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探测器成功发射 受益概念股一览

2020-7-23 16:13|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5678| 评论: 0

摘要: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23日13时25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 ...


    5G技术的有效补充,多场景应用市场空间大。卫星通信与移动通信、地面光通信一样是现代通信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覆盖广、容量大、可靠性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军、商、民等多个领域。从应用场景上看,未来高清节目上星与"动中通"等新需求将驱动卫星通信行业加速发展,具体来看,高清节目上星成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方向,广播电视台对于广播电视节目卫星传输的带宽需求不断增加;卫星通信是"动中通"唯一或最经济的通信解决方式,对于船载通信而言,全球海洋卫星通信带宽严重不足,对于机载通信而言,未来国内机载WiFi的普及率有望大幅提升,对于车载通信而言,高通量卫星信号更稳定,覆盖范围更广阔;同时,偏远地区与"一带一路"有望带来新的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卫星通信运营商,拥有优质的通信卫星资源与丰富的频率轨道资源,具备国际先进、自主可控的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市场占有率高。未来伴随高通量卫星的建设运行,将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新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4.77亿元/5.09亿元/5.45亿元,EPS分别为0.11/0.12/0.12,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境外经营的风险;高通量卫星市场拓展未达预期的风险;不同通信手段竞争的风险;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市场系统性风险

[2020-07-07] 鸿远电子(603267):对标美国ATC公司,深耕射频MLCC利基市场
    我国MLCC产业链拥有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MLCC产业链整体可分为上游材料,中游器件制造,下游需求应用三大领域。上游高端陶瓷粉末等被国外厂商占据。中游主要是采用纳米粉体技术、BME金属浆料技术、金属与陶瓷高温共烧技术等生产MLCC产品,鸿远电子是我国该领域主要公司之一。下游MLCC应用分三大类:军用MLCC、工业类MLCC和消费类MLCC,目前我国还需要进口大量高端MLCC来满足市场需求。如射频MLCC主要依赖进口,其应用包括民品市场(通讯、WLAN、医疗电子等)与军品市场(导弹系统、飞机雷达及导航系统等)。
    公司在高端MLCC国产替代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在未来3-5年军用MLCC竞争逐渐加剧的情况下,只有深耕军用MLCC行业的公司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形成护城河。鸿远电子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向上游拓展陶瓷浆料,向下游拓展滤波器,前向后向均与MLCC高度相关。另外,军用MLCC在生产技术中工艺质控难度很大,专项检测技术要求高。军用客户在选用MLCC时,将厂家的产品使用可靠性历史作为必备条件。公司已在产业链、技术、产能、客户关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竞争优势,同时开展军转民技术转化推广,加快民品市场国产替代。
    公司对标美国陶瓷技术公司(ATC),深耕射频MLCC利基市场,有望实现戴维斯双击。鸿远电子与ATC共同之处:同样在发展初期供应军品与航空航天市场,为其产品奠定了高可靠性的基础;发展方向专注于陶瓷电容器以及相关的上下游技术,打造高自主可控能力。我们认为,未来业绩上,公司存在较大的业绩弹性,军用射频MLCC利基市场拥有较大替代空间;估值上,民用高频段基站需要大量采购国内射频MLCC,国内可以供应的公司有限,公司估值存在抬升的可能。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分别为3.50、4.43和5.4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52、1.93和2.3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值分别为30X、23X和19X。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军品业务订单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扩产能不及预期;军用产品转民用不及预期

