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锂芯(002245)事件点评:定增扩张锂电产能 重大订单护航业绩高增 报告导读 3 月2 日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65 亿股新股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3 月7 日公告,公司获得史丹利百得订单,约定2022-2024 年为其提供三元圆柱锂电池1.2、2.4、2.8 亿颗,其中2022 年上限为2.0 亿颗。 投资要点 获得国际一线企业重大订单,业绩增长确定性增强公司与史丹利百得的重大订单,约定2022-2024 年基础供货量分别为1.2、2.4、2.8 亿颗。其中,对于2022 年,经双方同意后,可以增加至最高不超过2.0 亿颗。具体单价双方会根据原材料波动等实际情况协商确定。此前,公司已获得来自博世的订单,约定2022 年公司为其提供18650 三元圆柱锂电池共8700 万颗,公司估计订单金额约9,585 万美元。公司三元圆柱锂电池竞争力强,成功打入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链,并建立长期供货关系,锂电池订单获取有望常态化。 锂电池产能扩张有序,募投产业化项目奠定长期基础公司预计,张家港二期的3 亿颗新增产能到2022 年3 月将爬坡到9 成左右,淮安工厂一期6 亿颗有望在2022 年底逐步投产,届时公司产能将达到13 亿只,同比提升82%。根据公司定增预案,非公开拟募资不超过25 亿元,主要用于年产20 亿AH 高效新型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和高效新型锂离子电池产业化项目(二期),预计募投产能将于2023 年逐步释放。 电动工具需求景气度高,高倍率电池质量领先全资子公司江苏天鹏电源主要负责公司的锂电池业务,是三元圆柱动力电池尤其是高倍率电池的领先制造企业,产品主要应用在电动工具、电踏车、扫地机/吸尘器,下游需求景气度较高,成本传导相对容易,客户包括博世、百得、TTI、Metabo 等国际知名品牌和格力博、东成、大艺等国内第一梯队的工具制造商。 盈利预测及估值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动工具锂电池供应商,受益国产替代加速。预计21-23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7、11.04、16.79 亿元,暂不考虑定增带来的股本稀释影响,对应21-23 年EPS 分别为0.65、1.07、1.62 元/股,当前股价对应的PE 分别为28、17、11 倍。 风险提示:电动工具需求不及预期、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产能释放不及预期。 李子园(605337)2021年业绩快报点评:全国化元年 特通扩类与流通下沉并举助营收增长 公司于2022 年3 月4 日公告2021 年业绩快报。2021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 亿元,同比增长35.14%;归母净利润2.62 亿元,同比增长22.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44 亿元,同比增长22.82%,上市首年业绩亮眼。据此测算,2021 年单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5 亿元,同比增长14.96%;归母净利润0.67 亿元,同比下降5.6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63 亿元,同比下降8.7%。 产品矩阵逐渐丰富,产能布局全国化逐步释放。大单品甜牛奶占公司营收约九成。2021 年推出的280ml 系列新品“果蔬酸奶”、“奶咖”及“椰奶”等,虽尚未全渠道投放,已有可观销量。预计随着年内全渠道铺市的完成,2022 年或将有更好表现;同时2022 年公司将推出若干新品,逐渐丰富产品口味和产品形式,也将为营收贡献增量。产能方面公司目前五大生产基地现有产能40 万吨,同时公司在浙江龙游与江西上高各有8 万吨二期项目在建,以及未来面向东南亚市场布局的云南曲靖二期。预计未来全部建成后产能或将达60 万吨。 成本端原材料和包材双双上涨,渠道扩张初期利润端承压。2021 全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增长23.31%,增速低于营收端,主要受原材料大包粉、白砂糖以及包材PET 瓶的采购成本上涨压力传导和渠道扩张初期费用投入较大的影响。公司已于21 年底前分批锁定了2022 全年大包粉用量,成本虽较21 年提升但整体可控。全年广告费仍集中投放在央视和高铁、机场、车站等地,费用总包较2021年持平。2022 年是公司全国化布局的元年,三类(1-3 千万)和四类(空白市场)在发展初期费用投放有侧重,或会利润端产生影响。 成熟市场特通拓展与流通下沉并举,外围市场特通先行 辅以费用倾斜。2022 年系公司全国化布局元年,成熟市场华东、华中、西南共占90%,未来增量来自在流通渠道的加速下沉以及特通渠道类型的丰富拓展。特通除了已经布局了的学校、早餐店、网吧,便利店之外,公司新增的拓展方向还有:城市内的自动售货机,面包房、厂矿食堂,小餐饮(例如烧烤店、麻辣烫、饺子馆、大排档等)等;外围市场华北、东北、西北和华南共占10%,采取先特通再流通的方式进入,并且配合一定的渠道费用倾斜。 投资建议:预计2021-2023 年公司实现收入14.7/18.41/22.49 亿元,同比+35.1%/+25.3%/+22.2%; 实现归母净利润2.44/3.21/4.09 亿元, 同比+13.8%/+31.3%/+27.7%,EPS 分别为1.13/1.48/1.89,对应PE 分别为32X/24X/19X。考虑到公司短期成本压力可控,中期特通渠道类型不断丰富,长期全国化布局持续推进,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疫情影响消费,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