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已经运抵海南文昌发射场,备受瞩目的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即将开展。2020年是火星探测活动的窗口期,按照计划,我国将一次性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步走”,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 航天装备产业正在迎来高光时刻,高分专项工程和探月工程即将收官,火星探测计划、空间站建设、北斗三号导航应用等航天产业诸多新的重大项目都将开展,航天产业市场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 相关上市公司: 天奥电子:空天信息网络授时产品龙头,应用场景包括星载、机载、弹载、车载、地面、舰载等; 鸿远电子:军用MLCC核心供应商,主要客户包括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集团; 中简科技:率先实现了ZT7系列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国家航空航天关键装备的稳定批量应用。 [2020-04-24] 天奥电子(002935):军品领域投入加大,国产替代不断推进-2019年报点评 事件:公司4月23日公告,2019年营收8.67亿元(+0.34%),归母净利润1.11亿元(+14.8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96亿元(+4.50%),毛利率31.90%(+0.12pcts),净利率12.86%(+1.62pcts);2020Q1营收0.36亿元(-12.77%),归母净利润-0.14亿元(-7.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18亿元(+19.37%),毛利率29.04%(-0.80pcts),净利率-38.79%(-2.23pcts)。 投资要点:合理利用闲置资金,业绩表现平稳增长:公司2019年营收增长0.34%,归母净利润增长14.81%,净利率增长1.62pcts。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主营业务利润的增长以及闲置募集资金理财收益的实现。从费用方面来看,公司管理费用(-13.18%)和财务费用(-113.29%)下降,三费占营收比为10.40%(-1.35pcts),促进了公司利润的增长。 时频产品不断投入,军品业务保障业绩增长:2019年公司保持并加强军品领域的资源投入和进度保障,军品收入持续增长;民品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分产品来看:①频率系列产品:2019年板块收入为4.72亿元(+4.23%),毛利率为30.51%(-3.94pcts)。板块内产品可分为原子钟、晶体器件以及频率组件及设备。得益于公司原子钟、中高端晶体器件研发投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原子钟、晶体器件收入显著增长,助力板块业务向好。 ②时间同步系列产品:2019年板块收入为3.80亿元(+0.42%),毛利率为33.18%(+3.33pcts)。公司是军用时间同步产品的主要供应商,结合国家时频体系建设和国产化替代的需求,公司在军品市场进一步扩大天文钟系列装备、机载时统系列装备及高精度时统设备等的应用。民用领域围绕5G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公司正在开展有关产品的研发。 ③北斗卫星应用产品:2019年板块收入为0.15亿元(-53.83%)。北斗卫星手表方面,公司在我国率先推出北斗卫星手表,在军用和民用细分领域,公司均为主要供应商。在北斗应急预警通信终端及系统方面,公司已在山西、福建、四川、新疆等地开展了系统建设和示范应用。 公司是华为器件级、设备级供应商:公司铷原子钟、Branch等产品持续批量供应华为公司,随着5G基站的不断铺设,公司有望受益。作为国内时间频率产品实现批量工程应用的成熟企业,公司具有明显的产业化优势。当前,公司正在开展募集资金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扩大时间频率产品规模生产能力。同时公司对5G基站MIMO天线技术开展研发,拓展5G相关产品线,未来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公司背靠电科十所,技术实力雄厚。随着国家时频体系建设、军队信息化建设、5G通信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市场对高精度标准时间系统需求将持续增长,公司有望受益。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5亿、1.58亿、1.80亿,EPS分别为0.85元、0.99元、1.13元,给予“买入”评级,我们认为公司2020年PE在45倍左右相对合理,6个月目标价38.07元。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订单、技术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 [2020-07-07] 鸿远电子(603267):对标美国ATC公司,深耕射频MLCC利基市场 我国MLCC产业链拥有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MLCC产业链整体可分为上游材料,中游器件制造,下游需求应用三大领域。上游高端陶瓷粉末等被国外厂商占据。中游主要是采用纳米粉体技术、BME金属浆料技术、金属与陶瓷高温共烧技术等生产MLCC产品,鸿远电子是我国该领域主要公司之一。下游MLCC应用分三大类:军用MLCC、工业类MLCC和消费类MLCC,目前我国还需要进口大量高端MLCC来满足市场需求。如射频MLCC主要依赖进口,其应用包括民品市场(通讯、WLAN、医疗电子等)与军品市场(导弹系统、飞机雷达及导航系统等)。 公司在高端MLCC国产替代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在未来3-5年军用MLCC竞争逐渐加剧的情况下,只有深耕军用MLCC行业的公司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形成护城河。鸿远电子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向上游拓展陶瓷浆料,向下游拓展滤波器,前向后向均与MLCC高度相关。另外,军用MLCC在生产技术中工艺质控难度很大,专项检测技术要求高。军用客户在选用MLCC时,将厂家的产品使用可靠性历史作为必备条件。公司已在产业链、技术、产能、客户关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同时开展军转民技术转化推广,加快民品市场国产替代。 公司对标美国陶瓷技术公司(ATC),深耕射频MLCC利基市场,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鸿远电子与ATC共同之处:同样在发展初期供应军品与航空航天市场,为其产品奠定了高可靠性的基础;发展方向专注于陶瓷电容器以及相关的上下游技术,打造高自主可控能力。我们认为,未来业绩上,公司存在较大的业绩弹性,军用射频MLCC利基市场拥有较大替代空间;估值上,民用高频段基站需要大量采购国内射频MLCC,国内可以供应的公司有限,公司估值存在抬升的可能。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50、4.43和5.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2、1.93和2.3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值分别为30X、23X和19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订单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扩产能不及预期;军用产品转民用不及预期 [2020-06-03] 中简科技(300777):高性能碳纤维领航员,航空航天需求驱动成长加速-深度研究 中简科技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碳纤维及相关产品研发制造商,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碳纤维及碳纤维织物的销售,拥有高性能碳纤维柔性生产线,可在同一条生产线中生产不同规格和级别的聚丙烯腈(PAN)基碳纤维。 公司核心技术能力突出,包括实际控制人在内的技术骨干均来自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公司在受让取得山西煤化所"干喷湿纺高性能CCF-3制备技术"基础上,通过9年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新增4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和8项非专利技术,成为国内碳纤维技术研发和产业化领跑者。公司新建千吨柔性生产线兼容ZT7-ZT9系列碳纤维生产,其中ZT9系列碳纤维性能已达到T1000级碳纤维技术指标。 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是未来5-10年板块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我国先进军机列装需求旺盛,碳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军机渗透率显著提升。我们判断当前我国军机碳纤维复合材料仍处于高速成长的初期,市场需求及规模效应带来的盈利能力提升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碳纤维生产具有较强的规模效应,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近年来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2017年以来保持在70%以上,2019年突破80%;净利率2017年以来保持在50%以上,2018、2019年稳定在55%以上。 我国军机不仅数量与美国存在较大差距,结构上也亟待升级。周边国家大量部署四代机,将显著影响亚太地区军事力量的平衡。考虑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F-35的持续服役,以及四代机在美国印度太平洋地区众多军事基地的持续部署,我国未来对四代机的列装需求将非常迫切。假设我国四代机数量达到美军四代机数量的三分之一,则未来十年我国四代机缺口约为600架。假设我国四代机单机碳纤维用量与F-22相当,则仅四代机就将带来至少45亿元高端碳纤维市场需求。 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3.07/4.81亿元,EPS分别为0.48/0.77/1.2元/股,对应2020年6月2日PE分别为67/42/27倍,维持"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低于预期;产品交付不及预期;收入确认进度滞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