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钢股份(600808):高铁车轮国产化助力盈利飞升
主要事件:央视2套《第一时间》报道, 完全拥有中国血统的高铁车轮已经实现量产,并自2017年起开始实现进口替代.预计马钢今年将量产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车轮4800片,占据全国50%的市场份额,即中国将有一半的高铁车轮实现"马钢造"; 含量较高,大多数供给依赖进口,目前尚未实现国产化.在车轮技术上,马钢在国内一直保持领先,但与国际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为弥补差距,十多年来马钢陆续投资超过40亿用于新建或改造产线及优化工艺,并在2014年以1300万欧元收购世界高铁轮轴名企法国瓦顿公司.发展至今, 马钢已有3条车轮生产线,年生产能力折合新铁标货车轮110万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火车车轮生产基地之一,同时在铁路客车轮市场占有率达90%,高速动车车轮于2016年获得国内首张CRCC认证证书,填补国内空白并正式供货; 轨交需求爆发:自2008年建成第一条高速铁路以来, 中国高铁建设保持高速增长.截止2015年,我国高铁营业里程1.9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国家.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版,"十三五"期间,中国计划在"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础上, 完善高速铁路网络,形成"八纵八横"主通道,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高速铁路区域连接线,进一步完善路网,扩大覆盖.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运营高速铁路3万公里;到2025年, 运营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将衍生出巨量的轨交装备市场需求,包括铁轨,火车车轮,轴承钢,电气化线路支架等零部件; 重"拳"出击:根据"十三五"期间对铁路中长期规划衍生出的轨交装备需求,我们测算"十三五"期间国内外车轮需求约28万吨(假设国内动车组需求约合4500标准列,国外高铁需求约合2000标准列,每个标准列64个车轮,每年更换2次).在此需求下,马钢作为国内车轮龙头,高速车轮已获得CRCC认证,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其车轮在过去14个月里伴随中国标准动车组安全行驶达40万公里,实现进口替代确定性强,轨交装备产业有望成为马钢下一个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安徽省唯一一家本土钢铁上市公司, 产品结构不断升级,已形成板材,长材,轮轴三类核心产品.企业盈利跟随行业基本面变化,在行业三周期依然健康的背景下,其盈利能力有望提升.此外,马钢车轮实现进口替代确定性强,轨交市场放量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弹性.我们预计2016-2018年公司EPS分别为0.16元,0.38元及0.47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通胀和利率上行过快. |