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释放巨大内需,大健康产业蓄势待发
事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 11 月 17 日,国办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商业健康保险未来发展目标:到 2020 年,基本建立市场体系完备、产品形态丰富、经营诚信规范的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实现商业健康保险运行机制较为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投保人数大幅增加,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显著提高。 《意见》还同时在扩大商业健康保险供给、推动完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完善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支持政策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简评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市场规模较小,未来提升空间巨大 根据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 2014 年前 8 月我国健康险保费累计为 1113 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比例约为 12%,在总保费中占比不到 7%。与之相反,2013 年我国社会医疗保险规模已经超过 11000 亿,两类保险占比极不相称,而西方成熟市场健康险保费占总保费比例一般都在 20%-30%。2012 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支出占国家医疗卫生费用总支出比例为 1.07%,而发达国家一般 10%左右,美国更是达到 33%。我们认为,中国当前医疗健康险占比极低,如果相关各方加大推动力度,在 2020 年将我国商业健康险赔付支出占比提升到 5%,就能释放巨大的市场空间。 鼓励提供健康管理服务,为移动医疗应用打开巨大市场 《意见》提出: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积极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加强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提供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降低健康风险,减少疾病损失。移动医疗面向保险机构收费的基础是实现精准化定价和减少赔付。由于其能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监测和指导,提高患者存活率,从而能显著降低赔偿支出。此外,基于积累的大量用户疾病数据,保险机构能通过数据挖掘实现精准化定价,提高盈利能力。面向保险机构收费的模式主要包括硬件销售和远程监测服务等。我们认为,《意见》鼓励相关保险机构开发健康管理服务,而保险机构通过与移动医疗企业合作是获取相关服务的最有效方式,这将极大的提升对移动医疗硬件设备和远程监测服务的需求,为移动医疗应用打开巨大的市场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