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糊树脂手套料市场7月7日继续大涨13.5%,报15680元/吨,6月底至今累计涨幅达50%。主要由于国内6月检修较为集中导致供应减少,以及受疫情推动PVC手套需求持续增加。 2019年国内PVC糊树脂产能约130万吨,产量约90万吨,主要下游27%用于手套、20%用于人造革、10%用于汽车内饰。目前下游手套制品企业订单饱满、维持较高生产负荷,部分企业三季度订单已经排满,受供需影响,PVC糊树脂价格短期内有望持续上涨。 相关上市公司: 中泰化学:具有9万吨/年产能; 三友化工:具有8万吨/年产能。 [2020-05-07] 中泰化学(002092):受疫情影响业绩承压,产业链整合稳步推进-2019年年报暨2020年一季报报告点评 事件:公司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31.20亿元,同比增长18.37%,实现归母净利润3.43亿元,同比减少85.87%。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82.03亿元,同比增长28.32%,每股收益为0.16元。 同时,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158.35亿元,同比减少14.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93.66万元,同比减少93.11%;基本每股收益0.006元。 化工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公司收益有所下降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公司盈利有所下降,营业利润同比下降86.45%至4.11亿元,归母净利润减少85.87%至3.43亿元。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粘胶等化工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公司营业利润同比下降72.07%至0.63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3.11%至0.13亿元。公司重点打造氯碱化工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基地,自建托克逊县高性能树脂建设项目以及天雨煤化集团有限公司500万吨/年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伴随公司产业链逐步完善,公司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将有所提升,一体化优势将逐渐显现,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行业景气度下行,各项盈利指标有所下降从营收和毛利来看,氯碱化工板块和纺织工业板块为公司主要利润来源。 2019年公司氯碱化工板块实现营收126.42亿元,同比降6.82%。其中,PVC和氯碱类产品营业收入分别为100.97亿元、25.09亿元,同比减少1.87%、22.37%。受益于公司的产业链优势,公司19年PVC实现毛利28.37亿元,与上期基本持平,同比增加1.75%。受行业影响,PVC产销量有所下滑,报告期内共生产PVC171.6万吨,销售171.09万吨,分别同比下降4.11%、2.91%。受"3.21"响水事件等化工企业事故影响,报告期内环保政策趋严,企业环保压力较大,烧碱价格由升转跌,使得氯碱类产品毛利下降39.09%至11.67亿元,毛利率下降至46.50%。因公司一体化建设,部分烧碱自用于纺织板块,烧碱库存同比下降14.35%至1.91万吨。 纺织工业板块主要包括粘胶短纤和粘胶长丝两部分。受粘胶价格持续走低影响,2019年粘胶短纤的市场平均价格同比降低19.89%至11625.53元/吨,使得公司报告期内营收同比下降9.11%至70.2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对中泰纺织及其子公司持续投资,但因部分项目暂未投入使用,暂未取得投资回报,加之营业成本有所上升,毛利降低至5.41亿元,毛利率由20.66%降低至7.70%。 我国是粘胶生产、出口大国,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粘胶出口受阻,产品订单减少,致使公司面临较大的库存压力。粘胶短纤和粘胶长丝的库存量分别为3.57万吨、2.68万吨,同比增长202.54%、137.17%。现代贸易板块主要包括货物运输等,是公司营业收入占比最高的板块,但毛利率较低。报告期间,营业收入增长31.82%至622.76亿元,但毛利仅为8.97亿元。现代贸易板块主要是为了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现代贸易板块的完善提高了企业发展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促进公司整体收益稳步增加。 上下游板块加速建设,实现供应链生态圈公司积极扩展氯碱化工上游,配置所需的煤炭、兰炭、焦炭、原盐、石灰石等资源项目,降低原材料供应成本。公司投资的天雨煤化500万吨/年煤分质清洁高效综合利用项目于2018年3月开始实施,2019年Q4投入生产。提高公司对煤炭的利用率,改善公司的生产成本。 2019年我国PVC产能低速增长,下游需求保持稳定,但受国际油价影响,PVC价格波动下降。为降低市场风险,公司积极研发PVC新产品,丰富产品生产种类,高抗冲PVC冲击强度较通用树脂提高30倍,目前正推进市场化应用;PVC膜材经过调试各方面性能已达标,实现了真正的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在公司内部开展试用;医用PVC已实现市场化应用,主要应用于医用输液管,输血袋等产品。11月,托克逊能化30万吨高性能树脂项目投入生产,新型树脂材料有利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从而形成PVC产品差异化优势,提高公司的产业竞争力。 粘胶纤维方面,2019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粘胶和下游纺织服装业需求持续降低,粘胶价格持续走低,使得公司粘胶板块受到较大冲击。2020年初,中东蝗虫灾害使得本就逐渐减少的全球棉花产量面临更大的减产危机,预计棉花价格将逐渐上涨,使得粘胶的替代优势逐渐显现。为保证2018年9月完工的阿拉尔富丽达日常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公司为其提供财务援助,从而稳定企业供应链。