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
据深圳市气象局资料,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出现大范围偏冷、且强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条件的冷水现象。 根据监测,今年8月,海温关键区(Nino3.4区)海温降至-0.62℃,标志着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拉尼娜状态。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秋季将会继续维持拉尼娜状态,预计到今年冬季会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深圳市气象局表示,一般而言,在多数出现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比常年更加频繁。对我国南方来说,发生拉尼娜事件年份的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的概率较大,降水反而较常年偏少。 可见,拉尼娜现象确实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降温,但一些传言中“60年一遇的寒冬”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8月2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一份通报显示,9月至11月期间发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为60%。尽管拉尼娜现象总体上会对全球气候有降温作用,但预计高于平均水平的全球气温仍将占主导地位。 WMO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表示,即使拉尼娜现象确实发生了,其降温信号也不足以抵消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暖影响。“2020年仍将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年份之一,从极端热浪、野火到毁灭性的洪水和海洋热浪,众多极端天气都会出现。” 寒冬还未到,股票已开跑。周五(10月16日),抗寒概念股横空出世,燃气、煤炭等板块扛起了领涨的大旗。 纺织服装行业也在近期日趋景气,市场需求剧增,企业订单显著增加,棉花、涤纶、粘胶等原料大宗商品价格均出现了一波强劲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