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科委两个应急项目支持的中和抗体药物研发取得进展。三优生物与之江生物、复宏汉霖达成协议,合作研发针对新冠肺炎的全人源抗体药物。候选抗体药物已在细胞水平、转基因动物水平上完成活病毒中和活性验证,表现出很好的抗病毒活性,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君实生物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开发重组全人源单克隆中和抗体,已完成临床前研究,并与美国企业礼来制药达成覆盖全球的合作协议,推进候选抗体药物的临床研究。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中和抗体这种大分子生物药已成为新疗法中的明星。它来自康复患者血浆的B淋巴细胞,是“全人源”,所以副作用往往较小,而且能通过单克隆等基因工程技术大规模生产,不会像康复患者血浆那么稀缺。鉴于此,科技部4月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中和抗体产品研发应急项目申报指南》。上海市科委正在与科技部积极沟通,希望共同推动君实生物、三优生物等单位的研发进程。 相关上市公司: 复星医药(600196):控股子公司复宏汉霖与三优生物、之江生物2020年5月就合作开发全人源抗体药物用于单药或联用治疗新冠肺炎签订《合作开发协议》; 上海医药(601607):为君实生物、复宏汉霖、信达制药等国内知名创新药企业合作伙伴,拥有多个单抗类产品的上海地区经销权。 悦康药业(688658)2022年12月26日晚间公告,公司于近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关于YKYY017雾化吸入剂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将于近期开展I期临床试验。 [2020-04-30] 复星医药(600196):短期受疫情影响,期待新药放量驱动业绩拐点-2019年报及2020年一季点评 业绩简评近期,公司发布2019年报及20Q1季报,年报收入285.9亿元,同比增14.7%,归母净利33.2亿元,同比增22.7;20Q1收入58.8亿元,同比降12.6%;归母净利5.8亿元,同比降19%。年报业绩符合预期,Q1受疫情影响,预计疫情后逐步恢复,期待今年创新药放量驱动业绩。 经营分析年报业绩符合预期,Q1受疫情影响,期待今年创新药放量驱动业绩:公司2019年制剂版块、器械板块、医疗服务版块分别收入约217.7亿元、37.4亿元、30.4亿元,分别同比增16.5%、2.7%、18.6%;医疗器械同口径增速约28.5%,内生增长强劲,符合预期。其次,公司Q4归母大幅提升预计与年出售HHH资产确认投资收益有关。20Q1受疫情影响,公司医疗服务预计受负面影响较重,其次为医疗器械版块及制剂版块,预计疫情后逐步恢复,期待今年创新药陆续获批上市,并快速放量驱动业绩拐点。 工业版块Gland及万邦表现较好,器械及医疗服务稳定,Q1医疗服务受损较重:整个工业版块年报表现稳健,其中Gland及万邦子公司表现亮眼,预计Gland年报净利润同比增52.2%,江苏万邦年报净利润同比增44.8%,预计非布司他片、匹伐他汀钙片、依诺肝素注射液增速较高。器械板块年报表现稳定,达芬奇机器人装机量60台,中国大陆及香港手术量超4万例; 另外Sisram同比收入增12.73%,稳健增长。医疗服务板块年报表现较好,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例数均稳健增长,20Q1受疫情影响严重,预计Q2开始逐步恢复,全年医疗服务板块有望正增长。 研发投入加大,创新进展顺利,新品种驱动业绩拐点:公司2019年研发投入约34.6亿元,占收入比例约12.12%,资本化比例约41.05%,研发费用约20.41亿元;20Q1研发费用约4.9亿元,占收入比例约8.4%。目前公司新药研发领域主要平台为复宏汉霖、复创等研发品台,生物类似物申报进展顺利。潜在在研品种,例如曲妥珠单抗类似物(有望Q2获批)、PD-1(三期临床)及其联合用药方案(一期临床)、抗VEGF生物类似物(三期临床)、CAR-T产品(今年3月报生产)等,临床进展顺利,推进速度较快。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给予2020-2022年EPS分别为1.31/1.58/1.90元,对应PE估值分别25.9/21.5/17.9倍。(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EPS下调约6.4%) 风险提示辅助用药目录、医保调出品种目录、带量采购等影响对业绩的风险;研发不达预期的风险;创新药上市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财务费用下降不确定。 [2020-05-01] 上海医药(601607):疫情影响短期业绩,互联网与出口业务全面推进-2020年一季报点评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404.48亿元,同比下降12.0812.08%;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同比下降7.84%;扣非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5.42%;净经营性现金流-5.92亿元;EPS0.37元。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点评:工业:疫情导致收入下滑,但海外出口需求激增。Q1受疫情影响,医药工业实现收入56.51亿元,同比-8.80%。但公司的抗疫药品海外市场需求激增,Q1实现向六大洲数十个国家及地区的出口,总金额已超过去年全年。 Q1研发费用3.41亿元,同比+25.93%,还原研发费用后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13.24亿元,同比+1.06%。其中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选择性ErbB2抑制剂SPH3261胶囊及小分子抗肿瘤药物SPH4336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右佐匹克隆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0.5g)通过一致性评价;另外,公司拟出资250万美元继续参股Oncternal,协助推进包括Cirmtuzumab和TK216在内的管线产品临床试验,其中Cirmtuzumab联合用药治疗CLL的Ⅱ期临床试验已入组病人总缓解率超过80%,TK216已获得美国FDA孤儿药和快速审评资格,Ⅰ期临床试验显示耐受性良好。 商业:受疫情影响配送收入下滑,互联网医疗业务加速推进。同样受到新冠疫情影响,Q1医药商业实现收入347.97亿元,同比下降12.59%,但在互联网医疗方面快速响应,加速推进"上药云健康"与三甲医院合作,截至Q1末电子处方量突破1000万张,服务300万次患者。上海仁济互联网医院于3月4日正式上线,完成了互联网医院首张处方的送药上门服务。 3月18日"上药云健康"启动B轮融资。 盈利预测与评级:2019年公司实施首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为18.41元/A股,激励有望助力盈利改善和创新升级。维持20-22年EPS为1.74/2.00/2.29元。A股现价对应PE为11/9/8倍,维持"买入"评级;H股现价对应PE为7/6/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营销改革进度低于预期;一致性评价进度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