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后的纺织品市场开始“活”起来。原料涨、面料涨、染厂爆仓,市场上频频出现百万米大单,以防寒服面料为主,如胆布、尼丝纺、春亚纺、T400等。“今年我们的家纺产品销量比往年更可观,主要是美国市场下单量比较多,多供给宜家、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一位做了十几年家纺面料的人士表示。 疫情导致消费者长期居家,对家居用品更换速度变得更快,导致家纺产品需求量同步扩大,尤其是宽幅面料,厂家顺利去库存。这段时间由于“双十一”、“双十二”以及国外圣诞季的助推,以及冷冬的概率大等这一系列预期向好因素导致了现在市场的忙碌迹象。 相关上市公司: 新野纺织:从事中高档棉纺织品的生产与销售,拥有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布的完善产业链。 凤竹纺织:主要产品有针织坯布、针织成品布、筒子色纱等。 联发股份:专业化生产销售色织布、服装、纺织品的外向型棉纺织企业。 [2020-04-26] 新野纺织(002087):毛利率持续改善,棉价洼地看好未来-2019年报点评 新野纺织2019年实现营收57.32亿元,同减5.41%,实现归母净利润2.79亿元,同减27.7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74亿元,同减24.49%;其中2019年四季度实现营收15.07亿元,同增14.71%,实现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增8.63%。2020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0.59亿元,同减28.41%,实现归母净利润6329.91万元,同减18.39%。公司Q1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8.72%和5.95%,分别同增2.12pct和0.78pct。 拆分营收来看,年内纱线产品共实现营收35.77亿元,同比下降6.36%;坯布及面料产品实现营收16.01亿元,同比增加7.09%;棉花产品实现营收5.34亿元,同比下降25.08%。纱线占总营收比同比下降1pct至62%,而坯布及面料占总营收比上升3pct至28%,棉花占总营收比为10%,同减2pct。分地区来看,年内中国境内和境外实现营收分别为52.16和5.16亿元,分别同比减少7.04%和上升15.05%,截至2019年底,公司境内收入和境外收入占总营收比分别是91%和9%,境内收入占比略有下降。 利润率情况:全年公司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9.65%和4.92%,比去年同期分别上升2.19pct和下降1.50pct;其中纱线的毛利率为20.57%,同增1.87pct,坯布及面料的毛利率为21.33%,同增2.69pct;棉花的毛利率为5.43%,同减0.28pct。整体净利率的下降主要系期间费用率及所得税率提升。 产能情况:年内公司共生产纱线21.40万吨,同减2.70%;销售17.89万吨,同减4.74%;纱线库存同增23.23%至3.48万吨。公司共生产坯布及面料1.69亿米,同增7.76%;销售1.67亿米,同增6.26%;库存同增11.49%至1869万米。 费用率情况:2019年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24%/1.83%/4.33%,分别较去年同期增加0.22pct/增加0.13pct/增加0.07pct。公司整体费用率提升。 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0、2021年的营收为54.53、62.18亿,同比下降4.9%、增长14.0%,净利润2.52、3.15亿元,同增-9.7%、24.8%,对应2020年4月24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14.0、11.3倍。 风险提示:消费复苏不及预期,棉花价格大幅下滑。 [2020-04-23] 联发股份(002394):19年收入下滑、利润持平,疫情致20年业绩承压-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 19年收入降6%、净利持平,20Q1收入略下滑、投资收益贡献净利增幅较大公司2019年实现营业收入39.11亿元、同比下降6.19%,归母净利润3.93亿元、同比增0.70%,扣非归母净利润3.08亿元、同比下降7.77%,EPS1.17元,拟每股派息0.2元(含税)。非经常性损益中,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增加较多、自18年的2799万元增加至9114万元。 分季度看,19Q1-Q4收入分别同比增-8.05%、-17.60%、-4.95%、+8.20%,净利分别+63.47%、+5.19%、-35.37%、+7.71%。20Q1收入同比降2.60%至9.0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54.65%至1.13亿元、净增4005万元主要为金融资产投资收益(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净增加8607万元贡献,扣非净利润同比降53.92%至1616万元。总结来看,19年前三季度内外需均不佳致收入下滑、19Q4略有改善,20Q1受国内外疫情影响、收入再度出现同比下滑;净利润端投资收益增厚业绩,若扣除该影响盈利能力亦存在压力。 