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广州拟将新冠抗体测定纳入医保 本地生产商受益(概念股)

2020-4-27 08:28|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919| 评论: 0

摘要:   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抗体测定项目价格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冠状病毒抗体测定纳入广州医保范围。此前,中央决定做好常态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 ...
  近日,广州市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抗体测定项目价格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将冠状病毒抗体测定纳入广州医保范围。此前,中央决定做好常态化防控要加快提升检测能力,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

  国外方面,当地时间25日,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新批准了3种新冠病毒抗体测试盒,目前,市面上共有7种抗体测试盒通过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审核。美国食药局表示,对新一批的新冠病毒抗体测试盒采用了较低的监管标准,以进行大规模新冠病毒抗体检测。

  综上看来,做好常态化防控,开展大规模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成为大国的后续选项之一。业内人士指出,能够纳入国家医保对于核酸检测试剂快速放量的催化作用十分显著。

  相关上市公司有万孚生物(300482)和华大基因(300676)。

【2020-04-14】万孚生物(300482)产品优势叠加去中心化 步入发展长周期
    对发展阶段的判断:产品优势叠加去中心化趋势,步入蓬勃发展的长周期
    (1)我们对POCT行业投资机会的把握:在医疗机构控费压力向上游传递的背景下,产品迭代能力对企业发展阶段的判断至关重要。
    (2)公司的技术平台优势和产品迭代能力为立身之本,“去中心化”趋势为发展契机。我们认为,公司产品不断推陈出新、适时借助外力吸收前沿技术、专注POCT领域及重点应用场景打造特色,与我们提出IVD企业发展的三个关键点相吻合,进入蓬勃发展的长周期阶段。
    重点解决投资者关注的三个问题,从行业层面看公司产品和渠道的核心竞争力
    (1)POCT产品壁垒是什么?——公司“技术+产品+市场”三位一体
    我们认为POCT产品的壁垒不仅仅在于设计、生产、质控,还有技术平台的丰富度、新品迭代的时效性、对市场需求变动的敏感性:
    ①技术平台:相对单品推广,整体解决方案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对技术平台的丰富度提出了要求。除了传统技术,公司开发了电化学、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新技术,平台布局的完善程度领先于同行企业,其“1平米POCT伴随快检实验室”组合式解决方案在新冠疫情中大放异彩。
    ②产品迭代:POCT单品规模小、单点产出低,企业光靠单品做大规模很难,需要发展丰富产品线、多渠道业务。除了传统领域,公司培育了的流感、血气、凝血、肿瘤等新领域产品,开拓新的细分领域、为业绩持续增长提供保障。
    ③把握需求:在产品研发的选择上,其关建在于及时精准地把握市场变化、挖掘客户需求,抢占先机。以此次新冠疫情为例,公司迅速研发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成为首批获准上市的抗体快速检测试剂,并取得了欧盟颁发的CE认证,从而海内外市场的销售都贡献了显着业绩增量。
    (2)大仪器的IVD企业,介入POCT领域的难度在哪里?——公司把握先机搭建渠道
    我们认为大仪器厂家介入POCT,除了要补充新技术平台(要求研发储备)、设备小型化处理(要求集成能力)外,更大的障碍在于POCT渠道分散、对企业营销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要求高,而大仪器厂家的客户集中在检验科、体检机构、第三方实验室等,与POCT的营销协同性不强、渠道搭建成本高,其次最好的布局时机也已经错过。
    公司深度营销,通过与分销商战略合作、并购渠道型公司掌握终端,进入临床检验、基层医疗、灾难救援、现场执法及家庭个人健康管理等领域,销售人员近千人,产品销往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的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都居国内同行首位。此次新冠疫情的刺激下,公司在传染病领域的影响力有望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后续产品扩张。
    (3)分级诊疗、五大中心建设等政策对行业的影响,能否量化?——增量超150亿
    ①分级诊疗和基层建设,二级以下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数量增加,我们测算长期来看基层市场有望为POCT行业提供近百亿的增量。
    ②危急重症的管理对救治时间窗口要求严格的,从而有望受益于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等五大危急重症中心的建设。我们测算在未来3-5年内有望带来50亿以上的增量空间。
    我们认为,公司已在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用户基础,有望优先把握终端用户需求、显着受益于五大中心、临床科室、基层医疗机构三大市场对POCT产品的需求,驱动国内市场销售快速增长。
    投资建议
    行业天花板因三大市场增量需求而提升;考虑到该行业属性为品种小、渠道散,对手不少、做大很难,我们认为公司凭借技术和渠道全面布局的先发优势、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产品不断迭代的后续张力(包括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储备平台及相应产品),有望持续领先于同行、发展前景可期。
    我们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1.58、2.09、2.70元,2020年4月13日收盘价对应2020年49倍PE,低于同为POCT或类似领域企业在2020年平均52倍的估值水平;结合公司在POCT领域的龙头地位以及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强,我们认为公司相对行业应享有一定的估值溢价,上调至“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化风险;商誉减值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风险;分销管理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2020-04-25】华大基因(300676)2019年营收增长10.41% 2020年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
    4月24日晚间,华大基因(300676)发布2019年度报告及2020年一季报。报告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10.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6亿元;公司2019年全年研发费用达3.34亿元,较上年增长26.27%,占营收比例11.94%。
    2020年一季度,华大基因实现营业收入7.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7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59%,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29.11%。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疫情期间,华大基因全力满足全球疫情防控的需要,感染防控业务及精准医学检测综合解决方案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了高速增长。
