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宁德时代(300750)微信公众号消息,宁德时代将于7月29日下午15:30举行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在5月份的宁德时代年度股东大会上,董事长曾毓群透露相关研发动向之后,这一新技术,即将揭开面纱。 作为业界公认的下一代电化学储能技术,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低温性能好、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家庭储能、可再生能源接入、5G通讯基站、数据中心等大规模储能装置。在能源变革大时代下,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方面优势明显,未来几年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有望在储能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对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成熟的储能技术形成一定的补充。机构预计2025年国内钠离子电池潜在应用场景的需求量为123GWh,以磷酸铁锂电池价格计量,对应537亿元左右的市场空间。随着钠离子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宁德时代入局推进钠离子电池产业化,钠离子电池产业链有望充分受益。 欣旺达(300207)钠离子电池属于公司正在研发的前沿产品,拥有钠离子电池补钠的方法、钠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专利。 浙江医药(600216)参股40%的钠创新能源为国内领先的钠离子电池企业,核心产品有钠电电解液、钠离子电池等,钠离子电池两轮车商用正在推进。 2021-06-22欣旺达(300207)重大事项点评:持续加码兰溪 投建1.15亿平基膜涂覆项目 事项: 据兰溪市融媒体中心发布的消息,2021年6月17日,兰溪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项目投资协议,总投 资7.5亿元的欣旺达年产1.15亿平方米基膜涂覆项目落户兰溪。该项目总用地100亩,主要产品有电池材料、隔离膜、铜箔、铝箔,为浙江锂威生产配套。目前,浙江锂威已完成项目地块地勘和建筑设计方案,项目厂房计划2022年7月投入使用,全面达产后,年销售额可 达5至10亿元。 评论: 2014年收购东莞锂威,切入消费电池领域。公司于2014年收购东莞锂威进军消费类锂离子电芯行业,进行锂电池电芯的布局,顺利实现锂电池模组产业链的向上延伸,将锂离子电芯纳入公司自身的生产制造体系。2018年,东莞锂威成为欣旺达的全资子公司,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的管控与协同。 2020年落子浙江兰溪,打造兰溪产业电池产业园。公司于2020年3月公告,建设浙江锂威锂离子电池项目,该项目位于浙江兰溪经 济开发区,总投资52亿元,将建设年产2.4亿只(日产80万只)锂离子电池生产线,项目从签约到落地仅用了3个月,从开工建设到40万方主体建筑结顶仅用了173天,目前设备已进场调试,预计今年8月正式量产。从投资进度看,第一期计划投资16亿元,建设锂离子电池约20万只/天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第二期计划投资18亿元,新增锂离子电池约30万只/天产能;第三期计划投资18亿元,新增锂离子电池约30万支/天产能。 2020年9月加码兰溪,投建储能及小动力产能。公司于2020年9月公告,计划通过子公司浙江欣动与浙江省兰溪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投资20亿元在兰溪投建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为智能出行电池、小动力电池、小储能电池及相应的电池系统等,其中一期投资3亿元 ,将建成电池约5万只/天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二期投资17亿元,将新增电池产能约20万只/天。 2021年6月加码兰溪,投建1.15亿平基膜涂覆项。该项目总投资7.5亿元,对应配套年产1.15亿平方米基膜涂覆项目。该项目主要产品包括电池材料、隔离膜、铜箔、铝箔,为浙江锂威生产配套。目前,浙江锂威已完成项目地块地勘和建筑设计方案,项目厂房计划2022年7月投入使用。我们预计此次投资将更好地配套公司兰溪基地的生产制造,完善兰溪基地产业布局。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8/16.9/21.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1/1.07/1.34元,对应PE 38/28/23倍。考虑到公司笔电业务市占率及电芯自供比例逐年提升,公司传统业务将维持高速增长,而动力电池业务低谷或已过,21年亏损幅 度有望大幅缩窄,我们给予公司2021年40倍PE,对应目标价32.4元,维持“强推”评级。 风险提示:电动车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笔电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2021-05-13浙江医药(600216)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维生素业务向好 创新药值得期待 生命营养品业务大幅增长,医药制造类业务下滑。2020年公司生命营养品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43.8%,毛利率44.1%,同比提高10.5 pct,VE销量基本平稳,VA销量增长明显。2020年国内VA、VE市场均价同比分别上涨8.3%、42.1%,主要是VE竞争格局改善,海外 装置受疫情影响供给受限,同时朗盛间甲酚装置及益曼特复产低于预期等。2021Q1公司核心产品VA、VE市场均价同比分别上涨0.6%、26.0%,VE行业景气格局有望贯穿全年,当前国内VA、VE市场价分别为335元、77.5元/Kg,较2021Q1市场均价分别上涨-7.3%、5.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医药制造类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下降18.5%,毛利率72.7%,同比下降5.7 pct。 一季度综合毛利率提升,研发费用大幅增长。2021Q1公司综合毛利率41%,同比提高6.7 pct,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总体产销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费用合计6.7亿元,同比增长57.3%,其中研发费用2.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8%,主要来自医药板块研发费用增加。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7.4亿元,同比增长15.8%。 创新药产品前景较好,有望打开成长空间。一季度子公司昌海制药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涉及产品为达托霉素原料药,有望贡献 业绩增量;公司与太景北京签署协议,拟以4500-5000万美元买断苹果酸奈诺沙星注射液中国境内专利权,公司为在协议区域内协议产 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有望加速该产品在国内审批上市。子公司新码生物引进国内外顶级战投,创新研发品种ARX788是新一代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新码生物将获得中国区该产品现有专利的独占许可,目前ARX788在国内已经进入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启动用于胃癌和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治疗的II/III期临床试验,有望打开公司业绩和估值空间。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12.1亿、15.0亿、17.0亿元,EPS分别为1.26、1.56、1.7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11、9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