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即将发射 北斗产业进入新纪元(概念股) ...

2020-6-22 21:29|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818| 评论: 0

摘要: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6月16日推迟执行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相关技术问题已排除,任务重新启动,将于6月23日择机发射。目前,执行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完成加注前的全部测 ...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消息,6月16日推迟执行的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任务相关技术问题已排除,任务重新启动,将于6月23日择机发射。目前,执行任务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已完成加注前的全部测试工作,功能、性能满足任务要求,常规推进剂加注已顺利完成。

  随着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全面完成,将开启北斗系统应用新纪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同时服务于国防建设和民用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也将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机构认为,北斗三号整体性能可比肩GPS,部分功能相比GPS具有一定优势,也为北斗系统参与民用市场和国际市场竞争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北斗三号全面投入使用,下游应用需求有望被全面打开,“北斗+”和“+北斗”是大势所趋,北斗产业将开启发展新纪元。

  中国卫星(600118)在卫星导航方面,公司主要面向各军兵种提供多类型北斗导航配套产品、特色终端、综合终端、增强系统集成服务等,面向民用市场提供北斗高精度实时定位服务和船/车载、手持/穿戴产品。

  北斗星通(002151)公司一直紧扣北斗系统建设和产业推广的演进脉搏,从上游芯片、天线、板卡、模组,产业中游系统集成、车载、船载终端,到行业运营服务,具备了承载更高使命的基本条件。

  和而泰(002402)子公司铖昌科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承担国家大型装备型号任务射频芯片供应的民营企业,其产品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重大项目领域。

[2020-05-07] 中国卫星(600118):存货创历史新高预示放量,看好天基系统建设机遇
    事件:4月25日,公司发布2019年年报和2020年一季度报告。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64.63亿元,同比-14.77%;归母净利润3.36亿元,同比-19.64%;存货19.56亿,同比+50.76%。2020Q1公司营业收入11.1亿元,同比-16.59%;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26.83%;存货25.57亿元,同比+78.67%。
    受市场环境影响业绩短期波动,存货创历史新高,业绩有望延迟兑现
    2019年,受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市场调整和竞争等因素影响,公司部分型号任务年内立项计划推迟,部分国际合作项目未达预期进展,公司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14.77%/19.64%。叠加2020年疫情对交付的影响,2020Q1经营业绩持续承压,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下滑-16.59%/-26.83%。
    公司存货创历史新高,预示未来持续放量。2020年Q1公司存货达25.57亿元,同比+78.67%,创公司上市以来历史新高。我们认为,随着疫情发展的缓解,公司存货或快速消化,业绩有望延迟兑现。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有望进一步释放利润。2019年公司研发投入达到1.11亿元,同比+2.47%,主要用于Anovo3.0卫星通信系统、导航芯片、自然资源基础信息综合监管平台等项目,进行技术和产品迭代创新。我们认为研发投入增加有利于公司提升其科研实力及工艺水平,或进一步提高毛利率,从而释放利润。
    背靠航天五院协同作用显著,看好天基系统建设机遇
    公司为我国小卫星及微小卫星龙头企业,其大股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实际控制人航天科技集团为我国航天科技工业的主导力量,公司或充分受益于其深厚技术积淀。公司制造业务涵盖小卫星、微小卫星及部组件制造;应用业务包括终端制造、系统集成及信息运营服务,具备全产业链布局。我们认为,公司背靠航天五院,协同作用显著,随着北斗三号系统全面组网完成以及“新基建”卫星互联网产业的有序推进,公司业务或充分受益于遥感、导航、通信等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的长期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受疫情及市场环境影响,公司业绩短期有所承压。但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稳定以及“通导遥”天地一体化信息系统的发展,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释放。在此假设下,20-21年营收从94.23/113.15亿元调整至77.13/89.03亿元,2022年营收为98.78亿元,调整归母净利润从5.39/6.57亿元至4.20/4.92亿元,22年归母净利润为5.41亿元,EPS为0.36/0.42/0.46元,PE为92.7/79.18/71.9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卫星应用市场发展不及预期;2.卫星应用产品研制周期较长;