    主营业务稳中有进 未来业务成长可期
    华大基因表示,2019年公司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技术优化和产品升级,公司整体经营业绩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报告期内,华大基因生育健康、肿瘤防控、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业务保持稳健增长,感染防控业务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多组学大数据与合成业务营收与去年基本持平。
    生育健康业务作为华大基因的核心业务之一,2019年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增长11.56%。公司以覆盖生育健康全周期为战略布局,目前实现生育健康业务涵盖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和儿童各阶段。值得注意的是,华大基因作为国内无创产前市场领导者,截至2019年末,公司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累计完成超过600万例。未来伴随着华大基因在无创产前业务的品牌影响力不断增强,业务市场渗透率有望不断提升。
    2019年华大基因肿瘤防控及转化医学业务实现营收2.83亿元,同比增长5.73%。公司围绕多类肿瘤构建肿瘤“预、筛、诊、监”闭环,并通过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建立全面有效的防控体系,在肿瘤防控业务领域的影响力日趋显着。2019年公司累计为超过8万例受检者提供肿瘤相关基因检测服务,检测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华大基因感染防控业务同比大幅增长52.32%。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线上+线下”的多渠道融合推广,全方位加强公司的感染防控品牌建设,推动感染防控业务的发展。公司感染防控业务的主力产品PMseq?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已累计完成约8.3万份样本检测。
    报告期内,公司为推进肿瘤早筛业务和感染防控业务两大业务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将子公司华大数极及华大因源分别引入外部专业投资机构进行增资,将上市公司体系内的肿瘤早筛以及感染防控业务板块分别作为独立主体运营,2019年内完成了数亿元的融资。
    一季度的高速增长为感染防控业务2020年继续保持高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该业务增长可期。
    此外,公司2019年精准医学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营收5.71亿元,同比增长21.36%。多组学大数据与合成实现营收6.81亿元,同比下降了0.53%,根据华大基因此前公告,主要是因为科技服务类业务在报告期内毛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美洲和部分国际市场。
    加码研发创新布局 平台战略优势显现
    据华大基因2019年报显示,公司已形成产品、技术、数据库等较为完善的产品闭环布局,产生多项重大研发成果。在临床应用产品迭代和储备方面,公司积极进行前瞻性布局,不断升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辅助生殖基因检测、HPV分型基因检测、肿瘤基因检测及病原微生物感染基因检测,快速推进基于核心专利技术及人群大数据的生育健康、肿瘤筛查和感染防控等产品研发。
    在技术平台方面,华大基因凭借先进的测序和检测技术、高效的信息分析能力、丰富的生物资源,搭建了世界先进的多技术平台。目前,华大基因拥有测序平台、质谱平台基因云计算平台、多组学数据挖掘系统等技术体系及资源库,能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完整的多组学解决方案。
    2019年,华大基因列装了自主研发核心硬件以及控制系统的百万级检测通量全自动化平台,实现大样本量的自动化、智能化检测。目前,华大基因的自主测序仪使用占比超过95%,并能够以不同的测序仪匹配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形成多平台、多产品的梯次化布局,满足临床的多样化需求。
    在生命大数据平台建设上,华大基因同样取得突破,目前已建立了高性能计算、云计算、一体机等多种形式的数据分析平台,自建大型计算集群并开发出相应的基因数据分析软件、并推出基于本地化基因检测分析解决方案的一体机HALOS、基因云计算平台BGI Online、提供个性化分析的多组学数据挖掘系统Dr.Tom。依托以上自主研发的生信平台产品,华大基因实现了数据、平台、传输、管理的业务闭环,并在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环节上实现了全面的国产替代,摆脱了国外企业对我国基因测序产业“卡脖子”的现象。
    除了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扩大公司的产品优势,达成业务成本的可控,华大基因还正在扩张其在多个基因临床应用领域的投资布局,增强公司产业链生态圈布局,为公司深化基因测序技术的应用场景创新提供了充分的土壤,与公司现有业务产生战略协同和优势互补。作为基因测序的龙头企业,华大基因的领先优势还在不断扩大。
    目前,华大基因所投资的企业覆盖了生物信息分析、肿瘤基因检测、生育健康基因检测、合成生物学、消费级基因检测、精准医疗数据平台、眼科精准诊疗、医药冷链物流等多个行业细分领域。
    随着基因测序市场环境日趋成熟,民众对基因测序应用的接受度不断增强,华大基因前瞻性的产业布局有望最大限度抢占各个细分市场及行业的份额。凭借公司在研发创新上的不断加码,转化研究成果,华大基因全产业链生态圈的化学反应有望被催化激发,引领创造出更多精准医学创新成果,充分释放研发创新所带来的业务动能。
    抗击疫情驰援海内外 深化全球品牌号召力
    2020年的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作为一家具有丰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支援经验,技术积累与专家团队实力深厚的基因测序龙头企业,华大基因第一时间完成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并成为首批获得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的检测产品。目前,该试剂盒接连获得了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的准入,具备在各海外市场销售的资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疫情防控工作起到了支撑作用。
    同时,为满足大规模检测的紧急需要,公司在深圳、武汉、天津等十几个主要城市布局“火眼”实验室并承接样本检测工作。截至4月初,“火眼”实验室已完成超过6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全国日通量达6万人份。为解国际疫情之困,华大基因步履不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已经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文莱、塞尔维亚等地合作建立火眼实验室,为全球抗“疫”提供重要支撑。
    在此次疫情中,华大基因将“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愿景付诸实现,展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以及高层次的发展格局。在疫情中,华大基因不仅仅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输出了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产品以及核酸检测服务,更是向全球证明了中国基因测序企业的强大实力,以及华大基因自主测序平台、检测产品及检测服务的优秀质量和技术水平。未来,华大基因将继续发挥公司的强大品牌号召力,加深在海内外的业务布局,确立华大基因在全球基因大数据中心、全球科技服务和精准医学服务行业上的引领者地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