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工信部答复政协提案表示,有关部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先进产品量产能力建设。将完善有关产品目录,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 据了解,全球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目前尚处于导入期,从产品参数上看,我国处于领先地位。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未来钠离子电池有望以其低成本和高性能对铅酸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实现部分替代。 华阳股份参股钠离子电池研发龙头中科海纳,在负极材料上具备原料优势; 山东章鼓旗下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已可以进行电池量产; 浙江医药(600216)参股公司钠创新能源的相关产品正在中试及推广合作中。 2021-06-15华阳股份(600348)转型开启 具备增长潜力的无烟煤龙头 公司概况:无烟煤龙头,转型新材料业务。2020 年的山西国资国企改革,公司控股股东阳煤集团更名为华阳新材料集团并转型聚 焦新材料业务,公司是集团唯一煤炭资产上市平台,实际控制人为山西省国资委。公司煤矿主要在沁水煤田北部,以无烟煤和贫瘦煤为主,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2020 年上市公司煤炭业务营收和毛利占比分别为93.79%、93.19%,煤炭是公司的最核心业务。 核定在产产能3270 万吨,未来增量1000 万吨,增长空间大。公司拥有较丰富的煤炭储备资源,其中大部分为稀缺煤种无烟煤,核定在产产能3270万吨,权益产能2836 万吨(占比87%),剩余可采储量15.0 亿吨。公司在建产能1000 万吨,产能增长空间大。 公司业绩主要来自洗末煤的产销。2020 年原煤产量4322 万吨,商品煤销量8192 万吨,产量与销量均创历史新高。2020 年洗末煤(电厂用煤)、洗块煤(化工永煤)、洗粉煤(冶金用煤)、煤泥占比接近87.4%,5.3%、3.3%和4.1%。末煤、块煤、粉煤、煤泥收入 占比分别为84%、9%、6%和1%,末煤、块煤、粉煤、煤泥毛利占比分别为94%、12%、7%和-12%,公司业绩主要来自洗末煤产品。 公司长协销售占比高,业绩稳健。洗末煤主要供应给河北、山东地区的五大集团电厂,电煤长协用户占比在80%以上(铁路),这 促使公司业绩表现较为稳健。2017-2020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在15-20 亿区间范围内小幅震荡。2021Q1 得益于煤炭量价齐升,实现归母 净利润为4.62 亿元(+22.41%)。 新材料业务:转型开启,率先布局钠离子电池等储能业务。根据公告,一方面华阳股份拟受让阳煤智能制造基金49.8%股权,后者 参股了飞轮储能公司北京奇峰聚能科技和钠离子电池专业研发公司中科海纳。第二方面,为了充分利用优质的无烟煤资源,实现“碳基原材料+清洁能源”升级,华阳股份拟投资1.4 亿元建设钠离子电池各2000 吨正负极材料项目。钠离子电池凭借成本低、安全性能高、循环寿命长等特点,在大规模储能、低速电动车、电动自行车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行业:供需偏紧价格高位,行业景气向上。煤炭行业进入有效产能短缺时代,而中期需求依然能保持正增长,供需错配可能是“十四五”期间经常发生的事情,阶段性和区域性供需矛盾可能经常发生,动力煤价有望维持在高位。 盈利预测与估值:我们预测公司2021-2023 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3.8/26.1/30.6 亿元,同比增长58%、10%、17%,折合EPS 分别是0.99/1.08/1.27 元/股,当前股价(6.95 元/股)对应PE 分别为7.0/6.4/5.5 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煤价超预期下跌风险;(2)行政性干预手段不确定性;(3)可再生能源持续替代风险;(4)煤炭新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风险;(5)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6)新业务转型进度不及预期或者失败风险。 2021-05-13浙江医药(600216)2020年年报及2021年一季报点评:维生素业务向好 创新药值得期待 生命营养品业务大幅增长,医药制造类业务下滑。2020年公司生命营养品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43.8%,毛利率44.1%,同比提高10.5 pct,VE销量基本平稳,VA销量增长明显。2020年国内VA、VE市场均价同比分别上涨8.3%、42.1%,主要是VE竞争格局改善,海外 装置受疫情影响供给受限,同时朗盛间甲酚装置及益曼特复产低于预期等。2021Q1公司核心产品VA、VE市场均价同比分别上涨0.6%、26.0%,VE行业景气格局有望贯穿全年,当前国内VA、VE市场价分别为335元、77.5元/Kg,较2021Q1市场均价分别上涨-7.3%、5.0%。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医药制造类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下降18.5%,毛利率72.7%,同比下降5.7 pct。 一季度综合毛利率提升,研发费用大幅增长。2021Q1公司综合毛利率41%,同比提高6.7 pct,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总体产销量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配套更加完善;费用合计6.7亿元,同比增长57.3%,其中研发费用2.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8%,主要来自医药板块研发费用增加。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7.4亿元,同比增长15.8%。 创新药产品前景较好,有望打开成长空间。一季度子公司昌海制药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涉及产品为达托霉素原料药,有望贡献 业绩增量;公司与太景北京签署协议,拟以4500-5000万美元买断苹果酸奈诺沙星注射液中国境内专利权,公司为在协议区域内协议产 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有望加速该产品在国内审批上市。子公司新码生物引进国内外顶级战投,创新研发品种ARX788是新一代单克隆抗体偶联药物,新码生物将获得中国区该产品现有专利的独占许可,目前ARX788在国内已经进入治疗HER2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的II/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启动用于胃癌和胃食管连接部腺癌治疗的II/III期临床试验,有望打开公司业绩和估值空间。 维持“强烈推荐-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12.1亿、15.0亿、17.0亿元,EPS分别为1.26、1.56、1.7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3、11、9倍,维持“强烈推荐-A”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价格下跌、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