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私募生存困难
随着一系列政策出台,私募行业已告别草莽生长的时代。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基金业协会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591家,备案私募基金66422只。其中,证券投资基金7218家,占比36.84%。 私募证券基金(自主发行)按照规模分布看,不到10亿元的占比超过九成,其中,1亿元以下的私募占比为78.82%;1亿~10亿元的私募占比15.36%;10亿元以上规模的私募占比5.83%;50亿元以上仅有3.31%。 广东汇俊律师事务所律师余伟权表示,中小私募如果业绩不佳没有业绩报酬的提成,上半年就会生存艰难。目前业内普遍管理费为1%~2%,1亿元左右的管理规模,运营成本约为100万元,如果没有业绩报酬,管理费只够勉强维持运营。 同时,私募产品发行持续低迷。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5月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发行“三连降”,当月仅发行482只新基金,环比下滑48.17%,同比下滑2.13%。市场新发行基金热情不高,抄底欲望不大。 冯婷婷称,私募行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总体而言,自阳光私募出现以来,一直面临着较大的业绩压力和考验。其次,越来越强化的行业监管,也给私募行业带来发展压力。再次,内部管理和人才集聚也是私募行业发展的难点。 吴俊峰认为,今年以来证券类私募规模累计缩水超4000亿元,但从结构上看,私募行业“马太效应”加剧,在市场环境及监管政策双重压力下,开始了真正的行业大洗牌。一方面,大量中小型私募公司管理规模不断收缩,出局压力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知名私募频发新产品,凭借出众的业绩及品牌效应,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私募资产管理规模越来越趋于集中。参考海外市场前10%的对冲基金公司管理近90%的对冲基金资产,未来国内私募行业集中度提升趋势将进一步加剧。 余定恒表示,在上半年“市场机会不多、投资难度加大、监管趋严”的情况下,行业洗牌力度加大。规模领先的投资机构能够继续发展,但规模小的机构过得越来越难。 达仁资管投资总监、董事总经理刘翔认为,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未来将会经历大浪淘沙、优胜劣汰过程。经历这个阶段后,会有大鱼吃小鱼的过程,上千亿规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甚至更大规模的也会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