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晖股份(000976):春晖股份董事长,做大做强高铁产业链
春晖股份(000976)原是国内化纤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由于行业长期低迷,公司为 谋求转型, 定增33亿元收购香港通达100%股权,切入高铁设备制造领域.这一并购为公 司带来立竿见影的成果, 在业绩上取得了明显增长.1月3日,春晖股份董事长余炎祯亲 自做客证券时报e公司微访谈, 与投资者一同分享公司战略转型的路程,以及未来的战 略布局思路. 适时剥离旧业 2000年上市的春晖股份曾一度是中国国内最大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但最近几年, 产能过剩以及逐渐增大的环保压力使得化纤行业陷入了长期的低迷, 春晖股份亦难以 幸免,并由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的亏损带上了*ST的帽子,"保壳"一度成为公司的 当务之急. 为了保住上市地位,同时将公司主业转型为具备良好增长前景的行业,在余炎祯的 回忆中, 那段时间管理层马不停蹄地考察了许多行业,走访了大量企业,最终将目光落 在了从事高铁设备生产的香港通达身上. 在余炎祯眼中,春晖股份选择香港通达绝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决定,而是对比了很 多标的后精挑细选的结果.首先, 公司实际控制人非常重视实体产业,认为只有实体的 制造产业才能够为公司带来长远的发展机会.在实体制造业中,高铁产业则是为数不多 的前景良好,且高度符合国家战略的朝阳产业. 为此,春晖股份推出了以33亿元收购香港通达100%股权的定增计划.2016年2月,公 司顺利完成资产交割和业绩并表.2016年三季报显示, 公司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同比 增长14倍以上,成功地将业绩带回了正增长的道路. 不过, 就在香港通达前三季度为公司贡献2.1亿元净利润的同时,公司化纤业务则 产生了接近1亿元的亏损.公司如何处置化纤业务,成为投资者极为关心的问题. 对此, 余炎祯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明确表示,未来将在适当时机剥离盈利能力不 强的化纤等业务资产.目前, 公司正在按计划对化纤产品进行战略收缩,暂停部分生产 线, 逐步淘汰市场前景差,经济效益低的产品,接下来不排除暂停更多化纤生产线的可 能. 业绩强心针 据介绍,香港通达的核心子公司是位于青岛的亚通达,旗下拥有高铁给水卫生系统 ,备用电源系统,制动闸片三大产品板块. 余炎祯告诉e公司记者, 从事高铁设备行业,业务许可和技术实力是非常关键的两 大门槛.亚通达除了具备很高的技术实力外,与原中国南车(现已合并为中国中车)多年 的稳定合作关系,使得在该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在技术方面,亚通达拥有数十项专利技术,同时与日本方面共同拥有十几项专利技 术.其中,亚通达于2013年和2014年完成了时速350公里统型动车组给水卫生系统,时速 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蓄电池箱以及CRH380高速综合检测动车组UPS电源系统等重要 项目的研发设计,有望在将来实现相关产品的国产化,消除对自身业务独立性的不利影 响. 此外,亚通达设备还根据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新产品研发与设计.公司正在研发中转 式卫生系统国产化,真空保持式集便系统,烟火报警系统国产化,中倍率蓄电池,蓄电池 结合环保太阳能应用等等多项重要应用.若上述项目研发完成并成功在市场推广,亚通 达设备将实现产品序列的扩充,产品运用领域的拓展和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风险的分散, 从而增强自身的业务独立性和经营安全性. 按照业绩承诺,香港通达2016年全年净利润将不低于3.9亿元.余炎祯表示,公司目 前订单平稳, 维持在较高水平.在2016年四季度,通过加强对子公司的应收账款的回款 管理,全力以赴保证香港通达业绩能够达标甚至更好. 做大做强高铁产业链 余炎祯认为,"高铁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的战略紧密相连,将为整个高铁产业 链带来巨大的机遇;而国内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样对高铁设备产生旺盛的需求 .而春晖股份也将积极从中谋求发展机会, 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通过并购进行产业整 合,充分享受行业的增长红利. 通过本次定增, 春晖股份还成功引入宣瑞国成为第二大股东.据介绍,宣瑞国目前 是港股中国自动化(00569.HK)的董事长,旗下有众多从事铁路行业领域的公司,拥有较 为丰富的轨道交通相关行业的运营管理经验.余炎祯指出,宣瑞国将对公司高铁业务的 规划发展能够提供重要的指导性建议,将对上市公司的后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不仅如此, 余炎祯还透露出公司在更名方面的考虑.由于公司业务发生较大变化, 为了突出主营业务,更名对品牌的宣传有一定帮助,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公司形 象,提升公司在所处行业的知名度,有利于公司和上下游的厂商开展合作.他强调,公司 未来如有更名的决定,将第一时间进行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