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特斯拉启用“驾驶室摄像头” DMS成下一个车联网爆款(概念股) ...

2020-7-1 09:02|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824| 评论: 0

摘要:   特斯拉官方微信“特斯拉Tesla”近日发文,宣布新一轮OTA升级,启用“驾驶室摄像头”,即DMS。  DMS重要性被忽视,却是具备快速上车能力的车联网潜在爆款。完全的ADAS产品如AEB(前向防碰撞)涉及到车辆控制与 ...
  特斯拉官方微信“特斯拉Tesla”近日发文,宣布新一轮OTA升级,启用“驾驶室摄像头”,即DMS。

  DMS重要性被忽视,却是具备快速上车能力的车联网潜在爆款。完全的ADAS产品如AEB(前向防碰撞)涉及到车辆控制与安全,量产周期长。初级的DMS(驾驶员监测系统)产品属性介于车联网与ADAS之间,具备快速上车能力(预警即可),同时又能很好提升驾驶的安全性。根据公安部交管局数据,2014年接近40%交通事故来自于驾驶员的分心所导致。

  产业与政策催化来临,看好未来三年DMS成为车联网行业标配。从产业层面,特斯拉启用DMS产品功能倒逼,预计乘用车厂商DMS量产进度有望进一步加速。根据佐思汽研数据,DMS出货量2020年一季度同比增长已超300%。政策层面,根据欧盟委员会官网,欧洲自2022年起商用车强制前装DMS,此举有望倒逼中国相关强制政策加速出台。

  看好DMS成为车联网行业前装标配,更撬动潜在存量商用车尤其是重卡市场。根据锐明技术招股说明书,出租车车联网单价约为2000元,考虑产品构成主要为DMS和计价器,保守估计DMS产品单价约为1500元。考虑汽车销量和存量重卡规模,DMS年化稳态市场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

  乘用车市场主要涉及上市公司包括中科创达 (软件算法层切入DMS,合作滴滴)、德赛西威(软硬一体,前装资源丰富)、虹软科技(软件算法层切入),商用车市场主要涉及上市公司包括锐明技术 (行业领军者,研发和渠道基础深厚)、鸿泉物联(前装市场份额领先)等。

