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冶天工集团近日成功完成国内首个按照新颁布国家标准制造的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产品样箱研发试制工作。此次研发成功的隔离单元符合国家标准《应急医用模块化隔离单元通用技术要求》,主体钢结构模块在抗风、抗震、隔热、防火、气密水密性等方面表现优异,水电接口全部采用模块化快速插接模式,隔离单元满足抗冲击、防腐、防火要求,具有更可靠的密闭性,确保病毒不会对外扩散。 装配式集中隔离病区研制成功面向市场后,集聚模块化建筑的传统优势,能够实现工厂批量制作,高度集成,快速投放,即安即用,周转循环。 相关上市公司: 中国中冶:中冶天工已在医疗隔离的智能化模块、独立负压隔离病房智能化系统等领域形成了多项专利; 东南网架:作为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公司承建了上海东方医院、仁济医院、览海康复医院项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磐安县人民 医院、邵逸夫医院项目、临安区人民医院及妇幼保健院等多个装配式钢结构医院,在医院施工建设上具有丰富的经验。另外公司大股东在萧山医院的建设和运营方面有成功的经验,逐步形成了在大健康领域的独特优势。 [2020-05-02] 中国中冶(601618):营收及利润增速均提升,订单充足业绩可期 事项:公司发布2020年一季报,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27.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2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9%,扣非后同比增加7.65%。实现基本EPS0.09元。 业绩增速均高于去年同期,期间费用率控制有效,ROE小幅提升:公司2020Q1实现营业收入727.25亿元,占2019年全年营收的21.48%,营收同比增速15.24%(同比+0.91个pct),营收增速有所提升,实现归母净利润18.92亿元,占2019年全年归母净利润的28.67%,同比增速7.09%(同比+0.70个pct)。在央企板块和建筑行业大多数公司营收下滑趋势下,公司营收和净利润逆势增长,且增速均超过去年同期水平,业绩增速表现强劲,高于行业水平。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为11.52%,同比下滑1.19个pct。期间费用率为5.71%(同比-0.81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3.03%(同比-0.42个pct);研发费用率为1.49%(同比+0.46个pct),期内研发投入加大;财务费用率为0.59%(同比-0.71个pct)。净利率为3.27%,同比下滑0.13个pct,ROE(加权)为2.60%,同比小幅提升0.03个pct。 经营性现金流出减少,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现金流方面,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8.94亿元,同比流出减少50.42亿元,或由于业务规模扩大和业务收款增加;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5.36亿元,同比流出减少30.07%;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2.00亿元,大幅增加109.56亿元。资本结构方面,报告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4.87%,较去年同期下降1.89个pct;期内应付债券同比减少80.20%,占总负债比重为0.46%(同比-1.96个pct)。如考察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期末资产负债率为61.53%(同比-2.67pct)。 订单充裕业绩弹性十足,2020年业绩值得期待:公司2019年累计新签合同额7876.17亿元(同比+18.31%),增速较2018年提升7.9个pct,2015年至2019年新签合同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8.34%,根据2019年年报显示,冶金工程新签合同额控制在公司新签合同总额的20%以内。公司2019年新签合同额相当于2019年全年营收的2.3倍,为公司后续业绩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一季度新签合同额1746.0亿元,同比下滑4.1%。公司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为国内冶金工程行业龙头,巩固传统冶金工程主业,同时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布局基建、房建市场。同时公司加快新兴市场开拓速度,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特色主题工程、海绵城市、美丽乡村与智慧城市、康养产业、环境治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持续加大由传统冶金工程向基本建设领域、新兴市场的转型力度,市场份额持续扩大,成功完成了业务转型,有效化解了冶金工程市场风险。 投资建议: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充沛,我们看好公司非冶金工程领域业务的稳健增长,以及公司新兴产业领域具备技术优势及发展潜力。 预测公司2020年-2022年的收入增速分别为14.6%、14.3%、14.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9%、13.5%、13.7%,实现EPS分别为0.36、0.41、0.47元。维持公司买入-A投资评级,6个月目标价为4.30元。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超出预期,宏观经济大幅波动,行业竞争加剧,工程进度不及预期,项目回款风险等。 [2020-07-27] 东南网架(002135):H1订单高增43%,拟定增加速拓展EPC总包 本报告导读:H1新签订单高增43%,拟定增保障在手EPC总包业务推进;着力1号工程+装配式EPC双引擎驱动,推进装配式+大健康特色模式,看好订单业绩延续高增长。 投资要点:[维持增持。维持]预测2020-22年EPS为0.41/0.54/0.66元增速58/32/22%; 维持目标价11.68元,对应2020/21年28.5/21.6倍PE,增持。 H1新签订单高增43%,拟定增保障在手EPC总包业务推进。1)H1新签61.8亿元(+43%),截至Q1末已中标尚未签约37.2亿元(+19%);2)H1高增长彰显疫情后复工复产效率高,且签订智慧谷/萧山机场多个大额项目,再度印证EPC总包订单规模数量级跳升逻辑;3)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亿元,将用于智慧谷EPC总包、桐庐县第一人民医院迁建工程EPC总包和补流;考虑公司目前在手货币资金11.6亿元行业第二,叠加定增将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流动比率/优化财务结构/保障健康发展。 装配式又一重磅政策出台,公司着力实施1号工程+装配式EPC双引擎驱动战略,积极推进装配式+大健康特色模式。1)7月24日住建部等七部门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2)浙江大力推进装配式,提出2020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比30%以上、累计建成钢结构装配式住宅500万平米以上;且考虑浙江推进沿海高铁/超级磁浮等工程、总投资超3万亿元,及杭州2022年亚运,公司深耕浙江将充分受益;3)装配式是建筑最佳赛道,钢结构EPC总包中报将最好;公司抢抓1号工程,从分包向EPC总包转型;致力成为国内装配式学校/医院第一品牌,将发挥大股东旗下萧山医院的品牌效应,培育装配式+大健康的特色商业模式,业绩弹性超预期将释放;4)拟投建年产20万吨新型装配式钢结构数字化工厂;5)拟回购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彰显发展信心。 催化剂:新签订单提速、政策支持钢结构力度增强等 风险提示:总包/装配式推进不及预期、传统建造方式的桎梏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