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27日召开座谈会,分析研判境内外黄脊竹蝗发生发展态势。今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迁入我国时间早、峰次多、虫量大。当前,老挝等境外黄脊竹蝗已进入成蝗发生高峰期,迁入期可能持续到8月中下旬,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对农业生产尤其是玉米构成威胁。 杀蝗虫的需要将带动杀虫剂的需求增长;若农作物价格回升,也将拉升农药销量及价格。 相关上市公司: 扬农化工:菊酯产能处于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卫生菊酯在国内的市占率约为70%; 华邦健康:旗下杀虫剂单剂/复配制剂可以防治飞蝗、土蝗等各类蝗虫。 [2020-07-02] 扬农化工(600486):前瞻性布局蓄势待发,综合性农药巨头强者愈强-首次覆盖报告 农药行业龙头产业链优势显著,打造国际综合性农药巨头公司杀虫剂主要包括拟除虫菊酯产品等,除草剂主要有草甘膦和麦草畏等,杀菌剂主要有氟啶胺、吡唑嘧菌酯等。其中菊酯产能处于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卫生菊酯在国内的市占率约为70%,麦草畏产品产能、工艺均居全球前列。公司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原料、技术、市场方面均占国内龙头地位,竞争优势显著。未来公司将继续积极拓展海外业务,打造国际综合性农化巨头。我们预测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分别为13.17、16.57、17.22亿元,EPS分别为4.25、5.35、5.56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19.4、15.4、14.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菊酯领军者地位稳固,害虫防治工作直接催生农用菊酯需求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是杀虫剂的发展方向,拟除虫菊酯将受让高毒杀虫剂退出的存量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公司关键中间体贲亭酸甲酯、醚醛等自给自足,技术及成本优势显著。在响水爆炸事故后环保趋严的背景下,公司仍保持着行业较高的菊酯产品开工率。公司现有2600吨/年卫生菊酯、800吨/年联苯菊酯、2000吨/年功夫菊酯等产能;优嘉三期项目有望于2020年底投产,届时公司菊酯产能将达到2750吨/年卫生菊酯、800吨/年联苯菊酯、4500吨/年功夫菊酯、800吨/年氯氰菊酯、4000吨/年高效氯氰菊酯等,公司菊酯领军者地位将进一步巩固。海内外虫害冲击波接踵而至,害虫防治工作将直接带动杀虫剂的需求增长。 三大农药板块协同发展,公司将充分受益于优质资产整合"两化"农化业务合并、联手打造农化巨头先正达集团,公司成为重要桥梁;同时,公司收购中化作物和沈阳中化农研,打造"研、产、销"一体化格局优势;此外,公司收购南通宝叶,建设优嘉三期、四期项目等深入杀菌剂领域。多方位的前瞻性项目布局将发挥协同作用,我们看好公司成长有望充分受益于优质农化资产整合。公司投资20.22亿元的优嘉三期在建项目预计将于2020年下半年投产,资本投入进入下一阶段释放期,我们看好公司将蓄势待发。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大幅下滑、新产能投放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2019-11-16] 华邦健康(002004):推进多领域业务布局 投资要点: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中性评级。预计公司2019-2021年EPS为0.24/0.25/0.26元,参考行业同类公司2020年PE19X,给予目标价4.70元,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 农化和旅游业务整体平稳。公司农化业务主要为农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GLP登记注册技术服务,能够为国内及知名国际农化公司(如陶氏化学等)提供技术含量高、工艺先进的农药中间体、原药及制剂产品,受环保和安全监管趋严影响,农化行业仍处于景气周期,但受北美等地区自然灾害影响,农药需求出现阶段性下滑。2019年H1农化业务收入29.77亿元,同比下滑9.24%。2018年公司完成体系内部分旅游资产的整合,景区开发运营的实力进一步提升,协同发展效应逐渐显现,2019年H1收入4.02亿元,同比小幅下滑1.74% 医药业务有望稳健增长。医药业务方面,公司在皮肤及结核治疗领域拥有多个产品,目前公司有十余个在售产品已完成药品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备案,其中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已首家通过,未来公司有望成为细分专科领域小龙头。医疗业务方面,公司通过收购、新设、参股等方式运营综合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机构以及医疗配套供应链,目前公司运营的医疗机构有德国莱茵康复医院、瑞士巴拉塞尔生物治疗中心、玛恩皮肤美容医院(连锁),重医附二院北部宽仁医院、北京华生康复医院正在建设中,未来有望在康复医疗、医学美容等领域打造特色健康产业品牌。 催化剂:重要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新建医院投入运营 风险提示:海外地区自然灾害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