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切换以守为攻
截至上周五收盘,以TTM整体法(剔除负值)计算,医药行业整体市盈率为37.36倍,处于历史相对低位。相对于整体A股,剔除金融行业的溢价率为32.72%,溢价水平也处于历史低位。 业绩来看,截至3月24日,共有46家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了2017年年度报告。其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为正的公司共有39家,其数量约占发布公司的84.78%。 西南证券认为,每年年初为估值切换最佳时机,2018年医药行业PE估值约29倍,但相对于消费领域中其他板块性价比极高;此外,公募基金对医药配置比较低,2017年底公募基金对药持仓比例约6.6%(扣除医药基金),尽管近期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东吴证券看来,情绪层面分析,未来一个月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期,金融市场会以避险为主,不妨关注医药板块。配置层面,由于当前的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的防御需求较强,特别是其他防御板块如食品饮料和家用电器等目前配置比例已处高位,所以医药的防御属性进一步显现。基本面层面,医药行业2018年迎来向上拐点机会。 2017年以来,医药制造业利润增速明显抬升,景气上行趋势显著。与此同时,医药行业的成长逻辑在强化。随着医保目录调整与招标落地,控费政策接近尾声。一致性评价提升市场集中度,创新药等引导产业升级的政策为医药行业打开成长空间。 3月近千笔大宗交易显示:机构青睐生物医药 近期市场持续震荡调整,市场风格不断变幻。此时,机构动向就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5日,3月以来,两市共计发生911笔大宗交易,共计成交22.52亿股,成交金额263.95亿元。具体来看,半导体、技术硬件与设备、耐用消费品与服装等是机构大宗交易出货较为集中的行业,而机构买入的个股集中分布在医药生物、软件、材料等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