[2020-04-17] 中科创达(300496):技术为本,生态为王-深度研究
    全球领先的智能平台技术提供商。2012-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32.7%,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23.7%,扣非归母净利润年复合增长率达18.4%,公司业绩增长迅速。公司以操作系统为核心,形成了从硬件驱动、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到上层应用全面的技术体系。公司与智能终端产业链中的芯片、元器件、终端、软件与互联网厂商以及运营商等全球领先企业拥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具有独特的垂直整合优势。公司主营智能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物联网三大业务。
    智能软件业务:受益于5G换机潮。公司智能软件业务指针对智能终端(主要是智能手机)的Android、Linux、Windows和HTML5等系统提供产品研发、销售以及技术服务。相对4G手机,5G手机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低的时延,通过网络切片技术,拥有更精准的定位。根据2019年2月,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2019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0.5%,2023年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超过4亿部,占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的26%。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巨头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客户,我们认为,随着5G商用,全球5G手机逐步放量出货,或将驱动公司智能手机业务快速增长。
    智能网联汽车业务:受益于智能汽车网联。随着国内5G商用、C-V2X逐步产业化、《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法规逐步落地,我们认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向好,行业或将驶入发展快车道。自2013年起,公司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业务,专注于打造基于公司智能操作系统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品,和高通、瑞萨、TI和恩智普(飞思卡尔)等厂商合作密切。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00余家车厂及一级供应商客户,广泛分布于北美、欧洲、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其中有40余家知名汽车厂商,包括大众、奔驰、丰田、本田、通用、福特等。我们认为,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是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力和未来的核心看点。
    智能物联网业务:5G带动下游物联网应用产品需求增加。2020年作为5G商用元年,为下游众多物联网应用产品的普及拉开了序幕。公司的SoM产品出货将受益下游应用场景的增加,物联网业务未来发展可期。
    核心竞争力:技术为本。2012年,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为13.2%,2019年,该比例为18.6%,研发支出占营收比例逐步提升。公司在智能操作系统领域已深耕12年,在Android、Linux、Windows和HTML5等操作系统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司对Android、Linux、Windows和HTML5等操作系统技术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与创新,形成了从硬件驱动、操作系统内核、中间件到上层应用全面的技术体系。
    核心竞争力:生态为王。
    1)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500家客户,并覆盖了超过1/4的产业链内世界五百强企业。受益于操作系统天然的垂直整合优势,公司与产业链内包括芯片、终端、运营商、软件与互联网厂商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2)公司上市时,高通、Intel、ARMLimited、TCL等多个行业巨头拥有公司股权,与高通、Intel、TI、SONY、QNX、NXP等巨头分别运营了多个联合实验室,深度绑定行业巨头。
    3)公司拥有基于芯片底层的全栈操作系统能力,操作系统技术具有稀缺性,此外,终端客户对于已经选定的硬件平台转换成本较高,因而对于公司具有强依赖性。
    4)公司产业地位中立,上下游垂直一体化意愿不强,有助力公司建立自己生态,成为平台型企业。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3亿元、4.40亿元、6.03亿元,EPS分别为0.83元、1.09元、1.50元,对应PE分别为70倍、53倍、3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5G手机销量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风险、物联网市场发展进度低于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2020-06-14] 德赛西威(002920):新产品+新客户驱动,智能化开启新成长
    业绩反转-新产品+新客户,高速成长期已经开始。我们认为,公司的业绩反转拐点已经到来,2020年起业绩将进入持续增长阶段:1)新客户突破带来业绩增量。2019年,公司成功突破一汽丰田、长安福特、雷克萨斯等品牌,合资客户结构进一步丰富。我们看好公司成为合资品牌供应链切换的机遇下最大的行业受益者。2)新产品量价齐升:传统产品升级+智能驾驶产品量产,落地速度领先行业。一方面,智能座舱趋势下,传统仪表向液晶仪表升级,同时双/多联屏趋势带动产品客单价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毫米波雷达、自动泊车、360环视、L3级域控制器等智能驾驶相关产品已经开始量产落地。
    经营拐点已经出现!2019Q4-2020Q1业绩持续超预期,存货大幅增长印证订单需求旺盛。公司业绩自2019Q4起已经有明显拐点:2019Q4、2020Q1,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9亿、11.5亿,同比增长33.0%及14.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亿、0.55亿,同比增长91%及25%。我们认为,公司已经进入业绩落地阶段,未来成长具备高确定性。
    德系基因以及与外资品牌合作的制造经验优势带来高良率、高水平的生产设计能力,智能汽车时代具备业绩高成长性的稀缺性标的。我们认为,公司在智能汽车时代具备业绩、估值双提升的动力:1)德系基因带来更强的控本能力;2)大众、马自达等外资品牌多年合作带来更丰富和更严格的设计生产经验;3)新产品布局最完善,落地速度最快;4)有望抓紧供应链替换趋势快速扩张客户结构。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0-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分别为60.92/78.72/92.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8/6.28/7.89亿元。随着新产品及新客户的不断落地,公司业绩即将进入二次增长期。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64.98元。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收疫情影响不及预期;客户订单落地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2020-05-05] 虹软科技(688088):单机价值量提升是主旋律,车载业务2021年望迎爆发-2019年报点评
    本报告导读: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单机价值量提升是公司手机相关业务的主逻辑,2021年前装车载业务望进入爆发期,维持增持。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2019]年营收5.64亿(+23%)归母净利2.10亿(+34%)扣非净利1.66亿(-18%);2020Q1营收1.65亿(+31%)归母净利0.49亿(+62%),符合预期。考虑疫情影响,下调2020-2021年EPS至0.68/0.89元(原0.91/1.30元),预测2022年EPS1.19元,维持目标价107.64元,维持增持。
    投资损失拖累业绩,智能驾驶及IOT业务快速增长。1)2019年扣非净利增速显著低于归母净利增速,系登虹科技亏损致公司确认投资损失2514万元(2018年投资收益1161万元)所致。2)分板块看,手机相关营收5.43亿(+24%),智能驾驶/IOT营收0.17亿(+364%)。3)毛利率下滑0.97pct至93.27%,系毛利率较低的智能驾驶/IOT业务增速更快且毛利率大幅下滑。
    手机业务:单机价值量提升是主逻辑。1)固定模式收入和手机出货量无关,计件模式收入确认时点在客户完成出货后,而不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故疫情对收入的影响相对平滑。2)可推断2019年来自三星的收入增长较快,这与手机出货量数据明显背离,据此我们认为单机价值量提升带来的弹性可能远大于手机出货量弹性。3)TOF(已在一线手机厂商成功出货)、屏下指纹识别(2019H2开始向手机客户进行策略性推广)、ALS(已完成流片和样品制作,望于2020年批量出货)将成为单机价值量提升的重要动力。
    2021年前装车载业务望进入爆发期。公司切入后装市场或因前装市场从客户对接到出货的周期较长,2019年公司有10款以上车型处于和客户定点开发的阶段,若该周期为3年,2021年前装车载业务望进入爆发期。
    风险提示:疫情持续时间过长、技术升级迭代风险

[2020-06-04] 鸿泉物联(688288):乘"国六"之确定东风,商用车网联市场先行者
    万物互联时代来临,车联网技术将在商用车领域率先落地,公司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图像识别等技术,聚焦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网联化)和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化)两大业务。公司在重卡领域深耕多年,通过拓展新客户,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考虑"国六"标准下中轻卡强制安装联网终端政策以及渣土车加速渗透全国城市,公司业绩迈入高速增长阶段,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
    商用车是车联网落地的最佳场景,具有刚性需求以及政策强推动。商用车联网行业景气度与政策高度相关,2011年底国家强制"两客一危"与所有重型载货汽车在出厂前安装行驶记录仪,重卡当前渗透率已达到100%。2021年"国六"标准强制要求重型柴油车安装车载终端,部分地区已提前实施。
    公司持续拓展重卡市场头部客户,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新商用车型陆续突破,打开整体市场空间。重卡市场集中度较高,公司与前五大整车厂的其中三个已达成合作,今年有望进一步实现新客户突破,市场份额持续提升。除了传统重卡领域以外,公司新拓展三一重工(工程机械车型)以及东风汽车(新能源乘用车型),打开整体市场空间。
    "国六"标准下中轻卡强制安装车载终端迈向落地阶段,打开公司未来增长空间。中轻卡仍是蓝海市场,国六标准强制要求安装联网终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9年我国中轻卡总销售规模约为202.2万辆,市场渗透率较低,今年东风、福田等一线车厂已率先响应国六联网终端要求,预计今年渗透率将达到20%左右,2021年7月1日将开始全面覆盖所有车型。
    投资建议:车联网技术将在商用车领域率先落地,公司在重卡领域深耕多年,通过持续拓展新客户份额持续提升,考虑"国六"标准下中轻卡强制安装联网终端政策以及杭州渣土车中标影响,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3亿元、1.44亿元、1.88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4、26.1和19.9倍,我们给予公司今年50倍PE,对应市值51.45亿元,对应目标价51.45元。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影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