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指的是生肖蛇、生肖虎、生肖猪 三从四德是指什么生肖,指的是生肖蛇,生肖虎,生肖猪 三从四德在十二生肖中代表的是蛇、虎、猪 "三从四德"这一儒家伦理规范最早见于《仪礼·丧服·子夏传》,其中明确记载"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将女性一生划分为"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个阶段。汉代《白虎通义》补充记载了长安城某官宦之家因女儿违逆"三从"导致家族衰败的警示故事:未嫁女子私自与书生约会致孕,出嫁后干预丈夫政务被休,夫亡后擅改儿子婚事致家宅不宁。明代《女范捷录》则收录了浙江钱氏家族通过严格践行"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养出三代诰命夫人的典范案例。清代《燕京岁时记》特别记载了旗人贵族婚礼中的"验四德"仪式,新娘需当众演示刺绣、奉茶、诵诗、行止等技艺,完整呈现这一道德体系的实操标准。 该规范与三个生肖的象征关联颇具深意:牛的意象对应"从父"阶段,《齐民要术》记载农家驯牛必先使其跟随父牛学习耕作,形成"未耕从父"的驯化模式;马的关联体现在"从夫"要求,《相马经》强调良马必须"随主进退",唐代宫廷甚至训练舞马根据丈夫手势变换舞步;而羊的象征则契合"从子"规范,《礼记》记载"羔羊跪乳"被引申为孝道典范,汉代宫廷命妇在夫亡后需佩戴羊形玉珮警示自己遵从子嗣。这三种生肖共同构建了儒家伦理的生物隐喻——牛的服从性(家族传承)、马的忠诚性(夫为妻纲)、羊的温顺性(母以子贵)。 物质载体中可见其文化渗透:山西乔家大院藏有清代《三从四德图》十二扇屏风,其中牛耕、马球、羊羔等画面巧妙对应伦理要求;故宫博物院现存乾隆时期《四德考核册》,用牛角秤称量女红、以马鬃测言语分寸、按羊毛长度规范跪拜姿势;而江南女子出嫁时的"三从箱",必置牛骨梳(父赐)、马鞍垫(夫赠)、羊毫笔(子备)三样信物。民间俗谚"做女如驯牛,为妇似乘马,当母若牧羊"更将生肖特性转化为道德教化的鲜活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