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北斗全球覆盖加速 国防军工采购复苏 万物互联PNT应用驱动产业进入“黄金期”
1.北斗全球覆盖迎来密集发射期,驱动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北斗三号开启建设进入密集发射期,计划2018年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前后,完成35颗卫星发射组网和全球覆盖。北斗作为国家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获得“十三五”规划重点支持,产业链已经形成完整体系将加速迎来产业发展“黄金期”。据统计,2016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2118亿元,同比增长22.06%,预计2017年总体产值将超2500亿元,北斗贡献率将达到80%以上。 2、万物互联趋势下,“北斗+”构筑高精度PNT平台GNSS已经成为物联网、大数据、AR以及智慧城市等技术获取时间、空间信息最有效、最精确的技术手段。在此背景下,具备高精度PNT服务能力的北斗系统正凭借在中国以及“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信息和性能优势,成为构筑中国自主可控的时空信息一体化体系的基石。同时,5G以及智能驾驶等新兴应用的推进对PNT的精度要求将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刺激北斗产业高精度应用的多样化发展以及产业链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 4、北斗芯片乘物联网东风,领军企业获先发优势。随着北斗芯片成本降低以及性能提升,符合自主可控政策的北斗芯片获得在新兴物联网应用的优先应用,相关芯片厂商有望切入IoT应用建立先发优势。重点关注“大基金”入股、具备领先北斗芯片研发能力,并率先与ofo战略合作的北斗星通。 5、北斗产业链全面加速剑指四千亿产值空间,重点关注高精度定位/数字地图/北斗运营等产业机遇。地基增强系统日趋完善,高精度行业应用带动高精度产品需求及出货量持续提升,国内厂商凭借资质及高性价比优势重点受益,重点关注:合众思壮等。数字地图厂商把握导航定位应用入口,重点关注:腾讯参股并收购杰发科技布局智能驾驶的四维图新。北斗三号提升通信能力拓宽应用空间,关注具备资质的上市公司,如海格通信、北斗星通、振芯科技、华力创通等。 4.风险提示:军工订单改善不及预期;导航条例颁布时间不及预期;物联网发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