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开启船舶航行试验。根据此前建造计划,“雪龙2号”将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装备了国际先进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的“雪龙2号”,将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与资源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上市公司中,瑞特股份智能机舱系统交付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中国船舶将全资控股江南造船等5家船舶造修公司。公司近日公告,正加快推进此次重组的相关工作。 【2019-04-19】瑞特股份(300600)2018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0.51% 拟10转8派1.8元 瑞特股份披露年报。公司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488,806,525.45元,同比增长17.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321,895.77元,同比增长0.51%;基本每股收益0.67元/股。公司2018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公司2018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的总股本168,659,000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80元(含税),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8股。 【2019-05-28】中国船舶(600150)民船业务拐点将至 业绩有望探底回升 投资要点: 公司为中船工业集团旗下民船上市平台,18年业绩扭亏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公司前身为船舶动力主体沪东重机,2007年集团民船资产注入后成为旗下民船建造上市平台。公司为控股型母公司,下属上海外高桥、中船澄西及沪东重机分别承担民船修造、船舶动力、机电设备及海洋工程四大主营业务。2016-17年受国际经贸环境影响,公司业绩连续亏损受到交易所退市风险警示并对股票进行特别处理。2018依靠降本增效及增量订单,业绩实现扭亏,成功撤销退市风险警示。 民船业务聚焦高端船型,世界航运业复苏公司或将率先受益。民船造修为公司最大主营业务。国际航运业核心指标BDI指数仍处于筑底进程,航运业复苏仍需静待时机。航运市场大幅萎缩背景下,世界造船业订单向中、日、韩三国头部集中,韩国船企手持大量高附加值船型持续获得盈利。公司人工成本较韩国具有优势,同时持续聚焦布局高端船型,超大型油轮等高端船型交付量持续增长,但与韩企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叠加公司成本优势,有望率先受益世界造船行业复苏。 集团军船总装资产注入进程开启,航母建设牵引千亿军用大中型配套舰艇市场空间。公司资产整合预案发布,集团军船总装资产注入进程开启。强军思想牵引我国蓝水海军建设,航母为其中必备力量。参照国际先进建造规律,航母建设将带动配套舰艇加速建造列装。国外多家媒体预测我国未来将拥有4-6艘航母,结合美国类似级别航母编队价值量,配套舰艇占比为35.5%,预计未来我国航母配套舰艇市场空间将超千亿元。集团此次拟注入军船资产均为航母编队配套舰艇建造主力,未来有望充分受益国产航母建造加速带来的红利。 船舶版块战略性重组稳妥推进,公司总装地位若确立将受益多项政策改革红利。国资委主任两会发声“继续稳妥推进船舶版块战略性重组”,公司资产整合完成后将成为控股股东中船集团旗下军民船总装唯一上市平台,与中船重工集团旗下军民船上市主体中国重工相对应,在版块战略性重组的大背景下,公司总装地位值得期待。同时军民采购及定价制度有望突破,公司重组完成将作为总装主体充分受益,盈利能力将显着改善。 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19/20/21年的EPS分别为0.41、0.49、0.61元/股,目前股价(5月27日收盘价)20.17元,对应PE分别为49/41/33倍。选取与中国船舶同样以船舶修造、动力装备等为主营业务的代表性可比公司进行对比参考,可比公司19/20/21年PE中值分别为66/55/54倍,公司估值水平显着低于可比公司。考虑到公司民船业务逐渐筑底回升、动力设备业务稳定恢复,业绩有望持续改善,同时公司控股股东中船集团为我国乃至世界民船领域领军企业,此次重组若顺利完成,公司将成为集团军民船总装唯一上市龙头,看好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首次覆盖并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民船市场复苏不及预期;2)资产整合进度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