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克新材(605123)年报点评报告:2021年归母净利润3.04亿元 同比增长82.59% 事件:公司发布2021 年度报告, 2021 年公司实现营收(17.33 亿元,同比+68.65%),归母净利润(3.04 亿元,同比+82.59%),扣非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左右,同比+91.14%)。单季度来看,2021Q4 公司实现营收(5.42 亿元,同比+81.89%,环比+26.97%),归母净利润(0.91 亿元,同比+103.15%,环比+25.84%),扣非归母净利润(0.87 亿元,同比+129.64%,环比+27.06%)。 利润表:从收入角度来看,2021 年公司营收(17.33 亿元,同比+68.65%),主要系航空航天锻件和光伏炼晶炉用锻件的需求量大幅增长。从盈利能力角度来看,2021 年公司实现毛利率(29.00%,同比-0.51pct),其中锻件产品的制造费用率同比提升1.48pct;实现净利率(17.54%,同比+1.34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45/0.65/0.22pct。 1)航空航天锻件:2021 年实现营收(7.16 亿元,+117.77%),生产量(2630.54吨,+5.78%),销售量(2562.19 吨,+22.41%),公司作为国内军用环锻件核心供应商之一,受益于航空发动机、航天导弹等装备的放量增长。2021 年实现毛利率(46.21%,同比+3.87pct)。此外从成本端看,2021 年材料成本有所提升,直接材料占营收比(79.46%,同比+1.44pct)。 航空业务:公司产品覆盖在役及在研阶段的几乎所有军用航发型号,将充分受益于我国军用航发赛道的高景气度,民品公司在2020 年和罗罗、GE 分别签订11年和5 年长协,覆盖多种机型,2021 年罗罗和GE 的订单不断推进,目前已启动了多个件号的首件开发工作,并收到部分批产订单。 航天业务:公司产品包括导弹发动机机匣、导弹外壳、环形连接件、火箭发动机机匣、火箭整流罩等,与航天科技、科工集团深度合作,参与长征系列火箭及多型导弹配套,“十四五”导弹作为消耗性装备将加大列装,叠加国内航天火箭发射日益频繁,有望带动公司航天领域锻件快速增长。2021 年公司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某院所供方评审,参与新一代载人火箭项目研制对接落地,为后续工程化配套奠定了基础。 2)石化用锻件:2021 年实现营收(5.22 亿元,+96.99%),生产量(29887.20吨,+64.55%),销售量(30768.44 吨,+69.47%),毛利率(17.27%,同比减少2.3 个百分点)。石化锻件为各类设备配套用的法兰、管板等,需求大体保持稳定,导致该板块营收几乎翻番增长是来自于光伏炼晶炉用锻件产品的销售大幅增长,预计未来两年,由于硅料面临供给瓶颈,光伏行业将持续新增硅料产能,炼晶炉需求大幅提升,因此公司炼晶炉用锻件订单将快速增长。 3)电力用锻件:2021 年实现营收(1.72 亿元,-32.41%),生产量(17156.06吨,-45.49%),销售量(18186.78 吨,-35.53%),毛利率(13.41%,同比减少16.1 个百分点)。电力锻件用于火电用汽轮机和燃气轮机、核电构件以及风力发电机等设备,在核电市场方面,公司成功取得民用核安全生产许可证,为进一步拓展核电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风电市场方面,公司成功取得风电CE 认证,将加大力度投入风电产品的开发。风电、核电用锻件2021 年处于市场拓展阶段,未来,随着核电行业审批重启、风电行业快速发展,该业务有望快速增长。 4)研发费用方面:2021 年投入研发0.79 亿元,同比增长83.59%,主要是加大对航空航天、新能源等产品的研发投入所致,也表明公司在新兴快速增长方向不断布局研发、产品,以持续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2021 年末公司存货4.99 亿元,较年初增长77.02%,主要是订单增长导致原材料备货以及生产过程在产品增加所致;应付账款较年初增长53.05%,表明原材料采购及外协加工增加;应收账款同比增长32.22%,主要是业务增长所致;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03.28%,主要是募投项目设备转固所致。 2021 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09 万元,同比下滑54.10%,主要原因是2021 年销售商品带来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9.8%,而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86.35%,因此存货同比大幅上升。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航发、导弹等领域环形锻件的核心供应商,其业绩同比、环比均大幅增长,或表明国内航发、导弹赛道的高景气度。我们认为“十四五” 期间公司航发、导弹领域锻件将保持高增长,同时石化、电力等领域锻件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此外公司作为典型的民参军企业,机制灵活,正在积极布局新能源等领域,有望打开更多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4、6.28、8.28 亿元,对应PE 为30.2X、21.8X、16.6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募投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钧达股份(002865):将剥离汽车业务 聚焦光伏电池 公司披露,拟将上市公司的汽车零部件相关资产剥离给原大股东杨氏投资,上述资产按资产基础法评估,评估定价10.57 亿元。剥离汽车业务有助于公司聚焦力量投入和发展光伏电池片等产品,调整公司评级为“强烈推荐-A”,调整目标价为100-110 元。 出售亏损汽车零部件资产,聚焦光伏电池。公司拟剥离汽车资产给原大股东杨氏投资,上述资产包括苏州钧达、海南新苏100%股权,以及该两公司外与汽车饰件业务相关资产。该业务2021 年经营亏损,按资产基础法估价10.5685亿元。正式协议生效后,杨氏投资以借给上市公司的6 亿元借款抵偿第一期转让款,后续分两批支付2.5、2.0685 亿元余款。出售亏损的汽车相关业务后,上市公司主业就只有光伏电池及相关业务,更聚焦。同时,公司获得合计约4.6 亿现金,为后续投资扩张铺底。 有望成为N 型TOPCon 领跑者之一。捷泰科技是专业的第三方光伏电池供应商,过去因为融资能力有限、新技术未明确等原因,扩张缓慢,2021 年才从3.xGW 扩到8.xGW。由于其资产新且包袱小,捷泰2021 年实现利润2.2 亿元,估算其单瓦盈利在3.5 分以上,领先行业平均水平。随着N 型TOPCon突破关键难点以及捷泰重组实现上市,公司扩张开始加速,去年已披露其16GW 扩产,其中一期8GW 的TOPCon 产线已开工,预计今年3 季度将开始贡献收益,新的8GW 的N 型电池项目一年内也有望开工投运。公司过去在N 型领域长期布局和投入,有望在这一轮技术变革中实现规模的崛起。 高效电池有望贡献业绩弹性。2021 年公司出货5.xGW,2022 年出货有望超过11GW,如果二期TOPCon 基地如期投运,2023 年公司电池片出货有望达到20GW。TOPCon 在组件端的经济性可能比市场预期更早就体现出来,部分一体化头部组件公司会逐步启动TOPCon 电池项目,而二线组件公司应该在较长时期主要依赖三方供货。我们判断公司的TOPCon 电池应该有较好的消纳空间,伴随其产能投放,有望带来相应较强的业绩贡献。 投资建议:估算2022-2023 年捷泰科技盈利4.7、10.6 亿元,上市公司今明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5.4 亿(持有捷泰51%股权),如果钧达能整合捷泰体外49%股权,今明年也将有相应的备考利润。上调至“强烈推荐-A”,调整目标价为100-110 元。 风险提示:政策调整风险,新产线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