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生物药行业培育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本土企业,形成了外资和内资共同经营和互相竞争的三足鼎立格局。根据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报告》,2022年我国生物制药市场规模达到5653亿元,同比增长16.05%,初步统计2023年市场规模为6506亿元,同比增长15.09%。 中国单克隆抗体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 随着中国患者基数的不断增长、新型单抗药物的推出、抗体药物渗透率的提高,中国单克隆抗体药物市场不断快速增长。根据智翔金泰招股说明书,2018年中国单抗市场规模达到160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复合增长率为43.2%。2023年,中国单抗市场规模超过1200亿元。 中国市场主要单抗药物 从目前国内单抗市场总体来看,我国的上市抗体品种中,国外进口单抗占据多数,我国市场上全人源抗体(Adalimumab)为国外公司(Abbott)进口。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三生国建为国内单抗产业龙头,已掌握抗体筛选、抗体重组、高表达细胞株构架及大规模悬浮培养等核心技术,建立现今的中试工艺开发技术平台,具备持续开发新药的创新能力。而百泰生物的大规模步入东旭细胞灌流培养系统仅次于三生国建,在细胞密度、细胞活力、表达量、连续生产周期等指针均与中信国家相距不远。 从我国单克隆抗体代表性企业布局情况来看,三生国建药品规模较为广泛,已掌握抗体筛选、抗体重组、高表达细胞株构架及大规模悬浮培养等核心技术,建立现今的中试工艺开发技术平台,具备持续开发新药的创新能力。 中国单克隆抗体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流式细胞术结合单个B细胞基因扩增技术使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的构建和筛选更为容易,抗体药物的发展迎来新一波高潮,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展。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发病率及患病率逐年提升,患者基数不断增长,我国单克隆抗体市场需求也将继续加深。 单克隆抗体概念上市公司有哪些?单克隆抗体概念股一览: 精华制药(002349.SZ)、华兰生物(002007.SZ)、舒泰神(300204.SZ)、君实生物(688180.SH)、诺唯赞(688105.SH)、神州细胞(688520.SH)、浙江医药(600216.SH)、智翔金泰(688443.SH)、奥泰生物(688606.SH)、百克生物(688276.SH)、丽珠集团(000513.SZ)、博拓生物(688767.SH)、安科生物(300009.SZ)、步长制药(603858.SH)、海正药业(600267.SH)、复星医药(600196.SH)、九强生物(300406.SZ)、凯因科技(688687.SH)等。 莱美药业:莱美药业2024年第一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81亿元, 同比增长-20.09%;净利润为-743.37万元,净利率0.02%。 近5个交易日,莱美药业期间整体下跌2.41%,最高价为2.63元,最低价为2.54元,总市值下跌了6335.47万。 誉衡药业: 誉衡药业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5.93亿元,同比增长-12.92%; 毛利润为3.19亿元,净利润为3214.07万元。 近5日股价上涨1.08%,2024年股价下跌-34.95%。 百济神州: 2023年第四季度季报显示,公司实现总营收45.48亿元,同比增长68.6%; 毛利润为37.59亿元,净利润为-28.99亿元。 近5个交易日股价上涨2.58%,最高价为153.33元,总市值上涨了53.68亿,当前市值为2076.64亿元。 未名医药: 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总营收8380.48万元,同比增长10.85%; 毛利润为6715.53万元,净利润为-2833万元。 近5日股价下跌4.65%,2024年股价下跌-7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