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毅资产:部分细分行业个股或有业绩估值双杀
高毅资产本周三在官微发文,分享了公司首席研究官、基金经理卓利伟去年11月底与产品渠道合作方、持有人的交流内容 卓利伟指出,2022年,广义制造业、消费服务、互联网、医疗健康资源品等领域都可能会有不错的结构性机会。从宏观角度看,2022年的政策可能更侧重于经济增长的积极方向,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也会保持较好的充裕程度。而风险可能更多是细分行业与个股的估值风险,尤其是在一些快速增长、上下游产能快速扩张的行业中,一些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持续积累系统化能力的公司,过快的资本开支可能在未来更激烈的竞争中形成低效的产能过剩而面临盈利能力下滑的压力,从而导致业绩与估值的双杀。 卓利伟认为,站在现在这个时点看未来几年的投资,有两组关系需要厘清: 一是创新与积累的关系:在资本市场对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以非常慷慨的预期与估值的同时,在很多行业我们还要看到一些优秀公司经过多年的“累活、笨活”的探索与积累,逐步形成在工艺技术、生产组织模式、研发与产品化工程化方面的系统能力,开始显示出这种“时间的函数”的威力,尤其在一些市场容易抱有偏见的、看起来更像传统行业的一些领域。 二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资本市场过去几年对各个“赛道”充分挖掘与慷慨估值之后,“需求的风口”越来越稀缺,同一个行业不同公司之间“供给能力的差异”可能才是未来资本市场更为重要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摒弃“成长与价值、周期与非周期、新兴与传统”等二元分法的思维方式,更多深入到细分行业与生意属性、技术与工艺、产品与体验、人与组织、企业家精神与公司治理结构等微观的关键环节去把握不同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与非常稀缺的护城河。 对“供给的差异”的深入研究可能才是未来几年投资的关键。很多行业中的同类公司在当期的能力可能近似于正态分布,但假以时日,它们的市值将逐渐趋向于幂次分布,在科技与资本的杠杆作用下,时间的复利效应非常巨大,公司之间的分化才是产业变迁与股票市场真正的“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