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重视青年工作,多次寄语广大青年要努力奋斗,尤其是要勇于创新创造。总书记强调: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如今,中国正在从制造大国向着制造强国迈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质生产力领域也实现了高速发展,这些进步离不开广大青年的创新创造。 金海良是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发动机总体研究部部长。去年8月,这架由中国民企自主研制的无人运输机首飞成功,搭载的就是他们研究所研制的燃油发动机,这也是目前国产最大的已首飞无人运输机。和汽车领域的新能源革命一样,如今的航空发动机领域也正在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金海良和他的团队希望为这架无人机更换一款绿色氢燃料发动机,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中。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航空发动机一直是制约中国航空工业进步的主要因素。在一代代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努力下,如今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已经逐渐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航发黎明发动机装配厂“李志强班”职工的回信中写道: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希望你们牢记使命责任,坚定航空报国志向,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努力攻克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加快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制步伐,让中国的飞机用上更加强劲的“中国心”,为建设航空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贡献力量。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发动机总体研究部部长金海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未来有非常高的期待和期许,希望我们能够再接再厉不断攀登创新的科技高峰,这样一种期许其实也给我们注入了非常强的力量。” 近两年,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金海良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面对这个万亿级的市场,抢占先机具有重大意义。2022年,金海良团队开始主攻适用于通用航空领域的氢燃料和兆瓦级混合动力两款发动机,针对的就是低空领域的无人运输,乃至今后的载人运输。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代表着最高精尖的技术。在这样一个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储备的行业,金海良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不到35岁。在这个需要多个专业高度配合的团队,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航空发动机决定着飞行器的安全,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严格的审核。金海良和小伙伴们在难点攻关的阶段,经常连续几周,每天工作到凌晨。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的“功勋林”内,记录着一段段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重大历史,在这个动辄需要数十年研发过程的行业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看到自己参与研发的发动机在天空中翱翔。金海良认为自己很幸运,因为他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金海良:“如果没有前辈们当年用计算尺和画图板一点一点在辛苦的条件下,把航空发动机火种传承留下来,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所以我们更加有责任和义务以及使命感在这样好的条件下,把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做得更好。” 自从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发展低空经济以来,中国已经有近30个省份将发展低空经济列入当地发展规划或出台相关政策。202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推动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 今年,金海良团队研发的氢燃料发动机有望首飞,试飞用的兆瓦级混合动力系统计划配装下线。从孩提时代就喜欢造飞机的他有望看到自己主导研发的发动机冲上云霄。如今,不惑之年的金海良还有着更大的梦想。 金海良:“我相信未来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空中的,类似能够飞在空中的飞行汽车。我退休的时候、含饴弄孙的时候,能够抱着他们指着天上说哪是你的爷爷来做的,这个时候可能是人生意义最大的一个体现。” 年轻就要充满想象力,有人想让飞机上天,有人想让城市运转得更流畅。余亮是阿里云政企事业部大模型实施交付工作负责人,他的工作就是带领团队将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各行各业中。今天他们要讨论的是正在推进中的电力大模型项目。为了做好这个项目,余亮和团队的小伙子们都恶补了一番电力知识。 大家眼中的余亮是一位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算法工程师,也是一位不断提出新问题、带领大家往前跑的领头人。但余亮却说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程序员,突出一个一丝不苟。 训练人工智能理解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但这次余亮又提出,要让大模型像人一样“消化”海量资料,学会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这更是难上加难。 解难题,做难事儿,把别人抱怨“做不到”的时间,用来琢磨“怎么做到”。这些年,余亮面对的一直都是新场景、新问题。 2016年,杭州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城市大脑”建设,要用大数据赋能城市治理。得到消息的余亮结束在国外的工作,回国加入阿里,负责杭州“城市大脑”交通算法研究。当时,他和团队挑战的头号难题就是要搭建起一个可以实时掌握交通动态的大数据平台。 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庞大系统,余亮带领团队无数次地调研、试验,研发新算法,验证准确性,把一个个“痛点”变成技术更新的“支点”。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工程师余亮:“做技术人的一种执念,当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是想去解决,哪怕过程很难、时间很长,但是我们确实坚信会有结果。” 直面困难,与问题死磕。正是有了这种“执念”,余亮带领团队在一次次试错中,突破了海量数据处理、挖掘、融合等技术难点。在当地交通管理等部门的支持下,最终,余亮团队将遍布杭州的交通摄像头、信号灯、车辆信息关联起来,让城市交通状况一目了然,也让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有了科学依据。 到了2019年,杭州交通拥堵情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拥堵排名从2014年全国第2位降至第35位,高峰期的行车速度提升了15%,市民出行效率大幅提高。在此基础上,信号灯的优化、调控也应用到了各种场景中。从2019年开始,“一键护航”系统率先在杭州萧山区的救护车上实现全覆盖,解决了大流量拥堵行车难的情况。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了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他指出,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总书记的一番话让余亮备受鼓舞。 余亮:“后面这个方向也更加明确,我们做的事情最终是要服务到每个市民、每个企业。真的把它应用到工厂车间、应用到城市、应用到路上,目标是为了去改变产业,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人工智能是当下的竞争高地,如何将这种新质生产力更好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这些年轻人最大的追求。虽然每天都在和枯燥的数据打交道,但是余亮和小伙伴们认为,正是他们的工作让技术有了温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 创新创造的工作本身并不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却可以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余亮也期待更多的年轻人能成为“改变世界”的程序员。 广大青年,他们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他们结伴同行,携手创造未来。 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