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688331)2022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9亿元
荣昌生物(688331)发布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报告期内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3406.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59元。 这是荣昌生物3月31日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两地上市之后,交出的首份财报。 因研发投入持续加码及商业化全面提速等因素,荣昌生物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出现亏损,但考虑到公司两大核心产品进入医保后销售迅速放量、研发管线拓展和国际化推进带来“护城河”进一步夯实,荣昌生物首季表现依然可圈可点。 医保推动销售放量,营收超过去年全年 荣昌生物两大核心产品泰它西普、维迪西妥单抗分别于2021年3月、6月获批上市,并于同年底双双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由于医保政策在各省市的实际落地从年初才开始陆续推进,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便成为真正检验荣昌生物商业化能力的首个窗口期。 从此次披露的财报看,荣昌生物当季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营收增长主要由注射用泰它西普、注射用维迪西妥单抗这两款世界级明星药贡献。而在进入医保前的2021年全年,荣昌生物相应的营收为1.31亿元。 一个季度的营收超越2021年全年,得益于荣昌生物的前瞻性布局。据悉,荣昌生物早在3年前就着手组建国内商业化团队,报告期内包括医学、市场和销售在内的自身免疫、肿瘤两大商业化团队已达数百人,覆盖了国内多数省份的上千家医院。 对于两大核心产品的市场表现,荣昌生物CEO、首席科学官房健民表示,“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具有极大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公司对其后续商业化表现很有信心,相信随着医保的进一步落地执行和患者可及性的提高,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研发投入加码,“护城河”持续夯实 今年前3个月,荣昌生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6亿元,扣非后净利润为-2.9亿元。出现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研发费用和商业化等项目开支的增加。而各项支出中,占大头的是研发开支,主要是研发管线增加、持续进行药物的临床研发导致临床试验费、测试费等费用增加,研发人员增加等。报告期内,荣昌生物研发投入合计2.18亿元,同比增60.29%。 近年来,荣昌生物持续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2018年至2020年研发投入复合年增长率高达46.70%。基于持续高投入,公司自主开发出抗体融合蛋白、ADC、双抗等三大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共开发2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其中10余款候选生物药产品处于商业化、临床研究或IND准备阶段,均为靶向生物创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7款产品正在开展用于治疗20余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今后每年会有数个新药申报临床。 泰它西普系统性红斑狼疮适应症、维迪西妥单抗晚期胃癌适应症,已分别于2021年3月、6月获批在国内上市销售,尿路上皮癌适应症于2021年12月获批上市销售,迄今两大明星药物已有三大重磅适应症获批上市。公开信息显示,除此之外,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其它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磅适应症临床也在加速推进,“护城河”将由此得以持续加固、夯实。 一季度财报显示,荣昌生物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高达37.35亿元。这为研发管线的持续推进及已上市产品的国内外商业化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