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8月25日举行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新闻发布会。该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文川在会上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发布近一年以来,广西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取得突破性进展。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下,今年1至7月签约的“央企入桂” “民企入桂”“湾企入桂”项目达1593个,总投资约2.4万亿元,自治区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太平船务、中远海运、中交建、中谷海运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1至7月,北部湾港(000582)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7亿吨、257万标箱,增幅分别达18.4%、34.1%,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均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前列。 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有利于完善中西部运输网络,推动西部通道海铁多式联运发展,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助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相关受益股,北部湾港(000582):作为西南港口龙头,有望受益于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建设,将经济腹地向内陆延伸,成为整个中西部货物中转港和集散枢纽,并同时连接东盟国家和我国大湾区。 中远海控(601919):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主要通过全资子公司中远海运集运和控股子公司东方海外国际经营国际、国内海上集装箱运输服务及相关业务。 [2020-08-19] 北部湾港(000582):运量增速恢复强劲,航线大增,等待单价回升-中报点评 事件概述2020年8月19日公司发布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4.2亿元,同比+9.35%;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同比+10.5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12亿元,同比+9.30%。 多措施并举,报告期内公司航线大幅增加,Q2吞吐量增速恢复强势,上半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27亿吨,同比+15.56%,集装箱吞吐量228万标箱,同比+28.5%,增速领跑沿海主要港口。2020年上半年在受新冠疫情影响背景下,公司货物及集装箱保持吞吐量快速增长,其中Q2完成货物吞吐量6932万吨,同比+16.4%,增速较Q1环比提高1.9个百分点;Q2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6万标准箱,同比+30.5%,增速较Q1环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公司上半年吞吐量的快速增长和Q2的强劲恢复主要得益于以下举措:1)为重点客户量身定制物流方案,强化北部湾港对于柳钢、盛隆冶金等重点龙头冶金企业辐射作用;2)散改集增量有效支持集装箱大幅增长;3)优化、加密航线配置,上半年北部湾港新增集装箱航线共7条,其中外贸航线新增3条(远洋航线1条),内贸航线新增4条;4)积极拓展"水水中转"业务;5)积极推动"海铁联运"增长;6)做好集装箱进出口环节对标提升工作,提升北部湾港综合竞争水平。 疫情期间堆存免费期限延长,叠加收费标准较低的中转集装箱量占比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单吨货物收入下降。根据测算,2020年上半年公司单吨货物收入(装卸业务收入/货物吞吐量)为17.25元/吨,较2019年底18.34元/吨的单吨收入下降1.09元/吨,降幅为5.9%,我们认为主要或由以下原因导致:1)公司于2020年2月04日披露了《关于减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集装箱货物库场使用费等费用的公告》,决定对拥有及管理的下属各码头集装箱货物免除库场使用费或进一步延长免费堆存期。2)报告期内公司中转集装箱量大幅增加,拖累单吨货物收入。根据公司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完成集装箱中转吞吐量26.5万标箱,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22.6万标准箱,同比+573%,中转集装箱的增量占公司总集装箱吞吐量增量的比例约为45%,由于中转集装箱的收费标箱较低,我们认为其占比的提升拖累了公司上半年的单吨货物收入。?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同比提升,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同比增加,疫情期间捐款1000万元使营业外支出大幅增加。