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财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以奖代补”政策出台 燃料电池发展迎来新机遇(概念股)

2020-9-23 09:21| 发布者: adminpxl| 查看: 11478| 评论: 0

摘要:   近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能源局五部门联合下发 《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该文件是《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的后续文件,并对“调整补贴方式,以奖代补 ...


    风电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下降,新兴成长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但盈利能力仍较弱
    2020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177.53亿元,同比提高了12.07%;实现毛利32.68亿元,同比下降了1.45%;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9.54亿元,同比提高了30.79%。实现综合毛利率18.98%,与2019年中期相比下降了2.68个百分点,与2019年全年相比下降了2.54个百分点。
    2020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5.63亿元,同比增长19.68%;实现毛利18.93亿元,同比增长15.78%;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5.59亿元,同比增长48.57%。实现综合毛利率20.35%,与2019年第二季度相比同比下降了0.82个百分点,与2020年第一季度相比环比上升了2.99个百分点。
    分业务来看,公司清洁高效发电设备业务中燃机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火电和核电常规岛设备收入同比负增长;新能源业务中,水电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上行,但风电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减少,远低于我们预期。现代制造服务业业务中,电站服务和金融服务收入同比基本持平,远低于我们预期;工程及贸易业务中,贸易业务收入大幅增加,但工程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减少;新兴成长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加,基本符合我们预期,但毛利率仅有13.8%,远低于我们预期。
    盈利预测
    公司二季度收入和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超出我们预期,但毛利率和毛利同比增速远低于我们预期,整体经营情况略低于我们预期,我们根据中报情况适当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可实现营业收入322.22、377.78和436.06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30、18.48和22.43亿元,总股本31.19亿股,对应EPS0.49、0.59和0.72元。2020年8月27日,股价9.84元,对应市值307亿元,2019-2021年PE约为20、17和14倍。未来3-5年,公司原主业景气度下行增速放缓,布局的新能源和现代制造服务业等稳步放量维持较快增长,新兴产业进入产业化阶段,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执行不及预期,新产品市场拓展放缓,成本挤压超预期。