[2020-02-25] 北斗星通(002151):北斗导航全产业链龙头
    北斗芯片板卡、5G元器件和车联网三足鼎力。北斗星通从研发北斗导航芯片起家,现拥有基础产品、国防业务、汽车电子、行业应用及运营服务等四大业务板块,下游包括导航定位、指挥调度、精密测量、机械控制、目标监控、物联网等,形成了北斗芯片板卡、5G元器件和车联网三足鼎力的北斗全产业链龙头。
    北斗产业链唯一获大基金入股的芯片龙头。北斗星通是北斗产业链唯一获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入股的上市公司,持股比例高达12%。子公司和芯星通主要研发北斗芯片板卡,10年来蝉联导航型、高精度、基带射频一体化芯片比测冠军,开创了北斗在车载前装、无人机、自动驾驶及机器人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其"高精度双频差分基带芯片"是国内龙头,年出货百万片量级,在功耗、小型化、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公司最新研发的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即将批量生产。和芯星通同时也是无人领域定位芯片和模块主要供应商,为大疆等厂商提供高精度定位模块,并在汽车电子中探索高精度应用。
    5G天线和汽车电子是重要看点。北斗星通过去三年收入复合增速达38.65%,主要源自并购。由于卫星导航细分市场较为分散的特点,外延并购是业内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北斗星通近年相继收购了华信天线、佳利电子、RxNetworks、in-techGmbH等公司,实现"天线-芯片-板卡-模块-终端-运营服务"的全产业链布局。5G方面,子公司华信天线和佳利电子在高精度天线和陶瓷滤波器、射频元器件等领域极具竞争力,有望为5G基站大规模提供产品。佳利电子目前已被中兴、大唐等列入供应商优先名单,华为自19年二季度以来加快节奏,向佳利电子释放了多种规格型号的产品替代计划,并开始批量供应部分产品。汽车电子方面,公司已积累了上汽大众、长安、吉利、奇瑞、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国内一线汽车厂商的客户资源,未来有望成为全国前三的一级供应商,成为"北斗车联网"的重要支撑。
    增发扩产5G元器件和高精度车载导航设备。公司本次拟增发募资10亿元,用于佳利电子的5G通信核心射频元器件扩能项目和重庆公司的汽车电子项目(智能中控、数字仪表、网联设备及系统、集成式座舱等)。佳利电子与大唐移动已开始全方位合作,其释放的基站终端用元器件系列产品多达20余款;中兴通讯完成了对佳利电子的审核和产品验证。2016-2018年,公司汽车电子板块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93.72%。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将达到23万辆,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400万辆。随着智能驾驶的普及,高精度导航定位日益重要,"北斗车联网"已经浮出水面。
    盈利预测:2020年是卫星导航国产化元年,6月前实现全球组网后北斗国产化应用有望爆发。公司作为北斗上游芯片板卡、5G通信元器件和下游车联网供应商将显著受益。虽然近两年公司还处于研发投入状态,但所处赛道优异,卡位较好,特别是在北斗三期核心芯片上占据先发优势。预计公司2019-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28.5亿元,40.9亿元和63.9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5.77亿元,1.19亿元和2.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3.49元,0.72元和1.35元,对应PE分别为-8.56X/41X/22X。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公司增发不及预期;北斗发展不及预期。

[2020-06-18] 和而泰(002402):走出至暗,迎接增长
    我们看好和而泰在智能控制器领域的领先优势,认为疫情虽然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不确定性,但公司凭借产品的技术优势、多元化的全球布局和长期良好的下游合作关系,业绩更具韧性;此外,射频芯片业务需求稳定,更有望在新基建领域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评论智能控制器业务业绩具有韧性。受疫情冲击,公司一季度收入出现下滑,主要受智能控制器业务拖累所致。2季度开始公司国内工厂已经基本复工复产,海外工厂在停摆几周之后也于4月下旬基本复工。公司积极推动现有订单的生产和交付,并积极和下游客户沟通以获取新订单。我们发现公司的下游订单并未出现明显的取消削减或者延期交付,故我们预计公司的收入也将会在2季度出现环比改善;公司将积极在现有下游客户的订单中扩张市场份额,凭借技术和性价比优势驱动公司订单量的稳健上涨。同时,国内家电市场随着疫情缓解出现了生产和销售的改善,我们认为有助于推动智能控制器市场逐步回暖。我们预测公司今年仍能保持该业务稳健增长。
    横向扩张,控制器业务开启新增长空间。除家电市场之外,和而泰积极推动智能控制器在汽车电子、电动工具等领域的扩张,新业务下游订单充沛,我们预计有望在未来几年推动收入增长提速。
    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物联网领域机遇,不仅传统产品融入了更多的物联网元素实现了迭代升级,更建立了物联网平台生产新型智能硬件。我们认为物联网化、智能化、可视化是控制器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公司凭借技术和规模优势有望率先布局以获取先行优势,且产品迭代升级过程中,附加值逐渐提升,有望不断改善毛利率。
    聚焦新基建,射频芯片业务增长前景广阔。子公司铖昌科技下游订单保持强劲,聚焦卫星/雷达等高端市场,提供核心的通信组件,我们预期芯片业务今年的收入仍会保持约35%的增长。公司仍在积极推动铖昌的产品商用,包括为5G毫米波基站和互联网卫星提供射频芯片;随着新基建将5G和卫星互联网列为新型网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该领域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在未来3-5年保持景气,铖昌科技凭借在射频芯片领域经验积累和技术研发有望受益于新基建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打开芯片业务的增长空间。
    估值建议维持2020年和2021年盈利预测不变。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1年36倍/29倍市盈率。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18.82元目标价(基于SOTP分部估值),对应43倍2020年市盈率和34倍2021年市盈率,较当前股价有18.7%的上行空间。
    风险海外疫情不确定性;家电行业复苏慢于预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