公司目前在建粘胶项目主要为金富纱业130万锭纺纱项目等,预计随着项目的完工及行业的回暖,公司下游的粘胶产能逐步提高,渠道逐渐扩展,有助于改善公司的盈利状况。 受疫情、贸易摩擦、需求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20Q1业绩大幅下滑受疫情影响,主要产品销量减少、纺织板块粘胶纤维及粘胶纱产品价格继续走低。一季度营业收入158.35亿元,同比减少14.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93.66万元,同比减少93.11%;基本每股收益0.006元。 为了增加公司粘胶纤维产品的差别化和多样性,抵御市场波动,公司控股子公司新疆中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已开始对部分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计划生产洁净高白度粘胶差别化纤维,提升产品附加值。改造完成后新疆中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洁净高白度粘胶差别化纤维年生产能力4万吨/年,阿拉尔市中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洁净高白度粘胶差别化纤维年生产能力5万吨/年,预计下半年全部改造完成并投产。 此外,受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影响,粘胶短纤及下游纺织服装需求持续走弱,致使粘胶短纤、粘胶纱价格持续走低。加之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萎缩、价格下跌,下游客户延迟复工,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减少、产品价格继续走低。 根据公司一季报,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3.5-5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由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油价等影响,下调公司2020-2021年的盈利预测,并新增加2022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0年到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93/4.43/5.23亿元,每股收益为0.04/0.21/0.24元。虽然公司短期业绩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但是考虑到公司目前估值处于历史底部,随着环保趋严和公司产业链逐步完善,未来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故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风险、油价波动风险、疫情对产品需求影响风险。 [2020-05-14] 三友化工(600409):业绩受疫情冲击较大,静待行业需求恢复-2019年年报点评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 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公司主要产品的需求快速下滑,产品价格大幅回落,导致公司业绩快速下滑。2020年Q1公司出现了近十年首次亏损,我们认为短期疫情的冲击仍将对下游需求造成影响。但是公司规模优势和循环经济优势显著,有望在行业好转时提升盈利能力,弹性巨大。我们调整公司2020-2022年EPS预测为0.05/0.30/0.55元,下调目标价至6.50元,维持"买入"评级。 需求疲弱叠加疫情冲击,公司2020年一季度出现近十年首次季度亏损。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205亿元,同比+1.7%;实现归母净利润6.83亿元,同比-57%。2020年Q1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同比-22.4%;实现归母净利润-2.13亿元,同比-211%。公司2019年下半年以来,业绩环比持续下滑,尤其是2020年一季度出现了2010年以来首次季度亏损,主要是由于公司的主要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毛利率水平持续下滑。 弱势市场下,公司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2019年公司纯碱、粘胶、烧碱、PVC、有机硅环体产量分别达到341、82、53、43、6万吨,其中纯碱、粘胶短纤、有机硅单体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2%、21%、9%,均较2018年有所提升。核心产品粘胶短纤、纯碱毛利率继续领先国内同类企业,成本优势得以进一步体现。 坐拥规模优势+循环经济,静待行业好转。公司纯碱产能340万吨、粘胶短纤产能78万吨,双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有机硅单体年产能20万吨,是华北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此外,公司在国内首创以"两碱一化"为主,热力供应、精细化工等为辅的循环经济体系,以氯碱为中枢,纯碱、粘胶短纤维、有机硅等产品上下游有机串联,实施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梯级利用,达到了增产、增效、降成本、降能耗、节水、节电、节汽的良好效果。凭借优秀的成本控制能力,公司在周期变化下始终保持盈利,不断提升市场份额,并有望在行业好转时大幅提升盈利能力。 风险因素:疫情持续冲击,导致终端需求进一步走弱;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波动。 投资建议:受需求疲弱及行业库存居高影响,公司出现了近十年首次季度亏损,我们预计短期行业仍有较大压力。但是公司龙头地位巩固,规模优势和循环经济优势显著,有望在行业好转时大幅提升盈利能力。考虑疫情因素,下调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预测为0.95/6.24/11.39亿元(原预测2020/21年归母净利为11.21/16.36亿元),对应2020-2022年EPS预测为0.05/0.30/0.55元,下调目标价至6.50元(对应1.2倍PB)和维持"买入"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