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科技时代机遇 机构人士共探长期投资之道
10月29日,由中国银河(601881)证券与中国证券报联合主办的“中国银河证券·中国证券报私募行业星耀领航计划”半年度颁奖典礼在江苏省南通市隆重举行。 在以“新格局·新动能:全球资产配置下科技浪潮与未来图景”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环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牛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吴海峰、中意资产组合管理部总经理聂小军、英大信托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周俊、信达证券(601059)金融产品部总经理任杰、银河期货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慧颖,围绕科技投资、资产配置、产业趋势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在此背景下,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科技投资融入资产配置框架,实现长期稳健收益,已成为金融机构的共同选择。 创新药、AI引领科技行情 今年的资本市场绕不开的一个关键词便是“科技”,作为科技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医药表现尤为亮眼。周俊认为,当前中国创新药行业正处在被全球重新定价的阶段,这一变化并非完全由国内资金推动,而是源自国际药企的并购与授权交易(BD)热潮。 “过去一年里,我们看到多起BD交易的金额超过百亿美元,首付款甚至达到十几亿美元。”周俊表示,这种重新定价的背后,是中国医药行业长期积累后的爆发。“辉瑞、BMS、阿斯利康等海外巨头在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等前沿靶点上已经落后于中国企业,部分领域甚至差了一到两代。” 他认为,这意味着中国创新药在全球的技术版图中已处于领先位置。“我相信整个创新药的产业趋势不会一年就结束,至少能够持续两到三年以上。” 科技板块的另一热点则是AI。对此,任杰表示,当前有很多优质AI标的在境外,国内也会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体系。正如苹果供应链一样,中国AI产业也将出现类似的受益结构。 谈及AI技术的长期潜力,任杰认为具身智能将成为改变行业的关键力量。在他看来,全球老龄化趋势严峻,具身智能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全球老龄化带来的诸多问题。 均衡配置科技资产 科技浪潮推动全球资本市场的结构重塑,但在周期轮动加快、波动性上升的当下,投资者如何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取得平衡,成为资产配置的首要课题。 吴海峰认为,资产配置的关键在于把握不同资产间的协方差关系,利用不同资产的周期规律相互对冲风险,而不是因某个板块短期表现好就全力押注。 他解释称,科技资产配置的难点在于,传统协方差基于历史交易数据,而科技行业的相关性更取决于技术路径与产业逻辑。例如,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与视觉FSD的估值波动可能相互抵消;在机器人领域,工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则可能呈互补关系。 “我们并不知道五年后哪个赛道胜出,但可以通过分散布局抓住它们之间的协方差机会,从而让组合在不同技术周期中更稳健。”吴海峰表示。 作为以稳健见长的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也在加大对科技板块的布局。聂小军表示,保险资金对科技类资产的关注由来已久,并正逐步提高其配置权重。 他表示,保险资金的投资周期长,与科技创新的长周期天然契合。而从负债端的角度看,保险资金需要匹配长久期收益的资产,科技正好能提供这一部分潜在回报。在收益层面,他表示,科技资产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当前利率债收益率偏低,红利资产的增长空间有限。要提升投资组合的回报率,就必须增加科技成长类资产的权重。” 聂小军举例称,创业板指数和纳斯达克指数近十年的复合收益率均显著高于大盘,这使得科技成为保险资金“哑铃结构”中平衡收益的重要一端。 科技板块仍是核心主线 在科技投资的长周期中,私募基金以其灵活性和前瞻性视角,持续捕捉细分领域的结构性机会。与会者普遍认为,科技板块仍将是资本市场的核心主线之一。 聂小军主要看好人工智能的应用和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竞争力的出海龙头企业。 展望创新药板块的未来前景,周俊坦言,创新药板块的波动性较大,投资门槛高。从2021年开始,创新药板块持续回调,直到去年底才迎来一轮反弹,但随后又出现深度调整。“但如果我们认同创新药的产业趋势能持续2年-3年,那么当前时点的创新药板块值得关注。” 此外,在谈及商品市场的配置机会时,王慧颖表示,CTA策略(商品交易顾问策略)收益已出现回暖迹象。“中高频CTA策略的收益中位数下半年已超过中性策略。”她预计未来仍有趋势性机会的板块包括电力链条、黑色系、有色金属和原油。 “农产品价格目前处于低位,虽然短期缺乏趋势,但具备安全边际。整体来看,CTA趋势策略在四季度的配置价值正逐步显现,我们也会在仓位上有所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