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公布其最新的DRAM技术路线图,将采用19nm工艺生产4Gb和8GbDDR4,目标在2020年一季度实现商业化生产。目前长鑫月产能约为2万片,规划到2020年底晶圆月产能将达12万片。另外,长鑫存储计划再建两座DRAM晶圆厂。 机构认为,从长鑫存储DRAM技术发展的路线规划来看,其研发的产品线包括DDR4、LPDDR4X、DDR5以及LPDDR5、GDDR6,产品发展线路与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国际大厂DRAM发展大体一致。5G的快速发展为半导体行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车用半导体、IoT和摄像头带来新增长点。另外,整机厂商供应链的国产化,也为半导体产业带来市场空间。兆易创新、北方华创、长川科技、长电科技、华天科技等产业链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2019-11-23】兆易创新(603986)以NOR为核心打造全存储布局 收购思立微加强物联网方案平台能力 基本面迎来积极变化,推进“存储+MCU+传感器”产业协同 公司作为国内优质的存储芯片设计企业,NOR Flash 领域国内领先,SLC NAND 逐步上量,MCU 增速较快。客户涵盖苹果、华为、OV 等一线品牌。中短期看,公司主业市场回暖,业绩有望修复。长期看,公司积极升级制程和扩充产品线,并拓展战略布局,推进产业协同。一方面继续深耕存储,投资合肥产投切入DRAM 赛道,打造全存储平台;与中芯国际、华力微等供应商深度合作,确保上游晶圆产能稳定;另一方面,并购思立微,获得指纹识别和触控能力,推进“存储+MCU+传感”布局物联网领域。兆易创新以NOR/SLC NAND 为起点,产品线上向主流DRAM 市场延伸,下游布局物联网、5G 和汽车等需求巨大市场,发展逻辑清晰。 国内领先的存储设计稀缺标的,布局DRAM 打造存储全平台 公司存储营收占比约80%,SPI 为主,19 Q3 市占率增至19%,全球第三,此外SLC NAND 小批量出货,贡献营收增量。(1)NOR产品工艺为65/55nm,处于较领先水平,出货以中低容为主,针对IoT/可穿戴/消费类推出低功耗宽电压新产品线。目前,IoT/可穿戴/5G 等需求强劲,尤其TWS 耳机,带动NOR 产能吃紧,助力公司19Q1-Q3 业绩改善。TWS 爆发在即,加上降噪/语音操控等功能将推动NOR 往128M/256M 等高容演进,NOR 有望量价双升。公司逐步发力汽车和工控领域,相关营收占比提升,GD25 NOR系列通过AEC-Q100 车规标准认证,国内唯一。(2)SLC 2D NAND38nm 产品小批量出货,24nm 进展顺利有望19 年底上量,切入利基市场。(3)联手合肥产投切入DRAM 赛道,天花板扩大至千亿美金,目前进展顺利,19nm DDR4 已量产,LPDDR4 即将量产。 国产32 位MCU 领先并切入车规级,收购思立微加码物联网 公司是本土最大的32 位MCU 供应商,目前为55nm 工艺制程,未来将推进40nm 工艺,MCU 业务近三年营收CAGR 为43.2%,增长显着且高于整体增速,目前营收占比逐渐提升至18%,主要面对工控、IoT 和消费电子等领域,2020 年将推出车规产品。MCU整体需求稳健,竞争壁垒相对不高,国产化率不足5%,替代空间巨大。公司收购国内触控和指纹领先的思立微,19 年6 月份并表,超薄屏下/LCD 屏下方案等新品有望贡献营收,长期看,“兆易+思立微”有望实现人机交互能力整合,打造物联网方案平台。 长期成长路径清晰,持续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若不考虑思立微,预计2019-2021 年兆易创新归母净利润为6.32/9.35/11.31 亿元。考虑到思立微2019-2021 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1.19/1.28/1.83 亿元,预计2019-2021 年兆易创新备考归母净利润为7.51/10.63/13.14 亿元。考虑思立微从6 月开始并表,则2019-2021 年兆易创新合并后归母净利润为6.81/10.63/13.14亿元,EPS 为2.13 元/3.32 元/4.10 元,对应PE 为80/51/41X,以2020 年60xPE 给予6 个月目标价199.2 元,给予“买入”评级。 【2019-12-02】北方华创(002371)国产晶圆厂持续突破 公司迎订单爆发良机 投资要点 大陆涌现晶圆代工厂投资热潮,带来巨大投资空间。