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起点固态电池行业年会暨固态电池金鼎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8日召开。 近日,固态电池相关消息不断。10月30日,清华大学网站发布“康飞字、贺艳兵团队与合作者在固态锂金属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消息。 10月初消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组成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 除技术端,太平洋证券研报指出,产业端也在持续突破,多家电池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明确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同时应用端,多家车企也纷纷布局固态电池项目,加速推进固态电池装车应用。 多家电池头部企业明确固态电池量产计划(受益概念股)如下: 全固态电池商业化难度依然不低,因此半固态电池已经率先实现大规模量产、装车。蔚来在2023年底已经推出150度半固态电池包,并运用在纯电动汽车ET7上。该款电池由蔚来与卫蓝合作,单电芯能量密度高达360Wh/kg。2024年4月,上汽集团发布的智己L6搭载了半固态电池光年,该款电池载电量提升30%,可实现高温不可燃,充电12分钟续航400km,固态电解质包裹超高镍正极。 2025年7月,北京纯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亦庄举办了“全固态电池电动自行车换电试点项目”启动仪式,全固态电池首次商用活动成为市场热点。 锂电池产业链也在大规模规划固态电池产能,整个行业面临重要发展机遇。2025年以来,多家公司均透露了固态电池发展计划。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上半年透露了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节点,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国轩高科5月公布了金石全固态电池最新进展,首条试验线正式贯通,设计产能达到0.2GWh,良品率高达90%。 蜂巢能源透露公司固态电池发展路径分为半固态和全固态两个阶段,今年量产的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第二代半固态电池有望实现360Wh/kg的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方面,蜂巢能源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电池容量达到68Ah,该产品主要运用领域为低空飞行器和新能源车。 7月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披露信息,公司全固态电池整体进度已经由实验室走向中试生产交付阶段,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设计产能达0.2GW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向战略合作伙伴客户交付60Ah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孚能科技计划在2026年将全固态电池产能进一步放大至GWh级别。 长安汽车7月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全力投入固态电池相关研发,预计 2026 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2027 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能量密度达 400Wh/kg。 9月,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下线。 9月以来,随着锂电池板块成为市场主线,多家公司均透露了固态电池进展。德龙激光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固态电池设备订单呈逐步增长趋势,但目前该领域订单金额较小。 璞泰来已在多个制造环节进行发力布局,其中搅拌机、干法成膜设备等设备实现重点突破或达到可交付状态,并已经实现向国内外头部客户交付干法和固态电池极片设备。 海目星在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告中表示,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实现“氧化物+锂金属负极”技术路线,并完成锂金属固态电池商业闭环,应用于低空飞行器上的固态电池设备公司。 中伟股份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与境内外固态电池头部客户均有业务合作,现阶段公司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 赣锋锂业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持续开发,固态电池已在部分车型试装车及量产,并应用于知名无人机及eVTOL企业。 海马汽车6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盒子汽车作为公司首款B端新能源汽车产品,顺利取得产品公告目录,已具备量产上市的前置许可条件。 长安汽车(000625)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逐步量产 宁德时代5月28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上持续坚定投入,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027年有望实现小批量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