锁定期长达5年,澳洲联邦银行转让后剩余的5.56%的股份也承诺3年内不再转让,长期锁定避免了大股东层面的抛售压力,利好长期股价趋势。 2、澳洲联邦银行减持主要因为资本压力。澳州联邦银行在去年8月公布了其史上力度最大的60亿澳元(约275亿人民币)股份回购方案,加上62亿澳元的分红方案,使得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由1H21的13.1%大幅下降130bps 至11.8%,距离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监管对澳洲四大行要求的核心一级标准10.5%仅高出1 .3pct。股份回购、分红、以及扩张带来的资本压力,使得澳州联邦银行需要通过利润留存意外的额外渠道缓解资本压力。虽然澳州联邦银行不再是杭州银行第一大股份,但其剩余的5.56%股份依然是杭州银行重要股东和境外战略投资者。 3、市价97折接手,印证杭州国资对于杭州银行未来发展极强的信心。本次转让价格以前三十个交易日股票成交均价的97%为定价基准,即13.94元/股,合计转让价款为41.37亿元。接近市价的转让价格,印证了杭H国资对于杭州银行股价和未来长期良好发展趋势的肯定。此次转让后,杭州市财政局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达33.55%,实际控制人和第一大股东位置更加稳定,预计表来杭州国资和杭州银行的战略合作将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杭州银行在杭州地区业务的进一步深耕和发展。 4、杭州银行基本面趋势优异,维持首推组合:本次股份协议转让,在避免股票抛压的同时印证了大股东对于长期发展的极强信心。从基本面看,杭州银行业绩加速释放的同时,存量风险出清叠加不良生成下降,基本面指标十分优质且持续向好。展望未来,杭州作为经济发达的优质区域,强劲的信贷需求和财富管理需求将驱动杭州银行未来利息收入和中收的高速培长。我们预计杭州银行2021-2023年营收增速稳定在20%左右,利润增速稳定在27%左右,维持买入评级和首推组合,目标估值1.6倍22年PB,对应目标价21.18元/股,上行空间46%。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大幅下滑,引发银行不良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