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成本为14.2亿元,同比+6.44%;由于公司经营杠杆率较高,随着业务规模的提升,规模效应显现,毛利率(41.25%)较去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为1.15亿元,同比增加1971万元,增幅为20.72%,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公司有息负债规模同比增加。截至2020年6月30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41.04%,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为1.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99.18万元,增幅为24.42%,主要原因为:1)报告期因吞吐量增加导致效益工资增加;2)劳务派遣工转录导致的住房公积金增加;3)按进度确认了限制性股票激励成本;4)无形资产摊销增加形成的同比增加。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支出为1338.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42.83万元,同比+582.86%,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向广西红十字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公司港口所在地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上半年业绩受疫情和费用的影响,将公司2020-22年盈利预测由13/16.1/19.6亿元下调至11.7/14.5/17.4亿元。我们认为公司长期投资逻辑不变,预计随着国内外经济的恢复和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的投产,公司全年量价将呈前低后高的趋势,若公司下半年单吨货物收入回升,业绩将加速增长,重申"买入"评级。 我们认为北部湾港在"三个结构性调整"背景下投资逻辑不变。二季度以来国内外经济快速恢复,同时大批百亿级重点临港项目已经或将陆续投产,推动公司吞吐量加速增长。若下半年公司单吨货物收入水平能如预期回升,则公司业绩有望迎来加速增长,预计公司全年业绩增速将呈前低后高的走势。 考虑到疫情和费用的影响,我们调整公司盈利预测,将公司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下调至11.7/14.5/17.4亿元(原预测为13/16.1/19.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2/0.89/1.07元,按照8月19日12.97元/股的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8.1/14.7/12.2倍。我们认为短期业绩增速的波动并不影响长期投资逻辑,重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存在下行超预期可能;疫情持续时间;复工进度等 [2020-08-03] 中远海控(601919):美西线运价再创历史新高,旺季盈利将超预期;上调A股评级-中报点评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中远海控二季度业绩大幅改善:预计盈利8亿元,大幅好于一季度的2.9亿元(扣非后0.76亿元)和去年同期的5.5亿元。7月31日美西线运价再次上涨(周环比上涨17%至3,167美元/FEU)并创2010年披露数据以来历史新高,旺季盈利将超预期,我们上调盈利预测并上调A股至跑赢行业评级。理由如下: 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带来竞争格局改善。经过多轮重组整合(过去5年前20大公司中有8家消失),前十大运力的份额占比从十年前的低于60%提高到83%。龙头公司大船运力布局完善,战略重心逐渐由份额扩张转向价值链扩张:过去三年头部公司均在并购陆上物流、货代等相关资产。今年一季度新冠疫情导致的需求危机下各航运公司主动调控运力以维持运价,马士基和中远海控等公司实现盈利,我们预计二季度有望环比改善,极端需求冲击下行业能够有序应对,彰显格局改善。随着需求回升,闲置运力也在回归市场(闲置运力占比从6月份的11%下降到7月的8%),但运价仍维持高位,近期又大幅上涨,表明船东有动力推升运价获取旺季盈利。目前在手订单处于历史最低位(仅占现有运力9%),我们预计供需改善(交船压力逐年减小)和格局改善(集中度提升)或驱动行业走向长期健康发展之路,带来盈利能力提升以及估值重估; 周期向上时盈利弹性大。公司A/H股市值从2007年的5,700亿元/3,500亿港元峰值下跌到目前的530亿元/360亿港元,向下风险小,而集运船队规模比2007年增长6倍,巨大收入体量(约1,500亿元)和低净利润率(2019年扣非后仅1%)在行业周期向上时存在高盈利弹性:其他条件均不变,国际航线平均单价每提高10美元/TEU(相当于平均运价上涨1%),我们测算增厚公司2020年盈利约13亿元。我们与市场的最大不同?我们盈利预测(2020年29.4亿元)远高于一致预期(A股17.3亿元,来自万得;H股8.2亿元,来自彭博)。潜在催化剂:欧美PMI和中国新出口订单PMI企稳回升,2Q净利润改善,近期运价再度上涨带来3Q盈利弹性(我们预计有望超15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上调2020-21年盈利预测15%、3%至29.44亿元和35.09亿元。A股目前对应于2020年1.4倍P/B,18倍P/E,上调A股至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上调14%至5.62元(2020年1.8倍P/B和30%上涨空间);H股对应于2020年10.8倍P/E和0.8倍P/B,维持跑赢行业评级,目标价上调10%至4.22港元(2020年1.2倍P/B和45%空间)。 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闲置运力快速回归;新造船大增;贸易摩擦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