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来,中药老字号北京同仁堂的部分中药保健品出现了8%到10%不等的涨幅。有媒体报道,北京一家同仁堂专卖店从7月1日开始,店里有不少中药产品提高了销售价格。各种不同规格的三七价格普遍上调了10%左右。三七礼盒装由原来的每盒1980元涨到2180元,涨幅超过10%。石斛价格也同样上调了。在另外一家同仁堂专卖店,涨价的中药产品还有西洋参、海参与燕窝等。其中,每盒西洋参的价格从1380元涨到1499元;燕窝的价格从每盒3680元涨到3980元,涨幅为8%。据悉,同仁堂此次部分产品提价,属于全国范围内线上线下的统一行为。 除了线下药店,线上平台滋补类保健品的销量也迎来增长。一家电商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618”期间,仅燕窝、枸杞类滋补类产品成交额就比去年同期增长超200%。 另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增的保健品相关企业数量超过34.8万家,较去年同比增长25.67%。而在资本市场,截止到7月31日,主营滋补养生品的中药板块龙头企业片仔癀股价从年初109元上涨到204元,涨幅达到87%,在保健品板块,几家龙头企业股价平均涨幅也超过30%。 相关概念股有同仁堂、青海春天等。 [2020-05-01] 同仁堂(600085):北京地区影响较为严重,母公司与科技双下滑-2020年一季报点评 事件:公司公布2020年一季报:实现营业收入30.29亿元,同比-22.53%;归母净利润2.39亿元,同比-31.55%;扣非归母净利润2.40亿元,同比-30.31%;净经营性现金流3.53亿元,同比-16.66%;EPS0.174元。业绩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点评:受疫情影响,母公司与同仁堂科技双下滑。Q1母公司实现收入8.03亿元,同比下滑10.08%;净利润1.64亿元,同比下滑1.8%。同仁堂科技实现收入约11.58亿元,同比下滑22%;归母净利润约1.5亿元,同比下滑31%。 母公司与同仁堂科技Q1双下滑,主要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主要经营所在地北京地区复工复产缓于全国,零售门店客流量减少,产品销量下降;同时叠加公司新管理层上任后内部经营调整,以及同仁堂科技新建生产基地产能尚未落实,品种转移还在持续进行中,因而生产受到一定影响等。 期间费用率提升,毛利率下降。Q1综合毛利率50.16%,相较于19全年下降3.39pp;销售费用率23.65%,相较于19全年提升3.9pp;管理费用率10.36%,相较于19全年提升0.22pp,毛利率降低与期间费用率上升主要由于一季度销售收入减少所致。 盈利预测与估值:新一届管理层上任后主要以提升内部经营管理质量为目标,短期对经营业绩产生一定影响,但长期看有利于“百年老字号”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待内部经营调整完成后有望恢复稳健增长。维持20~22年EPS为0.73/0.80/0.89元,同比+1%/10%/11%,现价对应PE为35/32/2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预期,内部经营调整进度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