[2020-06-17] 中科星图(688568):对标谷歌地球,国内领先的数字地球产品+服务商
    对标谷歌地球,国内领先的数字地球产品+服务商公司对标全球数字地球领导者谷歌地球,国内尚未形成成熟的产业市场。公司作为国内数字地球行业先行者并具有领先地位,以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和北斗导航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沿着通导遥融合、天空地融合、地理信息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三大趋势发展,形成自主研发的GEOVIS数字地球产品,并成功进行产业化应用推广。公司以天眼感知世界为使命,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空天大数据系统与服务的提供商。
    数据+平台+应用构筑核心壁垒,并形成"产品+服务"业务模式公司具备数字地球的"数据、平台、应用"三项要素缺一不可,是构成影响公司经营模式的关键因素,目前经过不断探索形成成熟的"产品+服务"业务模式,其中:1)数据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统筹特种遥感数据、高分卫星数据和商业遥感数据三种数据源,构建稳定、可持续、低成本的数据获取体系。北斗等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空天大数据资源日益丰富,或将实现"高分+北斗"的融合以及面向用户通过互联网提供高分数据及其增值产品运营,并有望成为服务于数字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空天大数据基础设施。2)平台方面,公司依托股东中科院空天院和中科曙光的优势,在地理信息技术及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处于业内前列,并形成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EOVIS数字地球基础软件平台,形成数字地球应用的技术核心和技术制高点。3)应用方面,数字经济、智慧城市的蓬勃发展,推动数字地球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公司将GEOVIS数字地球广泛推广应用于特种领域、自然资源、交通、气象、海洋、环保、应急等,广泛的下游应用增将不断提高公司的市占率,并促进我国数字地球的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多行业的应用格局。
    标准化助力产品可复制,从特种领域扩展至政府市场等从下游客户来看,特种行业用户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收入占比60%左右,考虑十四五特种信息化建设需求,公司或将是中国版C4ISR核心受益标的,并将保持快速增长。2018年10月,公司发布"GEOVIS+"战略,在GEOVIS数字地球基础软件平台之上,面向特种领域、政府、企业应用,打造行业专属的GEOVIS数字地球应用软件,通过以GEOVIS数字地球平台为基础,针对同一行业用户类似需求,采用"数据+平台+应用"系统构建模型,达到可复制的目的,可以较快地建设应用系统从而实现收入的较快增长和利润的稳步提升。在销售模式上,公司成立特种领域、政府、企业等行业事业部,针对不同行业采取差异化营销模式;并设立上海、广州、武汉、成都等多个大区平台及省级销售平台,逐渐拓展为覆盖全国各省市市场的营销渠道网络,建立了市场、销售和技术三位一体的自主销售及客户服务体系,后续在自然资源、交通、气象、海洋、扶贫、应急等领域的增长可期。从业务类型来看,技术开发与服务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60%左右,主要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应用系统开发收取技术开发费用,预计将保持稳定高速增长;软件销售与数据服务占比不断提升,主要涵盖数字地球基础软件平台、数字地球应用软件平      台和数据服务等,为标准化软件和数据产品,或将是公司未来业绩爆发点;而GEOVIS一体机是公司为了满足部分用户软硬件一体的要求,通过将数字地球软件产品装载在专用硬件产品中,为用户提供的可快速交付的一体化系统。
    询价区间及投资建议:公司是我国数字地球行业先行者且具备领先地位,已通过数据+平台+应用构筑核心壁垒,当前特种行业用户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或将是中国C4ISR核心受益标的,并通过"GEOVIS+"战略,以数字地球平台为基础,面向特种领域、政府、企业应用打造行业专属的GEOVIS数字地球应用软件,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3%、40%、37%。采用相对估值法,国内同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有超图软件、航天宏图、欧比特,截至2020年6月16日,国内同行业公司对应2020年平均估值为52倍。考虑公司业绩增长情况给予公司2020年42-48倍市盈率询价估值区间,对应市值区间为62-71亿。根据招股说明书,本次公司发行5,500万股,发行后总股份本22,000万股,则对应股价询价区间为28.06-32.07元/股。考虑可比公司二级市场估值、业绩增长,以及科创板具备一定估值溢价等因素,给予上市后合理价格区间为53.31-60.93元/股。
    风险提示:数据获取受政策影响;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核心技术人才流失

[2019-09-02] 福光股份(688010):国产高端镜头领导者,军民融合迈向智能时代
    公司以人类视觉更清晰为愿景,依托军用光学镜头技术,坚持军民融合,在安防镜头领域取得11.80%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三。在技术领先&市场突围的情况下,公司有可能成为智能多场景中的高性能镜头的重要提供方和国产光学镜头的领导者。
    主要观点:
    航天工程加速&武器装备列装驱动军工定制光学镜头未来3年营收复合增长48%。预计2019-2021年来自军工业务的营收分别为1.07/1.59/2.25亿元,同比增长53%/48%/42%。
    公司变焦和超清镜头领先市场,有望成为安防智能化镜头领域最大受益者。预计2019-2021年来自安防产业的营收分别为5.31/6.55/12.28亿元,同比增长22.33%/23.34%/87.39%。
    万物智能时代开启,车载、红外等信息采集单元需求释放。预计2019-2021年来自车载和红外镜头业务的营收分别为0.26/0.30/0.93亿元,同比增长13.42%/13.78%/212.45%。
    盈利预测及估值:2019-2021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6/1.43/2.22亿元,复合增速34.34%,给予80-90倍2019年盈利的合理估值,对应价格54.95-61.82元,对应市值为84.40-94.95亿元,2019年8月30日收盘价73.20元,建议持续关注公司投产和新业务发展动向,暂不评级。长期来看,若公司能够成为国产镜头领域的行业标准制定者,引领行业技术进步,享受制造规模效应,公司有可能变成一家市值500亿上下的高端镜头领导者,这种预期的不断强化有赖于公司安防、车载、AI等多场景逐步实现份额第一。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客户采购减少、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引发的经营风险、系统性风险等。
12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