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业流传了一年多时间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十城千辆计划”,实现的步伐越来越近了。5月9日,从相关权威渠道获得的由财政部发出的《关于征求<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显示,示范期间,要推广超过1000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燃料电池汽车,平均单车累积用氢运营里程超过3万公里。被征求意见的有北京市、山西省、上海市、江苏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四川省等八个省份。 相关概念股主要有合康新能、美联新材、杭氧股份等。 [2019-06-20] 美联新材(300586):内生外延并举,业绩迎来爆发期 公司是国内色母粒和三聚氯氰龙头企业。广东美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内资企业中以色母粒为主营产品的第一家上市公司。美联新材成立于2000年6月,现在色母粒的年产能在4万吨以上,拥有国际先进的高智能全自动塑料色母粒生产线。美联新材拥有两个全资子公司和两个控股子公司:汕头市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美联隔膜有限公司、营创三征(营口)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联朴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其中,营创三征为世界最大的三聚氯氰生产企业(2019年3月27日并表),产能9万吨。公司产业链布局完善,目前两大业务板块之间具有业务关联性,未来将会产生协同效应。 公司发展战略清晰,双业务模式开启。我们发现公司的战略主要有两条主线:1、提高主要产品的产能,扩大在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2、延伸产业链,对产业链进行完整布局,提高抗风险能力和自身综合竞争力。公司目前在自己的两大业务模块上均是行业领头羊,其不同的管理人才将会在各自领域发挥技术装长,促进业绩增长。 三聚氯氰下游需求好,公司行业地位突出,未来还有将继续发力。目前,国内外每年以三聚氯氰为原料开发研制的新产品层出不穷,其中约60%的三聚氯氰被用于三嗪类农药的生产,约40%的三聚氯氰被用于活性染料、荧光增白剂、助剂和医药中间体等产品的生产品,全球需求年均增长幅度约为3%~5%。2017年,世界各国三聚氯氰年总消耗量约在21万吨左右。目前,三聚氯氰的全球主要生产企业集中在中国、德国、美国、瑞士等四个国家,营创三征的三聚氯氰市场占有率达到三分之二以上,行业地位突出。另外,公司2019年4月25日公告,以自有资金7650万元增资营新科技,获得其51%的股权并成为其控股股东,未来其将成为公司在中间体业务上发力的重点。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别为0.92元、1.21元、1.49元,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78%,由于市场大幅波动,保守给予公司2019年27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4.84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安全环保的风险,新项目建成及投产进度或不及预期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下游需求疲软的风险。 [2020-04-30] 杭氧股份(002430):平稳应对行业低谷期,潜心提升核心竞争力-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 事项: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实现营业收入81.87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归母净利润6.35亿元,同比下降14.25%,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66亿元,同比提升14.36%。公司同时发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同比增长0.17%,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降24.70%。 评论:公司在气体行业低谷期实现稳定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向子公司销售的用于气体投资项目的设备比重增大,但设备业务收入仍旧实现增长,达32.39亿元,同比增长8.75%;气体业务方面,零售气价格下滑对公司业务产生不利影响,但在产能及销量增长的带动下,气体业务实现收入46.64亿元,同比增长4.48%。 2019年,公司综合毛利率21.86%,同比下降1.43个百分点。其中,空分设备毛利率22.38%,同比下降2.48个百分点,气体销售业务毛利率21.30%,同比下降2.20个百分点。2019年,公司发生期间费用9.17亿元,期间费用率11.20%,相比去年同期未有显著变化。公司计提0.94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对净利润造成了一定影响。 1Q20,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68亿元,同比略微增长0.17%,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滑24.70%,在疫情影响下,业务仍旧实现较好推进。 设备业务:新签订单超过43亿,石化设备业务打开新局面。2019年公司设备销售订单良好,石化设备市场打开新局面。公司获得浙石化二期4套10.5万m3/h空分设备合同,成功中标中国石油广东石化分公司3套7万m3/h、河南心连心8万m3/h等特大型空分设备合同。公司不断取得乙烯冷箱、丙烷脱氢和天然气冷箱的新订单,承接石化设备合同额达4.15亿元。全年公司共承接空分设备及石化设备订单43.05亿元,展现了公司设备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气体业务:产能扩张+运营管理能力继续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气体运行管理能力持续提升,液体零售业务全面布局。成功获得莱芜钢铁、青岛芯恩、广西盛隆二期、山西美锦、大冶有色等多个气体项目,展现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公司获得首个电子气管道气服务项目——青岛芯恩电子气项目,正式进军电子气供气服务领域,料将为公司后续发展打开一片全新的市场空间。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考虑到疫情对公司下游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8.06、9.21、11.06亿元(2020-2021年前值:8.71、10.23亿元),EPS0.84、0.95、1.15元(前值:2020-2021年:0.90、1.06亿元),对应PE14、12、10倍,考虑到公司气体项目布局持续推进,长期呈现成长趋势,维持目标价16元/股,对应2020年估值PE1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气体项目推进低于预期,零售气价格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