19年收入分拆:主要产品收入下滑,分地区来看国内收入略提升、国外下滑1)分行业来看,2019年纺织服装收入占比72.95%为公司主导,收入同比下降13.08%;另外,热电、其他(主要是棉花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2.08%、24.97%,分别同比+16.89%、+19.51%。 2)分产品来看,公司主要产品为色织布(收入占比35.05%)、印染布(17.19%)、棉纱(9.77%)、服装(7.72%),19年收入分别同比增-16.27%、-6.36%、-18.92%,-24.76%,印花布、电汽及污水处理占比较小,收入分别增130.95%、16.89%。 再按量价拆分,2019年主要产品色织布、印染布、印花布、服装、棉纱销售量分别增-20.22%、-14.72%、-3.67%、-17.79%、-27.70%,推算单价分别增4.95%、9.80%、139.75%、-8.48%、12.14%。 3)分地区来看,19年国内为同比增长,国外主要国家/地区收入同比下滑,其中国内收入占比达到50.96%、同比增5.47%,国外方面美国、欧洲占比较大(分别占总收入17.22%、12.70%),收入分别同比-14.81%、-17.33%,日本占比1.08%、同比增15.19%,其他占比18.04%、同比降17.15%。 19年毛利率提升,20Q1毛利率略下降19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上升1.29PCT至21.63%。分产品来看,色织布、印染布、其他毛利率分别为30.26%(+4.19PCT)、28.25%(+5.53PCT)、9.35%(-1.06PCT)。 19Q1~20Q1单季度毛利率分别为17.03%(+3.01PCT)、21.26%(+3.31PCT)、21.30%(-0.60PCT)、26.15%(-1.73PCT)、16.36%(-0.94PCT)。19年公司毛利率提升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原材料棉花价格下跌、用棉成本有所下降。公司成本中原材料占比60%左右、主要为棉花。2019年全年国内328棉花现货价格指数下跌11.50%至13601元/吨,国外CotlookA棉花价格指数19年全年下跌3.71%,公司产品出口占主导、订单价格多对标外棉,内棉价格降幅超过外棉,对公司毛利率带来一定贡献。 2)汇率贬值贡献。公司主营产品出口占比65%左右,19Q1~20Q1人民币兑美元分别升值1.89%、贬值2.10%、贬值2.88%、升值1.37%、贬值1.56%,且各季度同比上年同期均为贬值状态,有利于公司美元订单价格转化为人民币计价的收入增加、毛利率提升。 3)另外,部分燃料成本如电、煤炭等亦有下降。 20Q1毛利率同比略有下滑。展望20年,在国外疫情致需求大幅收缩、对公司订单带来较大压制背景下,毛利率端存在下行压力。 费用率提升,金融资产投资收益贡献较大费用率方面,公司2019年期间费用率为9.84%、同比增1.79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0.13、+0.86、+0.64、+0.41PCT; 20Q1期间费用率同比继续提升1.39PCT至12.14%,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0.75、+0.40、+1.65、-1.41PCT。 另外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对公司业绩贡献较大,19年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合计净增加5126万元、同比增124.99%,20Q1净增8607万元、同比增加205.76%。 20年国外疫情致外需承压,长期关注色织龙头稳健发展公司拥有轧花、纺纱、染色、织造、整理、针织、家纺、印染、制衣全产业链,热电、污水处理配套,品牌运营与仓储物流于一体,当前拥有纺纱32万锭生产规模,年产色织布1.6亿米、印染布6000万米、服装1100万件、针织纱与针织布染色各6000吨、家纺7200万米的生产能力。目前在建产能项目主要包括新疆高档家纺坯布及配套纱线生产项目和印尼年产6600万米高档梭织服装面料项目,其中新疆项目为公司家纺业务配套、于19~20年陆续投产中,印尼项目进度相对较慢。 我们认为:1)受外部环境影响、当前国外疫情尚未出现拐点,外需不确定性较大,20年1~3月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额分别下滑14.6%、下滑20.6%,纺织服装出口大环境承压,公司难以独善其身。公司合并报表层面19年出口收入占49%、主要产品出口占比约65%,出口收入中美国和欧洲合计占比达61%、目前该地区疫情仍较为严重,对公司出口订单带来不利影响,3月底以来公司已出现部分订单取消或者延迟的情况。当前时点仍需观察国外疫情防控进展和外需恢复的进度,20年短期业绩压力较大。 2)中长期而言公司色织制造龙头地位突出,经历过疫情行业优胜劣汰加剧,公司作为龙头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强,有望实现份额提升。 公司行业地位和发展长期逻辑暂未变化,同时保持较高派息率(18~19年股息率6%左右),但考虑到20年疫情对外需形成较大压制,国外经济和需求端均存在压力,下调20~21年、新增22年EPS为0.77、0.85、0.96元,对应20年PE12倍,短期业绩端有一定压力,下调至“中性”评级。 风险提示:国外疫情影响超预期致公司接单恶化、产能拓展不及预期、棉价波动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