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国际(002018)2017年三季报点评:盈利逐季改善 看好"能源+金融"战略
【2017-10-23】 1、毛利率环比小幅提升,费用稳定,盈利逐季改善 公司2017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6.23亿元,同比增长18.12%;其中Q3实现营业收入46.86亿元,同比下降25.24%,环比增长4.0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80.2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后的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84.35%,实现EPS 0.17元;其中Q3实现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34.68%,环比增长14.37%。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4.38%,同比下滑0.16pct,毛利率下滑的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报告期内毛利率较低的成品油贸易和橡胶贸易营收占比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是公司各项业务毛利率(除橡胶贸易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净利率3.04%,同比提升0.85pct,公司在毛利率下降0.16pct的情况下,净利率同比提升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一方面公司期间费用率下降了0.11pct,另一方面公司去年同期投资收益亏损9922万元,主要是联营企业华油天然气亏损的,今年2月底公司将其出售,所以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投资收益仅亏损331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下降明显,从437.89万元下降为-715.34万元,主要得益于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收益;公司管理费用总体保持平稳;公司销售费用达到1805.74万元,同比增长56.17%,主要是公司业务增长带来的运费增长。 2、公司通过资产置换,打造"能源+金融"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公司2015年通过将之前的农化业务出售给广东华信,全部剥离了之前波动性较大的化工资产,随后逐步注入了能源贸易和商业保理等金融业务,逐步打造了公司"能源+金融"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将全面发展现有的能源和金融业务,同时积极寻找能源和金融板块的外延式发展机会。 目前公司能源板块的业务主要包括成品油贸易和橡胶贸易,成品油贸易主要是公司全资孙公司香港天然气的油品转口贸易业务、全资子公司福建华信的成品油业务;借助公司能源业务的相关资源,公司大力发展橡胶内贸业务,同时公司通过洋浦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能源化工行业产品交易服务业务。 目前公司金融业务主要全资子公司上海保理开展的保理业务,公司保理业务专注于石化产业链,与国内诸多金融机构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拓宽了公司的融资渠道。 我们看好公司"能源+金融"的战略发展模式,能源行业规模大,公司背靠华信集团,具有丰富的能源方面的资源,为公司能源业务发展提供强力支持;能源行业是资金密集型行业,融资需求多,公司开展商业保理业务市场需求较大,具有做大做强的产业基础。 3、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17~2019年净利润分别为4.60、4.89和5.4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20、0.21和0.23元,当前股价8.40元,对应PE分别为43.0、40.4和36.2倍,考虑到目前业务短期估值偏高,暂不给予评级。 风险提示: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能源化工品价格大幅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