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2020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在网上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致辞表示,持续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突破和辐射渗透。继续推动信息通信行业与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合作,加快智慧医疗、远程会诊、智能影像辅助诊断等推广应用,支撑药物、疫苗、检测等科研攻关,更好服务医疗健康科技创新和一线救治。 相关概念股主要有卫宁健康、九安医疗、思创医惠等。 [2020-04-28] 卫宁健康(300253):疫情期间利润端受明显冲击,互联网医疗业务成为亮点 投资要点 事项: 公布2020年一季报。首个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8亿元,同比增长12.55%,归母净利润1175万元,同比下降79.56%,基本EPS为0.0073元。 平安观点: 疫情冲击下,收入仍小幅增长: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8亿元,同比增长12.55%。若纵向比较,Q1单季收入增速为2018年初至今的次低水平,仅高于2018Q4,表明疫情影响还是较为明显。不过,在多数经济领域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形下,超10%的增长应可视为医疗IT行业高景气的一种证实。传统业务中,核心的软件+技术服务业务收入增长23.42%,增势依然良好;但硬件业务下滑24.62%。除正常的波动外,项目现场实施受限对硬件集成拖累更大,或是两类业务增速差异的主因。综合来看,近年Q1收入仅为全年13%~14%,且随着疫情冲击减缓,公司3月单月中标订单同比增长超1倍,正在迅速恢复,全年影响应有限。 多重因素叠加致使利润显著下滑:从利润端来看,公司Q1归母净利润仅为1175万元,同比下降近80%,扣非绝对值与相对表现基本一致。受收入增长放缓影响,营业成本与研发投入增速相对高于营收;相比于上年同期,约2600万元新增股权激励费用以及1200万元抗疫捐赠均对净利润产生显著影响;本期坏账损失(信用减值近750万)相比上年同期(资产减值转回约1100万元)显著增加,也是利润下滑的重要拖累因素。在上述因素共同影响下,公司Q1净利润表现不佳,但若加回上述增量股权激励费用与抗疫捐赠,则归母净利润仅下滑约10%。现金流角度看,Q1经营性现金净流出2.14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净流出金额上升10.74%,在疫情冲击下表现尚可。 云医业务成为亮点,全年表现值得期待: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政策支持下迅猛发展,公司云医平台显著受益于此。截至季末,公司云医平台累计接入医疗机构超5000家,其中1300余家开通互联网问诊功能,合作共建的持牌互联网医院达到约100家,成为疫情期间最大的亮点。全年视角来看,除电子病历等传统信息化需求继续释放外,疫情或将促使公共部门和医疗机构额外加大医疗IT投入,医保局信息平台建设、处方外流逐步放开也有利于云险、云药业务发展。综合来看,2020年公司传统业务应可维持较高增速,各项创新业务边际显著向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虽然疫情对公司Q1经营产生不小冲击,但若以1-2年的尺度看来,疫情反而可能带动额外的医疗IT需求,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与医保信息化的强化均有利于创新业务成长。远期来看,卫宁作为国内龙头,有望借助当前的行业发展机遇成长为中国的医疗IT巨头。我们维持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0-2022年EPS分别为0.31、0.48、0.66元,对应4月28日收盘价(25.09元)的P/E为80.1x、52.3x、38.3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1)政策及监管的不确定性。医疗健康行业受政策及监管影响较大,如后续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或是行业管制对互联网医疗构成钳制,将制约公司业务发展。 2)疫情未带动医卫投入增加。在我们的推荐逻辑中,新冠疫情将带动急诊急救、公共卫生防疫等相关IT投入增加,若实际并非如此,则该理由不成立。 3)互联网医疗发展不及预期。互联网医疗是基于网络或O2O结合的新业态,患者就医习惯、模式创新等因素与其发展紧密相关,探索过程中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4)疫情冲击的不利影响。新冠疫情对项目实施、招投标活动等已形成冲击,或许还会拖累部分医疗机构的IT预算,这可能影响医疗IT企业的全年订单和收入。 【2020-05-06】思创医惠(300078)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定增加码助推各项业务 上调评级至"跑赢行业" 投资建议 我们上调思创医惠评级至“跑赢行业”,上调目标价27%至14 元。公司公布2019 年及2020 年一季度业绩,2019 年收入15.74 亿元,同比增长21.6%;归母净利润1.48 亿元,同比增长2.9%。2020 年一季度收入3.33 亿元,同比增长10%;归母净利润2,213 万元,同比下滑23.1%。业绩基本符合公司业绩预告范围。 我们看好定增落地后思创医惠各项创新业务的发展前景,并认为在政策利好下医疗IT 行业将持续景气,助力公司智慧医疗业务,同时通过业务协同带动智慧商业业务扭转颓势。理由如下: 定增落地为创新业务注血,股权激励凝聚公司发展动力。公司于2019 年12 月5 日完成非公开发行,募集5.73 亿资金投入医疗物联网溯源项目等创新业务的发展,我们公司有望抢占医用物品溯源管理这一蓝海市场;公司12 月16 日发布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我们认为此举在绑定核心团队,提升公司凝聚力的同时也对未来公司业绩给出了积极的目标。 相关政策带动行业需求,医疗IT 行业景气度延续。2018 年至今国家陆续出台有关电子病历、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以及DRGS的各项政策,对各级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认为政策利好将为行业整体带来约500 亿元的市场空间。 公司双主业探索业务协同,实现双轮驱动。公司智慧医疗业务2019 年表现靓丽,维持30%的高速增长;智慧商业业务积极探索RFID 产品在各大领域的创新应用,我们相信智慧商业业务在未来有望实现反弹。 我们与市场的最大不同?我们对于其创新业务的前景更为乐观。 潜在催化剂:创新业务与新项目进展超出预期。 盈利预测与估值 维持2020 年盈利预测基本不变,引入2021 年收入预测24.59 亿元,净利润预测3.89 亿元。上调至跑赢行业评级,并上调目标价27%至14 元。我们的目标价基于45 倍2020 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16%的上行空间。当前股价对应39 倍2020 年市盈率以及27倍2021 年市盈率。 风险 疫情导致收入确认延后,定增落地不及预期,政策存在不确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