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外交部就美方宣称击落中国无人飞艇发表声明: 中方对美方使用武力袭击民用无人飞艇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中方经核查后已多次告知美方,该飞艇属民用性质,因不可抗力进入美国,完全是意外情况。 中方明确要求美方以冷静、专业、克制方式妥善处理。美国防部发言人也表示,该气球不会对地面人员构成军事和人身威胁。在此情况下,美方执意动用武力,明显反应过度,严重违反国际惯例。中方将坚决维护有关企业的正当权益,同时保留作出进一步必要反应的权利。 与卫星相比,气球的优势包括能够从更近的地方扫描大片领土,并能够在目标区域上空停留更多时间。去年我们空天院完成吨级载重能力高空气球飞行演示验证试验,本次试验隶属于空天院承担的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作为一种用于“临空-地”往返的开展临近空间科学探测的优质平台,吨级能力的重载型高空气球平台的成功研制,表示更多尺寸大、重量重的载荷可以搭载进入临近空间开展科学实验,特别是为一些大尺寸无人机、火箭等的空基发射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运载平台。概念股包括和远气体,上海瀚讯,晨曦航空等。 1、无人飞艇概念股和远气体:电子特气市场具有很大国产替代空间 和远气体在机构调研时表示,电子特气这块公司一直在布局,前期做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电子特气90%的市场为外资气体所垄断,具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加上国内半导体、新能源、光伏等行业发展迅猛,有很大增量空间。气体这行属于危险化学品,只能在政府规定的化工园内进行生产,对运输要求也很高,潜江化工园和宜昌化工园具有良好的生产电子特气及电子化学品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2、无人飞艇概念股上海瀚讯(300762):单Q2表现亮眼 全年增长无忧 业绩回顾 公司半年报显示,2022 上半年实现营收1.83 亿元,同比增速+6.88%,归母净利润0.23 亿元,同比增速+7.23%,扣非后0.18 亿元,同比增速+42.45%;单Q2 表现亮眼,实现营收1.65 亿元,同比增速+53.60%,归母净利润0.44 亿元,同比增速+209.48%。由于公司市场位于北京、生产位于南京,研发及管理部门位于上海,Q1 国内散发性疫情,拖累了部分项目进度和产品交付,而Q2 上海疫情对公司生产经营影响有限,公司Q2 奋起直追、实现业绩反转。我们认为,公司所处军工行业计划性较强,季节性波动不影响全年任务目标的实现。 国防信息化建设伊始,军用4G 渗透率较低、距离天花板较远我国国防建设核心矛盾由机械化转向智能化,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发挥武器平台效能,军工通信是整个国防信息化的中枢神经,我军目前各类有线/无线传输设备和交换网络尚未健全,尤其宽带无线通信手段匮乏,战场最后一公里的通联能力有限。其中,军用4G 可以满足和提升指挥控制、毁伤评估等刚性需求,火箭军2016 年开始列装,陆军装配率还不高,空军、武警和战支刚刚起步,海军尚且没有定型装备,军用4G整体渗透率还很低。“十四五”首年全军以项目论证为主,往后装备的列装速度将逐年加快。 军用宽带通信绝对龙头,公司成长路径清晰、空间较大短期看好公司军用宽带装备规模列装。公司是军用宽带技术总体,承担了大部分军用宽带型号装备的研制任务,拥有生产、销售及在研的型号产品38 型,公司在原有火箭军、陆军、空军基础上,上半年取得武警方面的突破,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中长期看好公司产品矩阵扩张。军品方面,公司拥有基于SDR 平台的宽窄带兼容无线通信系统、新一代接入波形和自组网波形、基于军用需求的军用5G 产品、新一代骨干网微波网络电台产品等研发项目储备,民品方面,国产5G 小基站已拿到工信部入网证与型号核准证,完成第一代一体化站原理样机研制,下半年将根据市场定制需求进行产品化。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军用宽带绝对龙头企业,将持续受益国防信息化建设和军用宽带渗透率提升,且公司前瞻性布局下一代军用通信体制和国产5G 小基站,远期定位由军用4G 向以宽带为特色的信息化装备领域拓展。我们上调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值至3.25、4.38、5.85 亿元(前值3.07、4.06、5.44 亿元),对应EPS 为0.52、0.70、0.93 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2024 年PE 分别为28.74X/21.36X/16.0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国内疫情反复影响公司项目进度及产品交付;2)各军兵种信息化建设不及预期;3)税收政策变动风险。 3、无人飞艇概念股晨曦航空(300581):走出经营低谷 未来发展可期 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恢复增长,维持“增持”评级公司发布2019年报,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37.17%;实现归母净利润4859.88万元,同比减少24.76%,主要是由于2019年增值税退税相对于2018年2339.49万元大幅下降91.2%所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933.14万元,同比增长10.35%;公司营收超预期但归母利润低于预期。自2017、2018连续两年下滑后,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和扣非后归母净利润恢复增长。我们认为,公司有望走出经营低谷,业绩随下游直升机等批量列装而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EPS分别为0.37/0.46/0.56元,目标价范围18.32-18.69元,维持“增持”评级。 航空惯性导航产品与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收入均实现大幅增长期内,公司航空惯性导航产品实现收入1.6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2.71%,毛利率42.62%,同比下滑0.48个百分点。其中,挠性捷联惯性综合导航系统收入较2018年增加3175万元,增幅190.25%;光纤捷联惯性导航系统收入较2018年增加3255万元,增幅827.23%;二者贡献航空惯性导航业务收入主要增量。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实现收入612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5.63%,毛利率47.25%,同比下滑1.95个百分点。其中,航空发动机参数采集器收入较2018年增加994.25万元,增幅47.91%;飞控计算机收入较2018年增加1,831.08万元,上升149.56%。 直升机等下游领域景气度提升带动公司业务增长,研发投入力度加大随着我国陆军航空兵建设不断加速,直20通用直升机开始批量列装,公司航空惯性导航产品与航空发动机电子产品有望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2019年报披露,公司自主研制出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已完成某项目演示验证,并已经迭代更新了两代,是国内少有的掌握从执行机构、控制总体、发动机试车到发动机总体全部技术的厂家。公司自主研制的直升机动力平台技术已进入预研阶段,下一步公司将加速推进该技术研制及验收工作。 随着研发项目进展,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693万元,相对于2018年同期的428万元大幅提升。 航空核心配套民参军企业,走出经营低谷,未来成长可期,维持“增持” 公司2019年业务收入在下游领域需求带动下大幅提升,增值税退税等其他收益较2018大幅降低。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调高了公司营业收入预期和研发投入,并调低了其他收益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33/4.35/5.38亿元(2020年前值为2.4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3/0.79/0.97亿元(2020年前值为0.82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37/0.46/0.56元(2020年前值为0.48元)。根据可比公司2020年Wind一致预期49.79倍PE平均估值,给予公司2020年49.5-50.5倍PE目标估值,对应目标价范围18.32-18.69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军费增长或低于预期、军用产品列装进度或不达预期、军工行业改革或不达预期。 4、无人飞艇概念股天海防务(300008) 公司与朱光亚研究院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基于市场需求及双方各自优势资源,聚焦太赫兹、痕量探测等技术科技转化,致力于太赫兹高速通讯、太赫兹引信、水下安防针对性设备研制。朱光亚研究院已形成该技术的相关专利,达到成果转化阶段,公司与其合作,拟将该技术运用于水面无人艇及艇载(水下发射)无人机协同高速通信、特种装备高抗干扰引信、水下机器人爆炸物及特种目标痕量探测安防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及应用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