[2020-08-07] 美锦能源(000723):焦化盈利逐季改善,氢能规划有序落地-2020年中报点评
    在疫情对量价的冲击下,公司2020年上半年盈利下滑明显。但Q2单季已呈现环比改善的趋势。尽管焦炭业绩有所下滑,但考虑公司氢能业务在产业链和全国区域的双维布局,我们看好氢能板块估值提升潜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上半年业绩同比大幅下滑,但Q2单季环比改善。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52.45/0.64亿元(同比分别变动-32.16%/-89.73%),对应EPS0.02元,业绩下滑主要是焦炭板块产量价格的显著下滑,负面冲击主要出现在Q1。
    Q2单季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30.23/1.23亿元,环比提升明显。公司上半年焦化产品/煤炭/新能源汽车及氢气板块营收占比分别为88.0%/6.2%/5.6%。公司预告前三季度或整体实现净利润3.8~5.5亿元,其中预计包含转让唐山美锦55%股权对应的1.75亿元投资收益。
    上半年焦炭量价双降,吨焦毛利下滑超过50%。公司2020H1焦炭产量为258万吨(同比-14.3%),对应销售均价1788元/吨(同比-26.7%),单位销售成本1505元/吨(同比-18.3%),吨焦炭毛利283元(同比-53%),焦化业务毛利率同比下滑7.15pcts至15.83%。洗精煤产量71.57万吨(同比-31.4%),毛利率40.17%,同比下降6.53pcts。新能源汽车及氢气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95亿元,同比-18.74%,营业成本2.38亿元,同比-23.11%,毛利率19.33%,同比上升4.59pcts。
    飞驰公司分拆上市推进中,氢能规划有序推进。2020年上半年飞驰汽车销售各类车辆214辆,其中重点产品氢燃料客车114台,实现1982万元净利润(同比-12%),公司前期已公告计划将飞驰汽车拆分至创业板上市。公司投资的鸿基创能在超薄质子膜(8-10微米)CCM开发、高稳定性抗反极催化剂等方面的研发持续推进,鸿基创能目前的订单金额超过5500万元,膜电极产品已进入一家欧洲车企的燃料电池合作项目。
    风险因素: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焦炭需求;氢燃料电池汽车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上半年业绩的低基数,我们下调公司2020~2022年EPS预测至0.15/0.21/0.24元(原预测为0.17/0.26/0.28元),当前价6.62元,对应2020~2022年PE45/31/28x。采用分部估值法,不考虑正在筹划的增发预案,我们给予焦炭板块150亿元的估值、氢能源板块230亿元市值,对应目标价9.27元。尽管焦炭盈利波动较大,但氢能板块存在成长性和估值提升潜力,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2020-09-17] 潍柴动力(000338):潍柴发布全球领先高热效率柴油机-点评报告
    潍柴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相比与其他柴油机油耗将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若中国700万台重型柴油机,全部替换为50%热效率的柴油机,每年大概可节约燃油3332万吨。
    2020年9月16日,潍柴在中国山东济南举行发布会,正式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
    热效率是衡量内燃机燃油利用效率的标准,热效率越高油耗越少。近年,柴油机热效率46%左右,热效率的提升进展缓慢。
    潍柴利用自身在柴油机的制造和研发领域积淀,连续10年研发投入300亿元,引进大量高端研发人才,在潍坊建立全球唯一、年产销百万台发动机的研发制造基地,并推动实现了商用车动力总成、CVT动力总成、液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突破。
    潍柴聚集优势资源,对热效率提升展开专项攻关,通过大量的仿真和台架试验,经过上千种方案的探索分析,通过协同燃烧技术、协调设计技术、排气能量分配技术、分区润滑技术、智能控制技术,解决了高效燃烧、低传热、高可靠性、低摩擦损耗、低污染物排放、智能控制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使柴油机本体热效率超过了50%。
    热效率突破50%,是世界内燃机发展的一次历史性革命。潍柴不仅向全世界发布了首款本体热效率超过50%的柴油机,而且轻松满足国六/欧Ⅵ排放要求,并率先具备了量产和商业化条件。据测算,以目前46%的行业热效率水平估算,热效率提升至50%,柴油消耗将降低8%,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按照目前中国重型柴油机市场保有量700万台估算,如果全部替换为50%热效率的柴油机,每年大概可节约燃油333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495万吨,这将为解决能源短缺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做出重大贡献。
    风险提示:重卡销量不及预期,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2020-04-29] 雄韬股份(002733):业务结构改善,新兴业务增长向好-2019年年报及2020年一季报点评
    公司2019年业务结构改善,新兴的锂电池、燃料电池业务增长向好。公司坚定转型道路,20Q1业绩略超预期,2020年燃料电池政策强调"优质区域"和"核心部件",公司完善产业链布局和先发优势有望在未来兑现收益。维持公司2020-2021年EPS0.53/0.78元的预测,新增2022年EPS预测为0.86元,对应PE39/26/24倍,维持"增持"评级。
    2019年资产减值拖累扣非归母净利润。公司2019年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29.32/1.71/0.15亿元(同比-0.82%/+81.77%/-65.71%,下同),其中非经常损益主要由政府补助0.62亿元、公允价值变动和投资收益两项共计1.03亿元组成。
    2019年计提资产/信用减值0.29/0.34亿元(主要系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参股公司铂鹿物流/应收账款减值),两项累计0.63亿元,同比增长2.7倍,拖累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锂电池增长迅速,燃料电池有望放量。分业务看,铅酸/锂电/燃电营收21.76/6.01/1.42亿元(-4.64%/+26.23%/+69.89%),毛利率分别为15.46%/21.00%/50.29%(+5.19/+3.86/+0.54pcts)。从业务结构上看,铅酸电池营收收窄,系部分出货被公司锂电产品替代;另一方面公司持续开拓锂电用户,双因素作用下锂电营收增长迅速。2019年公司燃料电池系统出货170台(+7.5倍),营收突破亿元大关;2019年公司共有13款配套车型进入工信部《推荐目录》,意向订单达3000台套,燃料电池业务爆发在即。盈利能力方面,公司各业务毛利率均同比提升,系公司产业转移战略下降本初显成效。
    20Q1业绩略超预期,坚定深化转型道路。公司20Q1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4.3/0.28/-0.06亿元(-27.02%/+16.33%/+60.16%),略超预期,其中非经常损益主要包括政府补助和出售惠州雄韬股权产生的投资收益。20Q1内深圳和越南工厂订单饱满,春节期间公司照常生产完成交付。燃料电池方面,子公司广州雄韬氢恒科技获得开沃、南京金龙订单,将武汉工厂原材料、零部件运至大同、广州工厂生产并顺利交付。我们认为在燃料电池补贴政策强调"优质地区"和"核心部件"的背景下,公司在燃料电池方面的布局有望在未来几年兑现收益。
    风险因素:燃料电池补贴政策不及预期,燃料电池系统订单落地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公司2019年业务结构改善,新兴的锂电池、燃料电池业务增长向好。
    公司坚定转型道路,20Q1业绩略超预期,2020年燃料电池政策强调"优质区域"和"核心部件",公司完善产业链布局和先发优势有望在未来兑现收益。
    维持公司2020-2021年EPS0.53/0.78元的预测,新增2022年EPS预测为0.86元,对应PE39/26/24倍,维持"增持"评级

