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北斗系统逐步成熟,一方面产业正从军用向民用过渡;一方面产业链投资机会正在逐步从空间段和地面段逐步向用户段过渡。建议优先关注应用层“北斗+5G”赋能爆发性较强的民用市场的投资机会;以及产业链上游的北斗芯片、天线、射频等器件产业链相关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海格通信(002465)、北斗星通(002151)、华测导航(300627)、四维图新(002405)、合众思壮(002383)、天奥电子(002935)、航锦科技(000818)。 [2020-06-23] 海格通信(002465):海格通信直接受益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完成-事项点评报告 事件:北斗三号最后一颗代号为G3的卫星于2020年6月23日成功发射,标志着全球组网的完成,全球导航系统也于六月正式提供全球服务。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到1994年北斗一号建设正式启动,中国完成了一项前后持续时间长达30年的太空任务,实现了自主创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可控。依据计划,到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我国将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投资要点:全球组网完成,北斗产业链预计将迎来深度发展:以北斗为核心基础,推进卫星导航与其他领域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时空信息,深刻改变各行业与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军民两用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成为助推产业链各环节成熟向好的源动能,上游产品配套需求及下游场景应用领域将进一步得到拓展。北斗行业将迎来"军转民"、国际化的市场风口,商用红利将逐渐释放。站在北斗产业新一轮快速成长期的起点,建议把握战略性布局机会。 公司实现北斗全产业链的战略性布局,市场参与度较高:海格通信是少数进行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终端、系统、运营"全产业链布局的企业,紧跟北斗系统应用和建设步伐,开展北斗三号系统终端研制,兼容北斗三号民用体制的高精度基带芯片正在后端设计。公司2019年净利润为5.59亿元,在行业中排名第一,北斗终端业务实现营收3.56亿元,同比增长13.09%,占主营收入比重扩大至7.74%,该领域业绩有望在北斗三号组网完成后迎来进一步提升。 公司"军民双向注重",业务范围覆盖三大应用市场:公司在巩固军用市场优势地位的同时,不断拓展民用市场。民用行业市场是增量的主要方向,公司积极拓展民用市场,阻碍民用市场突破的技术难点已实现突破。公司在全产业链布局基础上,建设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平台,提供"平台+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定位精度可达厘米级别,在行业中具有相对优势。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全产业链布局"+"军民双向注重"的北斗厂商,将充分受益于北斗产业的发展。 多架马车并驾齐驱:1)5G启动规模建网,产业新周期拉开大幕。5G带给海格的市场红利包括代维业务增长、网络基建业务增长、车联网导航业务开发、智慧城市信息化赋能等等。5G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加快,使基站相关的元器件和模块需求爆发,同时相关终端研发和标准化制定的需求也会更加旺盛,物联网的应用规模也随着5G通信速率的改变而加大。5G网络基建、运维的增量市场正加速打开,过硬的科技服务能力预计将使海格通信在5G时代充分受益;2)无线通信是公司的传统优势领域,公司相关技术累计深厚。军改落地后,尤其从2018年开始,公司军用无线通信订单呈持续恢复式增长,2020年为"十三五计划"收官之年,军品订单增长通常呈翘尾效应,预计公司相关业务将重点受益;3)空天产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子公司或将顺势增长。子公司驰达飞机呈稳健增长态势,2019年实现营收1.35亿元,净利润0.47亿元。碳纤维复合材料和航空发动机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有望是公司收入和利润进一步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1、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5.41亿元、5.82亿元、6.20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3元、0.25元、0.27元,对应当前股价的PE分别为47.67倍、44.32倍、41.6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北斗产业链成熟速度不及预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终端竞争激烈 [2020-06-23] 北斗星通(002151):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完成,北斗星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事项点评报告 事件: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G3发射任务已于6月23日9时43分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也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完成后,意味着北斗三号的30颗组网卫星全部到位,北斗三号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有利于推进卫星导航与其他领域技术融合与产业融合,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时空信息。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北斗正在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融合,应用新模式、新业态、新经济不断涌现。 投资要点:全球组网完成,北斗产业链将迎重大发展: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军民两个领域带来重大变化。随着军改影响的消除,以及北斗三号建设对国防科技实力发展带来的巨大促进作用,北斗产业军品相关订单有望同步加速恢复。民用领域,行业应用将进入推广期,"北斗+5G"催生巨大需求,北斗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逐步向智能网联汽车、民航、海洋观测等领域拓展。 北斗星通布局三条优质赛道,推动业绩提升:1)北斗即将完成全球组网,北斗星通在军民两用市场的产品应用需求将持续扩大,2017年我国军用北斗市场规模已达156.66亿元,并在此后几年内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速,公司有望在整体市场规模扩大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民用领域,行业应用和大众应用全面打开,民用需求预计将被彻底激活,公司在高精度、低功耗芯片研发方面进展顺利,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未来增长潜力巨大;2)5G启动规模建网,基站相关的元器件和模块需求爆发,同时相关终端研发和标准化制定的需求也会更加旺盛,为北斗星通陶瓷元器件、基站天线、基站授时定位模组等业务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公司过硬的科技服务能力将在5G时代充分受益;3)车联网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将有效拉动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应用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北斗星通抢占先机,进行战略并购打入汽车电子领域,并且成立专项基金布局汽车电子这一大众高精度应用领域,紧抓市场红利。 北斗星通围绕北斗导航全产业链布局,红利效应更显著。公司研发优势明显、自主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算法、芯片研发不断推陈出新,2019年发布国内首款22nm自主研发北斗芯片,布局"核心器件-终端和系统-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全产业链,是北斗全球组网的直接受益者,预计2020年或将是新的业绩拐点,迎来需求爆发。 "研发能力+全产业链布局"双轮驱动公司业绩发展。2017年5月,北斗星通发布了国内首款支持北斗三号系统体制信号的28nmGNSS最小芯片UFirebird火鸟,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四系统。2019年5月,公司宣布正在布局开发22nm高精度车规级定位芯片Nebulas-IV和22nm超低功耗双频双核定位芯片Firebird-II,将面向智能驾驶、无人机、机器人等高端应用。北斗星通布局北斗导航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器件-中游终端和系统-下游解决方案和运维服务'的一条较高市场化参与的产业链。上游高精度和国产化是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北斗芯片、板卡以及天线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元器件。中游包括手持型、通信型、授时型、指挥型等终端;下游包括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如数据采集、指挥调度、导航定位等,具有先发优势,公司凭借产业链的全布局以及优质赛道的产品和服务输出,或将稳定提高市场占有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0、2021、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3.48亿元、1.96亿元和2.3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1元、0.40元和0.48元,对应6月18日股价的PE分别为-48.02倍、85.29倍和71.2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北斗应用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净利润下滑、资产减值风险犹存、资金募集结果尚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