伴随着半导体产业的第三次产业转移,从2016 年末开始,中国大陆迎来晶圆代工厂投资热潮,预计2017-2021 年总共将建立26 座晶圆厂,占全球计划建立晶圆厂数量的接近40%。其中半导体设备是晶圆代工厂的最大投资项,约占70-80%,目前已经开建的17 座晶圆厂已经带来了将近4000 亿元的投资空间。 2019 年国内主要晶圆厂实现重大突破,产能扩张带来巨大设备需求。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和合肥长鑫等晶圆厂分别在14nm 工艺、64L 3D NAND和1xnm DRAM 实现重大突破,拥有量产(或风险量产)能力,我们认为随着产线工艺的稳定,晶圆厂对于供应链自主可控的诉求以及国产设备的性价比优势,使得国产设备在接下来的产能扩张中有较大的替代机会。 北方华创为国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肩负设备国产化的重担。北方华创是国内半导体设备的龙头企业,也是国家大基金重点扶持的设备企业。公司半导体产品覆盖广泛,体系丰富,可以说除了光刻设备外,基本上覆盖了整个半导体制造关键环节工艺的设备。公司作为国产半导体设备布局最为全面的公司,将在这一轮晶圆厂产能扩张的热潮中迎来订单爆发的良机。 盈利预测及估值。预计2019-2021 年营业收入为 44.51 亿元、59.42 亿元、71.62 亿元,增速分别为 33.9%、33.5%、20.5%,调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3.4 亿、5.0 亿、7.2 亿元,增速分别为 47.3%、46.2%、43.8%。公司 EPS为 0.75、1.10、1.58 元/股,对应2019 年11 月28 日收盘价 PE 为 102.5、70.1、48.7,给予“审慎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订单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下游客户扩产不达预期。 【2019-11-01】长川科技(300604)2019年三季报点评:单季度收入增速由负转正 收购STI完成并表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2亿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13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6%,扣非利润亏损1502万元;第三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79%,单季度净利润24万元,同比下滑97%,扣非净利润亏损407万元。 支撑评级的要点 单季度收入增速加快,整体经营形势趋于好转。考虑到长川将STI9月份财务数据并表,即9月份STI并表收入估计0.24亿元,而长川本部口径第三季度收入0.76亿元,环比增长29%,同比增长36%,而第一、二季度收入分别同比下滑6%、15%,单季度收入恢复正增长。长川本部口径第三季度毛利率53%,较第二季度回升5个百分点。公司备货积极,剔除并表因素外长川本部存货从二季度末1.67亿元升至2.08亿元。 研发费用、管理费用等计提影响当期利润。第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0.26亿元,同比增长54%,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0.67亿元,同比增长48.6%,表明长川科技对半导体设备研发力度持续加大。其次,第三季度公司计提管理费用0.21亿元,环比增长176%,同比增长54%,前三季度管理费用0.35亿元,同比增长95%,主要是并购STI的中介机构费用及日本子公司的管理费用、部分新收购的STI管理费用并表。 期待收购STI后的产品、市场、客户协同效应。长川科技主要产品包括检测机和分选机,正处于探针台、数字测试机等新产品研发推广阶段;已完成收购的STI是光学检测、分选、编带等功能的集成电路封装检测设备商,主要产品包括AT468机台、Hexa机台、iSort机台及iFcous机台等四种型号高精度光学检测设备(AOI),销售给日月光、安靠、硅品、星科金朋、UTAC、力成、德州仪器、瑞萨、意法、美光、飞思卡尔等国际一流客户。2018年备考收入5.8亿元,净利润0.86亿元,跨入国产半导体设备第一梯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