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动力:技术升级走出去,产品扩张引进来 
公司近况 重申对于潍柴-A/H  的“推荐”评级。 评论 理由为:1)本轮重卡销量的回调幅度会显著小于2011~2015  年那一轮周期,而销量下滑的预期已经在估值上有所体现;2)潍柴过去7  年调整产品结构、延伸产品线的努力,使得潍柴业绩的周期性大大降低;3)发动机业务在国内市场通过拓展新客户可以有效对冲2018  年重卡需求下滑的影响;4)潍柴的重型发动机已具备全球竞争力,预计未来3  年在俄罗斯、白俄罗斯和美国三个市场的出口量将达到5~10  万台/年;5)中期看,林德的液压件和德马泰克的智能物流装备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6)长期看,公司已经着手布局燃料电池等下一代动力总成技术。 重型发动机已具备全球竞争力,未来将逐步进入白俄罗斯、俄罗斯和美国市场,预计3  年后在海外市场出口量达到5~10  万台/年。公司已分别与白俄罗斯的马兹集团(MAZ)和俄罗斯的卡玛斯(KAMAZ)成立合资公司,从2018  年开始向MAZ  和KAMAZ  供货。而公司在2017  年3  月31  日已持有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SI19.99%的股权,并计划在2018  年12  月31  日之前将持股比例增加至51%,PSI  将成为潍柴发动机进入美国市场的销售公司。 2018  年潍柴母公司发动机业务的收入降幅将远小于重卡销量降幅。理由为:1)均价提升:受益于重卡升级,2018  年12L/13L  重卡发动机占比还会继续提升;2)国内市场,潍柴的15L/17L  发动机在矿山宽体机取得突破,在农用机械市场仍有增长;3)在白俄罗斯、俄罗斯和美国三个市场的出口需求。 中国宏观经济的增长的“韧性”使得在悲观预期下的重卡销量存在上行风险。11  月重卡销量同比下滑7.7%,环比下滑8.2%,但其中有天然气供应紧张导致LNG  重卡需求断崖式下滑的原因,从新接订单和排产计划来看,12  月的重卡实际产销量有望环比持平。 估值建议 在所有的大国重器中,重型发动机和液压件无疑是技术难度最高的两大核心总成。高技术门槛对应着竞争格局变化的长周期,而我们认为潍柴还处于技术升级和产品线延伸长周期的开始阶段,股价未来在PE  和EPS  两个维度上都存在较大的上行空间。 风险 海外市场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