[2020-08-18] 腾龙股份(603158):加速布局氢燃料电池-中报点评
    事件:公司公告,公司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072.31万元,同比长56.39%;实现归母净利润5957.67万元,同比增长25.16%。
    点评:1.2020年中报高增长。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汽车热管理系统零部件实现销售28,837.78万元,EGR系统及传感器、汽车胶管、汽车制动系统零部件等其他实现销售37,804.85万元。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国内销售51,612.16万元,同比增长63.86%;国外销售15,030.47万元,同比增长47.09%。
    2.燃料电池龙头新源动力第一大股东。腾龙股份最新持有新源动力40.36%的股权,已成为后者的第一大股东。新源动力是中国第一家致力于燃料电池产业化的企业,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关键材料、关键部件、整堆系统位于国内领先地位,推出了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集成度大功率电堆的第三代产品。公司进一步增持新源动力的股份,并借助新源动力在氢燃料电池的经验、技术和销售渠道,有望打造A股燃料电池龙头企业。同时,公司完成收购北京天元奥特76%的股权,天元奥特承诺2019年至2021年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不低于18,000万元。天元奥特是国内汽车橡塑胶管领军企业,在发动机涡轮增压胶管有较大市场份额,有望帮助公司打通热交换系统管路全产业链,有效降低成本拓宽领域,夯实主业。
    3.新能源热管理业务快速发展,特斯拉二级供应商。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方面加强传统客户沃尔沃、本田、PSA、吉利、上汽、长城的新能源车型项目开发,另一方面也与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合作,并已经与众多现有客户进行新能源产品定点,包括上汽自主、吉利汽车、东风、奇瑞、众泰等自主品牌,以及广本、东本等合资企业,扩大了热交换系统管路、汽车电子水泵、轻量化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公司目前是特斯拉的二级供应商,并通过翰昂美国公司向特斯拉提供热管理系统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业务是公司近两年收入增速最快的领域。
    4.公司上市以来,持续外延并购,已经打通汽车热交换系统管路和EGR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新能源汽车热交换快速发展,燃料电池业务也有望成为A股龙头。我们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1.8/2.2/2.4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24/23X。
    风险提示: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天元奥特业绩不及预期,商誉风险。

[2020-04-07] 雪人股份(002639):压缩机技术全球领先,全方位布局燃料电池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公司为制冰领域龙头,燃料电池产业先锋。雪人股份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制冰系统制造商。公司向上游压缩机领域拓展,通过收购整合国外先进技术,掌握了螺杆压缩机及活塞压缩机的核心技术,并拥有了SRM和RefComp两个国际知名的压缩机品牌,现已发展为世界知名压缩机制造企业。2016年公司收购四川佳运油气100%股权,切入油气技术服务领域,并形成压缩机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协同效益。基于压缩机核心技术,公司全方位布局燃料电池产业链,产品技术成熟稳定,随着未来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到来,公司有望率先受益。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推广应用起步,市场潜力巨大。燃料电池汽车集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优点于一身,未来有望成为汽车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国内政策高度支持,未来行业成长值得期待。目前国内商业运用刚起步,年销规模达千辆级别,位居世界前列。
    公司燃料电池业务布局广泛,成长空间广阔。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的两条主链,公司目前均已实现布局。在氢气端产业链上,公司技术储备已拥有"储氢、运氢、加氢装备及液氢装备技术";在车辆端产业链上,拥有"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空压机及氢循环泵等核心零部件技术"。公司空压机技术优势全球领先,系列化产品已在国内实现量产,推动成本大幅降低。公司与政府深度合作,共同推进燃料电池产业化步伐,在福州与重庆等城市推广氢能源在商用车上的应用。同时,公司积极推动加氢站建设运营,筹划在福州建设固定式加氢站,并参与行业标准制定。
    布局成效显著,压缩机业务已步入收获期。近年来我国冷链市场得到快速发展,公司制冰、冷链技术覆盖冷链物流各个环节,在冷链物流领域得到快速发展。工业压缩机产品应用几乎覆盖上下游所有化工领域,公司借助并购佳运油气,实现压缩机产品在油气领域得到突破发展。公司压缩机收入由2015年的1.21亿元提升至2018年的4.62亿元,目前已步入收获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我们预测2019-2021年净利润分别为0.57、0.63、0.84亿元,对应EPS为0.08、0.09、0.12元。综合相对与绝对估值两种方法,我们给予公司11.3元目标价,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不及预期;安全事故风险;技术研发未能取得突破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